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择83例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4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42岁;体质量43~81 kg,平均体质量55.21 kg。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支架组41例和常规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支架组采用祥通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变化情况、满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择83例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41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42岁;体质量43~81 kg,平均体质量55.21 kg。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药物支架组41例和常规组4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支架组采用祥通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变化情况、满意度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药物支架组总体有效率97.56%(40/41),明显高于常规组80.95%(34/42)(P <0.05)。术后4周、8周药物支架组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VAS:(2.12±0.45)分vs(3.39±0.82)分、(1.56±0.31)分vs(2.23±0.46)分。Lund-Kennedy评分:(2.24±0.34)分vs (3.15 vs 0.32)分、(1.60±0.31)分vs (2.08±0.36)分。P=0.000、0.000、0.000、0.000];而两组术前、术后12周主观症状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药物支架组总体满意度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78.57%(33/42)](P<0.05)。药物支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低于常规组(21.43%)(P <0.05)。结论 鼻窦药物支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佳,可促进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善,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职业情操。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教学流程】板块一:落实前置性学习要求,理清文本脉络(一)初读感知,梳理前置性学习收获,理清文本脉络1.布置任务:请大家按照前置性学习单的要求,认真梳理自己的前置性学习步骤,将自己的收获及困惑分享给大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普遍规律,仅靠一个活动、一次教育或一个规则要求是不能实现的。幼儿园应该为为幼儿提供感知感受,探索发展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地利用问题,把问题抛给幼儿,用追问、反问、借问,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发现问题;通过讨论、争论一步一步地调动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思考,为下一步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达到培养自主能力的目标。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面向生活,走进生活,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时间的选择、方法的选择以及内容的选择,鼓励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探索活动。幼儿自主探究能力是幼儿园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对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提升路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放后,英国F.A.Fry对该电站泄出的放射性核素对英国人体的放射性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人体摄入的放射性核素可从人们的主食中的放射性浓度进行推算。作者对英格兰南部和苏格兰南部的一百多位居民进行碘131摄入量测定,其结果均低于根据环境测定数据的摄入率分别进行的估价。同位素铯的主要饮食来源是牛奶、乳制品和肉类(吸入也为重要途径),铯入人体后则均匀分布于软组织内,其中小部分被迅速
在小数加减法练习中,我们可以设计"摸算赢家""殊途同归"等游戏,使得练习活动更有趣。活动一:摸算赢家。游戏准备:数字纸团四个,数字分别是6.32、5.72、3.9、2.81。游戏规则:1.同桌两人一组,将准备的四个纸团放在一起。2.每人每次从中摸出一个纸团,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园的教育重点,引导幼儿对世界进行自主探索,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背后的答案,通过对幼儿园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引发幼儿进行探究。当前,种植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实践优势,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个农场主团体指出,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放射性微粒沉降能影响英国农业30多年。乡村土地所有者协会最近指出,农田吸收放射性铯微粒比科学家的予测慢的多,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重视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但是,幼儿受年龄的限制,需要成人较多的帮助和鼓励,这往往被成人误解为包办与代替,致使幼儿依赖性增强,而自理能力、适应能力、耐力等能力减弱,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通过在生活中教师观察、引导等形式,对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