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教材资源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较之课改以前,最突出的变化是教师注重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实施提出的建议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课堂上一些视频、音频、实物、图片、教具等资源的运用,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易于被学生感知和接受,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有不少教师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性的思考,结果,尽管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却没有多少教学意义,使身边现有的教材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导致资源浪费。
  教材,无疑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这一资源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新课程提倡用教材而不要教教材,因此,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好像不拓展,不使用媒体等资源对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旧课程”,就是不入流,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从“教教材”到“用教材”转变,其实是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刻转变,而不是形式上的肤浅转变。它提醒我们,不要把教材当成唯一,而是当成一种资源,但这绝不是说要抛开教材。事实上,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审工作都是极其严肃的,都要经过专家及权威部门的论证和审批,才能允许上市,它凝聚了编者的智慧与心血,因此,它的价值是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精力、时间、物质条件也极为有限,用大部分精力去开发大量课外资源,就失去了初读文本的体验,失去了发现问题的契机,失去了对文本深度理解的机会,制约了教学的创造性,讲来讲去讲的都是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把教材这种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利用好,贴近文本的地面进行课堂教学,就已不是简单的事了。
  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哪一个版本的教材,书本上的探究练习其实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这些探究练习的设计,都是按照对文章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语言赏析——多解创意这一思路编排的,其利用价值相当高,如能合理利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那么完全可以让语文课上得简单而丰富,学生也会从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梳理阅读思路。长期坚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我们可以看一些实例:《在烈日和暴雨下》(苏教版)探究练习一:“作者怎样一步步地描写烈日和暴雨的变化,环境描写与人物遭遇有什么关系。”《最后一课》探究练习一:“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苏州园林》课后问题:“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教学文言文也不例外,探究练习中设计文言实词或虚词,这些往往是中考的出题依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如果放在课堂上去落实,一定事半功倍。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教学意义,还需要注意目标导向和动态生成。落实到每一节课,课程资源就是为具体的教学服务的,或者说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课程资源开发,应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行为,使它更好地为达成目标服务,而不是为开发而开发。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视频、音频、实物、图片、教具等有形资源,而忽视教学现场存在的大量无形潜在的课程资源,即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加强对文本深入解读的研究,灵活捕捉课堂生成资源,使其再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定会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总之,我们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立足目标,重视教材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善于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在实践中能不断反思和历练,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具实效性。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它连接着读者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理解。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蛋白质硝基酪氨酸作为一氧化氮(NO)衍生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物,被认为是许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可以作为信号调节元件与已知的信号途
OPHN1是X连锁的与非特异性精神发育迟滞有关的基因之一,编码RhoGTP酶激活蛋白(RhoGAP),包含RhoGTP酶激活结构域和氨基末端结构域,参与调节RhoGTP酶的信号转导过程。它广泛表达于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有了较大改进,但在中职校仍然存在着效率不高等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课堂中没有真正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与文本
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许多语文教师关心而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教学中拔苗助长,过于追求文章技巧技法,生搬硬套,会成为初中生作文创造力的“绊脚石”,更会抑制学生个性健康心理的发展。笔者认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指导学生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叶圣陶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
摘要:自卑心理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所谓自卑,就是自以为“不行”。自卑的人,总是背上自我压抑的精神包袱。处在人生花季的他们,为什么还有自卑的阴影呢?一旦产生自卑,怎么办呢?  关键词:自卑心理 自卑的表现 造成自卑的因素 矫正的方法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身体、心理各方面发育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心理偏差。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其中自卑心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其内容包涵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如何在迷人深邃的诗歌森林中恰当采撷
Zn^2+是一种新的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毒性损伤的离子型介质。积聚于海马苔藓纤维(MF)通路突触前膜囊泡内的Zn^2+,通过特定的自稳态机制向突触后神经元转运,以此实现对大脑兴奋-抑制平
在分析以往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基本准则,将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微格训练、实践研究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一、密切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将小学语文教学最终指向教学实践本身,因此它不能仅存在于小学课堂和书本之中,而应建立起与现实的联系。换句话说,它不应仅以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