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中学:以“大气”成就“大器”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特色】天津市南开中学,1904年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办。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人杰迭生,英彦辈出:两任共和国总理,近百名两院院士,以及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大师……在中国,没有几所中学比南开中学更令世人惊叹。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汇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办学理念,南开中学的目标,是为中国一流大学输送最优秀且有创新 Characteristics】 【school Nankai Middle School in Tianjin, 1904 by the famous patriotic educators Yan Fan and Zhang Boling found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many people here, including two prime ministers, nearly 100 academics, economists, scientists, artists and literary masters ... In China, there are not many secondary schools More than the Nankai Middle School amazing world. Adhering to the school motto of “allowing fairness, changing rapidly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running the world with excellence”, the goal of Nankai High School is to deliver the best and most innovative university in China
其他文献
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命题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上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并且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笔者就如何应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开放性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考试中易错点,只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怎样进行实验教学,才能取得突破这一难关呢?  笔者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好多教师一般遵循这样的方式,先在教室里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再做一个实验演示,最后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写出实验报告,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掌握的实验效果很差,出现了以下症状:上课听的没劲,去做实验时非常高
本文测定了 3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 1(ET- 1)水平 ,探讨其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病变范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38例 (男 2 0 ,女 18)细菌性肺炎患者选自 199
每个成功的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年轻教师都想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之前,模仿是一个良好的捷径。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模仿,模仿什么,都是需要我
随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教师的角色也由师道尊严的权威者转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调控者。然而并
根据西安市两所戒毒单位的调查,戒毒者的治愈率仅有20~30%,有效率达50%,无效率为20~30%.①又据有关部门追踪统计,80%的戒毒者回去后都有重吸的行为。事实表明,治疗药物依赖性
亲爱的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每一幅图下面一组跟上面一组有什么不同,然后把缺失的图形补上。 Dear children, please carefully observe the following two picture
期刊
分组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先对实验作较详细的讲解,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教法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按教师的讲解照芦画瓢,使学生失去了一部分尝试错误的机会,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2)教师讲解实验时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限制学生操作仪器,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受到抑制;(3)讲解实验所用的时
“你永远不要与陌生人交谈,因为他们会伤害你,除非他们是好人。”6岁的小雅郑重其事地“叮嘱”我。“你怎么辨别陌生人是好是坏呢?”我问小雅。 “You never talk to st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