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本文探讨了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曾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强化朗读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大部分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不强,在没有老师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很好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我认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让学生遵循。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很快就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再加上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都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知识的积累,朗读能力也就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
  二、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训练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设计重音、停顿、语气和语速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对于描写遇到危险、突然发生变化、着急、心情激动的句子,读的时候语速要些快、急促些,如《中彩那天》中描写我知道真相后很激动地说:“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啊!”表现高兴、喜悦、赞美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声音响亮,如《科利亚的木匣》里科里亚找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时说的话“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要读得语气舒缓、柔和一些,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句子;而表示悲痛、沮丧、伤心的语句可读得低沉、缓慢一些,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把最能体现句子意思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具体每段话,每一句怎么读,都应结合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
  三、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的有效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变成一朵朵荷花。当学生入情入境后,我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上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引导学生读《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采用煽情的“挑拨”提示语:“铁罐挑衅地说”、“陶罐低着头谦虚地说”、“铁罐听了铁罐的话后轻蔑地说”……让陶罐和铁罐的争辩愈读愈激烈,学生饶有兴趣反复地读,甚至加上动作,读的效果与我们平时机械地读截然不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有齐读、领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一般说来,低年级常运用齐读、男女生赛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年级宜采用个别读、默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静思默想。一节课中,教师可采用几种朗读方式交叉使用,但要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或片段,则适合分角色朗读,如《去年的树》;节奏感强、感情饱满的课文,尤其是诗歌,则可进行集体朗读,如《太阳是大家的》;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适合个人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而词句很深、含义深刻的课文,则需要教师适时范读或创设情境导读,如《生命生命》。
  五、自主朗读,感性评价
  对于学生的朗读可以自读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激励创造,关键的时候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学生的疑处、难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最后达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的。那么如何评价呢?我认为对于朗读的评价要在精确并具有一定指导性的基础上回归感性。通过感性的语言渗透抽象的指导和评点。如在朗读《巨人的花园》中的句子:“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滚出去”时我做了如下指导:
  师:巨人讲这句话时的神态是什么样的?(生气)你生气时说话会怎么样?(生各抒己见)
  师:那你们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觉。(生尝试练读)
  师:看谁来先接受挑战!(生踊跃举手,我叫奕宏朗读)
  师:好你个“巨人”,你眼睛瞪得这么大,又死死地盯着我,音量又那么高,我已经被你吓怕了,要是你能配上动作,我就更怕了。(生再读,神情生气,一手叉腰,一手手指指着我,声情并茂)
  师:我已经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巨人的生气,巨人脾气的暴躁。我怕死了,赶快逃啊!(师做逃跑状,这时生笑作一团)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就用这样的感受和体验让我们学奕宏的样子再读读这段话吧!(生自由练读,很多学生已经能准确地读出这种感觉了)
  对奕宏同学这段的朗读我做了如下评价:
  第一次评价:好你个“巨人”,你眼睛瞪得这么大,又死死盯着我,音量又那么高,我已经被你吓怕了。
  第二次评价:我已经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巨人的生气,巨人脾气的暴躁。我怕死了,赶快逃啊! 谢谢你!同学们,让我们学他的样子读读吧!
  这样感性而富有趣味的评价包含“不错”“还可以”等鼓励性评价的意思,其潜台词是:“你用这样的语调、节奏、感情来读课文,能使人如临其境,但是要让人有更切身的感受,你得读得再深情一些。”“你把主人公的那生气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读得很成功。”“你是读得最到位,最成功的,你可以作为同学们朗读的示范。”这样的朗读评价语,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使他们乐读,想读,读得情真意切。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他文献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血小板参与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血小
摘 要: 本文论述了排练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居首位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以讲述让学生提升写作的水平结尾。一纸管窥,教学总结,意在促进自己不断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艺术 课文内容 排练习惯  一、排练课文内容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教学的关键。学《晏子使楚》一课,我别出心裁,留给学生一个作业,自由组合排演课本剧,明天课堂上公演。今天早上我正为个别学生作业中的错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便捷、有效、简短的生活方式。就连教育也不例外。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微事物”,首当其冲的代表是“微课教学”。微课凭借短小、高效等特点正慢慢被人们熟知和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小觑的,例如应用频率低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
摘 要: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目前对“在+处所”句的研究较多,也颇受争议。由于这种句式语义功能比较复杂,很多学者在此也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仍有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比如对外汉语教学中曾出现的病句“她把饺子捞在锅里”“他把饭吃在餐厅”等。  本文首先浅述了“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在此基础上简要概括了“在+处所”的基本句型,最后探究了“在+处所”这种处所范畴的“语法形式”。  一、“在+处所”的语义功能 
期刊
备课组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一种学术型的学习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承担的任务,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最大限度调动组内教师的聪明才智,在课程目标引领下,通过扎实的教科研活动,组内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以期取得共同发展。备课组活动应该以教育教学教研为主线,以服务学生学习为前提,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为基础,以全组教师的业务共同发展为目标。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高效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该文介绍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优点,分析了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微课程设计的4个特点,
从走上讲台至今,我有十多年的时间都跟初中生打交道。三年的初中,他们处于由少年步入青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依然保留孩童的天真好奇,但增加了一点青年的多思和叛逆,他们总免不了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进而给老师制造一些麻烦。那么,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或者说帮助他们从错误的黑胡同里走出来呢?我讲三件事,以供参考。  一、让违纪学生写作文,使他们逐步自觉自律  中学生不但白天在校时间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