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阐述大学宿舍英语文化的内涵入手,通过调查、反思与改进,探讨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 内涵 现状 建设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内涵
  1.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相对狭小和固定的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的重要场所。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先提出了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概念,1997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肯定了这一概念,并要求“重视加强社团文化、寝室文化建设,强化社团和宿舍的育人功能”。这个“寝室文化”就是本文所指的“宿舍文化”[1]。迈克尔·普尔马尔科姆·沃纳指出高校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在宿舍成员共同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众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文明行为;是存在于宿舍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活动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在学校各方面的有效引导下,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与影响力[1]。
  2.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内涵
  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开设大学英语课还是其他课程,其目标都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综合素质是建立在大学生自身生理特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学习及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最基础、最重要、最本质的综合素养和特性,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2]。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是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和英语学科交融中衍生出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导向、教育和规范功能。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不仅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之一,还是社会环境的一隅、课堂英语教学的延伸和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它应该最终起到促进大学生德、识、能、身心发展的作用。
  关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研究和以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日渐得到重视。尽管有关两者的研究文章很多,但有关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研究通常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论述,而微观的、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宿舍这一微观视角,从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考察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现状,以此透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的现状
  1.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学者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措施,或压缩教学周期[3],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4],或采用“n X(n=1,2,3)”模式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开设以ELE为依托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4],或开展ESP教学[5],或开展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这些举措都以大学英语课堂为依托,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教师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还是开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或是建设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心,都是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实际上,人们往往关注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英语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而容易忽视大学生宿舍这个浓缩的、微观的空间。
  2.调查研究
  2.1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以某地方高校12级两个工科自然班(共61人)和两个文科自然班(共74人)的本科生为对象,他们是入学时按学号顺序分配的宿舍,这不仅便于学校的管理,还利于本研究的进行。在第一学期末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全部回收。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不仅同一宿舍里的同学,而且周围宿舍的同学,都彼此已相当了解,有利于就环境、制度、行为、精神方面调查他们的宿舍英语文化的状况。
  2.2结果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学生的书桌上除学校发的英语课本外,仅有少数文科生有诸如英语杂志、英语试题等课外资料;(2)学生各自学习英语,较少相互交流和讨论英语学习;(3)学习英语的氛围淡薄;(4)学生相互缺乏英语学习的竞争意识,甚至受到消极学习者的干扰;(5)宿舍之间缺乏有关英语的互动与竞争。
  2.3反思与改进
  据调查,大学生人均每天有十小时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度过的[7],大学生宿舍不仅是大学课堂的延伸,还可以通过规范、暗示、潜移默化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
  因此,笔者对以上受试者提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如宿舍里,学生须摆出学校发的本学期所有的英语资料(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并由宿舍长组织、监督和检查以下活动:每周集中进行一次英语学习,每周集体到学习中心学习至少一次,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听写,每周集体进行三次英语晨读,每周至少集体收听三次校园英语广播。宿舍长做好活动记录并向英语老师每周一报,这些记录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表现良好者给予平时成绩加分奖励,两次活动缺勤者或连续两次听写最末者罚做宿舍卫生一次。
  这些措施在第二学期实施,期末时笔者再次调查发现,虽然英语基础薄弱者容易懈怠,宿舍长对懈怠者的监督也力不从心,但是学生都充分肯定这些措施的积极影响,认为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有助于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不足,使大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从学习、生活、休闲和交流中都能接触、学习及使用英语,并从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和身心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8]。”所以,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有必要引起重视,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善于利用大学生宿舍空间,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英语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大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沃土。
  三、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是一个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能力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育人过程。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工、英语教师和学生三方的配合与努力:(1)学工部门和英语教师联合组织宿舍之间的PK,如辩论赛、宿舍英语网页制作大赛、宿舍生活英语情景剧大赛,等等;(2)英语教师深入学生宿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和煦、温暖的宿舍氛围中促进师生交流,发挥情感教育的正向功能;(3)学生要积极参与宿舍英语文化建设,真正达到从“他律”走向“自律”。
  可见,加强大学生宿舍英语文化建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不仅是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还是对课堂育人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D].长春理工大学,2007,12.
  [3]文秋芳.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路[J].中国外语教育,2008,3.
  [4]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5]何康民.进一步完善大学后续英语体系巩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3.
  [6]杜景平.试论ESP_ELE_CBI及双语教学和大学英语的关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3.
  [7]熊燕.高校公寓人性化管理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科学之友,2006,6.
  [8]李玉洁.论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低年级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它在幼儿到学生的转换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性格品质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 低年级数学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
摘 要: 推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在开展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传统文化 负面影响 克服措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承
江苏高考实施新模式之后,从2008年开始,文理科均增设附加题,选考历史者要加考40分的语文附加题,突出文科生的“特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的附加题得分并不理想。而且这几年的高考题难度逐渐增加,文科生的“特长”更难以发挥。  文言文阅读这一块近几年大多为议论文,以与必做题部分文言文阅读的记叙类文字相区别,而且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从教材走向课外,2008年考查了道家和儒家两个学派,以及《史记》中的
摘 要: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指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核心任务,实际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第二部分解决问题,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以“研学后教”模式下的《细胞增殖》课例展示,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引导更有效,使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第三部分分析意义,针对“研学后教”模式下的《细胞增殖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新课改的“为着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强烈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拓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  不难看出,在教育中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即重视、敬重。肯定地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和重视。尊重是各民
摘 要: 本文针对学生作文立意陈旧,形式单调,题材老化,语言缺乏个性等现象,分别从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探讨作文求新的重要性及措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求新意识 培养方法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对此,古代文学大师早有论述。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新识卓见自然新。”陆机在《文赋》中说:“虽杼轴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要想
摘 要: 通过对教材基础概念的探讨,寻找概念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化,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完善课堂设计,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概念 教材内容 “二次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对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反思,认为通过对教材基础概念的探讨,寻找概念的逻辑关系,有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的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
摘 要: 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因其特有的性格、生活方式及信仰,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而内地高校对藏族大学生的管理非常薄弱,所以加强对藏族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他们在内地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又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藏族大学生 学生管理  笔者曾作为一名藏族考生,从青海海北藏区考入内地大学读书,毕业后一直从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