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让金融功能回归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中国银行业改革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从趋势上看,金融改革更为注重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等方向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地方金融改革相继启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都稳步推进;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发行、审批、退市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放眼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如何围绕服务和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格局,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围绕居民资产配置需求多元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做好变革,是下一步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年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与开放
  市场化、规范化经营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正常运作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改革的起点。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令全球关注。回首过去十年,金融改革攻坚中主要以微观金融主体的改革为主,机构改革主要遵循以增量改革推动存量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外开放和新设股份制机构,以外部竞争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改革。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遵循世贸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五年过渡期的改革时间窗口,有序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银行业和保险业于2006年年底结束过渡期全面开放。与此同时,股份制金融机构蓬勃发展。2003至2011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增长5.21倍。银行业金融機构体系日益完善,截至2011年,银行业16类机构共有法人380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
  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以股改上市为契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2004年1月6日,国务院宣布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至此拉开了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股改的大幕。至2010年7月,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大幅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贷款率高达25%,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4.25%。而到2011年年末,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工、农、中、建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13.17%、11.94%、12.97%、13.68%。从被西方称为“已经技术性破产”到如今跻身全球银行排位前列,股改成效不仅体现在财务数据的改善,还表现为公司治理架构和市场约束机制等的明显改善。以股改为契机,四大银行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和市场化的资本金补充机制,资本市场对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促进和监督作用得以发挥。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加入WTO以来,中国不断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银行业方面,自2006年中国开始对外资银行实施法人导向的开放和管理后,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取得显著增长。2001至2011年的十年间,外资法人银行总行机构增加21家,分行类机构增加183家,支行类机构增加389家,设立城市从20个拓展到50个。与此同时,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2011年年底,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实现了统一。保险业方面,2003年年底开始,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公司、地域和业务等限制相继取消,率先实现对外资机构的全面开放。截至2011年11月末,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4家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各级分支机构近300家。证券业务方面,2002年11月和2007年6月,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和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分别开闸。2007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修订规则,进一步放宽参股证券公司的境外股东条件,外资参股证券股公司的境外股东从原来的限于证券经营机构,放宽到金融机构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并将境外股东的持续经营年限从原来的十年以上降为五年以上。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首次进行了全面明确的阐述,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整体部署,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同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至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大、小股东利益显著分割的全流通问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满足多层次市场建设,2004年5月中小板在深圳正式启动;2009年5月创业板开启;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推出,A股引入做空机制,进入双边市时代。2012年上半年,包括发行体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促进行业和产品创新改革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又密集出台。债券市场方面,多部门的监管格局在竞争中推动了债券市场的加速发展,传统债券复杂的发行程序和额度限制逐步放宽。2004年以来,短期融资券、中长期商业票据等相继推出,企业债市场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升至全球第四位。
  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基础日益与国际接轨。入市十年,金融监管紧跟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监管机构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和做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不断建立健全科学审慎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框架,资本监管的理念逐步在金融业内深入,并促使金融开始逐步改变传统的非理性和粗放经营的模式。银行监管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为契机,构建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保险和证券机构也都分别建立了三支柱监管体系和净资本监管。
  金融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2年6月,央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可上浮至1.1倍,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倍,也将利率市场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他文献
"图书馆精神",一直是图书馆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新观点新见解层出不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感到,对"图书馆精神"的所有论述都有可取之处,但又感到不全面不周延,有些研究的一些
关系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是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活动。营销大师
[摘要]从总体上说,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矛盾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不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加,而且纠纷和冲突涉及范围在扩大,带有明显的多元性和发散性。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主要特点和存在根源,这对于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社会矛盾;特点  [中
7月的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里,人群熙熙攘攘,还能看到很多跟随父母一同来参观的孩子。国博南区2层7展厅里,《百年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低调陈列,不少观众在其中仔细参观。  从民国动荡的历史中起步,到今天能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历史脉搏同跳动,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和民族走过的世纪复兴之路。   
截至8月底,16家上市银行均已公布半年报表。与去年同期利润增幅普遍超过三成相比,大部分银行利润增幅减缓。不论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座次重排,还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长,都预示着银行的高利润时代正在谢幕。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丹东银行大连分行副行长苗彦春,作为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分行、大连银监局等金融机构工作近20年的金融专家,对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中国报道:国内各家银行的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168-01    随着全球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都渴望在第一时间知晓天下事和身边事,随之而来,众多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时,媒体竞争的关键之一就是看谁“快”。谁快谁就吃到了最新最好的一块“蛋糕”。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即时插播新闻”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