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gaoy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系统编写导学案,根据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课前预习与讨论、课中进行重难点讲解和习题的解答,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学案导学;自学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等主体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习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实现主体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此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理解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学案和课程要求通过情境体验、角色互换、案例分析、游戏、论坛、沙龙等体验方式完成相关学习活动,让学生个体在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过程中达成“三维目标”。学生在课堂上既可以依据“学案”提问,可以依据“学案”拓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还可与同学或师生共同研究学习问题,并且学生会在学案学习的基础上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师生间主动合作,相互对话和交流的课堂气氛易于形成。同时,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逐渐由“学会”变为“会学”,有益于造就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学生的核心学习能力,生本教育的学习生态会水到渠成,学习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
  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前提是合理建立稳定的合作小团队,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学案为引导,以课前自主学习为基础,课堂学生的讲解和课堂检测为手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组建学习团队,建立稳定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
  教师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介绍给学生使之初步意识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和组建合作团队的必要性。在自愿组合基础上组建学习团队,以6至8人为一组。注意团队中的知识背景、性格构成及男女比例等因素,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今后学习以团队为中心,组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讲解和各环节的动。开展团队间的竞争,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和学习热情。
  2.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教学内容来编制的供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文本。编写的宗旨是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真正学会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学案设计中,学生的活动环节要清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并加以应用。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和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中均有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教学,后者建立在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苯的结构和甲烷、乙烯、乙炔等知识之上,教学目标应放在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肪烃进行对比,突出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的结构特点,从而理解苯既可以取代又可以加成的化学性质。重点是苯的溴化、硝化实验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苯的结构点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具体流程:自主预习(甲烷、乙烯、苯的结构特点及它们的化学性质)→互动导学(①解释不同烃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②写出苯与溴、浓硝酸、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③根据苯与溴、浓硝酸反应的条件,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随堂检测(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导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学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准备、有侧重的听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授课中有针对性的将问题带人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学中对于“课前自主预习”部分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制备溴苯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没有太多关于有机物制备的实验知识,对学生要求高难以独立完成。学案中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引导从无机物制备的知识迁移到有机物制备方案设计上,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方案。 最后 播放该反应的视频,给学生感性认识,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4.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自主构建知识
  根据学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自主构建知识。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现场的进展情况为学士提供合理的合作学习时间。应该有时间使各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需要留出出错耽误的时间,还得有时间去思考个人经验,去进行相互交流。在第2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制作球棍模型来归纳和来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互动导学:
  学生活动1:运用球棍模型制作出下列分子的结构模型:C2H6,C4H10,C2H4,C2H2,根据以上模型说出碳原子有哪些成键特点?
  学生活动2:C4H10的分子模型有多少种?此现象在有机化学上称为什么?
  学生在分子模型的制作中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最终形成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通过群体间的合作交流,一方面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在倾听别人的观点中克服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完成知识的构建。
  5.注重隨堂检测,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全班五十多个同学,每个同学的基础不同、学习的能力不同、学习的专注力不同等因素导致一节课下来各人的收获不同,通过有针对性的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缺漏,课后便于复习,也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   二、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
  在自己所教年级的班进行实验对比,将高二 3、4 班做为实验班(使用学案),高二2班做对比班(不用学案)。其中: 2、3、4 班为普通班 ,笔者在尽量让实验班和对比班在授课内容上做到一致,在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上只是有先后之分,再没有什么差别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反馈实验效果,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不断的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的修正和完善。
  1.成绩对比
  说明:成绩一为第一学期期末考成绩,成绩二为第二学期期中考成绩,成绩三为第二学期期末考成绩。高二第二学期教学内容为“有机化学基础”
  从考试成绩看,对比班平均分和及格人数比实验班班稍低。主要在于使用学案的实验班第二卷的书写习惯和规范性比对比班好,尤其是方程式书写和文字表述方面,所以均分较高。由此说明学案的使用在教学上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学习习惯对比
  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强。采用学案教学,学生有案在手,学生知道该如何进行预习,预习哪些内容,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会主动预习和完成学案上容易完成的学习内容,对难点也有大致的了解,听课的针对性提高了;未使用学案教学的对比班,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甚至不预习,导致教学内容的理解慢,学习节奏差,课堂收效不高。
  3.师生互动对比
  学案教学主要让学生从灌输式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同时也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首先教师要根据学情设计学案,通过学生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未使用学案的对比班,学生无引导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差,难达到预定效果。
  三、学案导学在课堂实施的反思
  学案编写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和相关的教学内容来编制,需要教师熟悉教材,研究教纲,了解学生的基础才能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学案。对于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工作量大很多,单凭个人之力很难坚持一课一案。这需要科组、备课组的老师分工合作,每个年级备课组把该年级编写使用的学案,交科组把学案存档,实现资源共享,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互动”“随堂检测”等环节,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学习的习惯不同,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完成度都不同。 以成绩论英雄的传统评价方式容易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演变为消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改变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织小组成员做好预习和课堂交流互动,根据组员的特点分工合作,使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导学案教学法的难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若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预习只停留在找出教材上相应的内容而忽视对相关已学知识的复习,没有真正围绕学案设置的问题深入思考,导致课堂互动环节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无法自主完成;如果教师思想发生动摇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就达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此时教师一定要坚持,一方面列举事例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益处,另一方面提高学案编写的合理性,课前预习的内容要精简而且引导性强,真正发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作用。
  学案导学教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遇到不少问题,但是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成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学案编写的能力和课堂的调控能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凤侠.基于团队的“导学教学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教育,2015(24),21.
  [2]鄧海英,刘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分层递进式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国知网
  [3]李鹏鸽,赵河林.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化学教育,2011(5),24.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加强东莞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2月14日,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健康教育所协办的2017年东莞市中学生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顺利举行。  本次竞赛分初中组和高中组,以学校为单位,共有22所初中学校和21所高中学校参加了竞赛,每支代表队由1-2名指导老师和3名学生组成。  競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设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个环
【摘要】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包括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敏捷性和批判性。小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知往往过于依赖感性物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景,充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维品质;强化;激发;途径;策略  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不仅包括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还体现出其独特的创造性、敏捷性和批判性,这
【摘要】课后习题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辅助学生自主预习和实践探究,使学生有目自学的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学习中不断实现自我调整和主动反思。教师根据课后习题来设计教学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反馈教学现状,进而改进后期的教学策略。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为例,探究如何在教学中灵活 使用课后习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高效课堂;部编版;五年级教
【摘要】当前,小学生的书写水平令人堪忧,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不多,特别是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学业的繁重、作业量的增多,没能正确把握整体字型结构、理顺字体内部笔画组成规律的方法,等等,是影响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8—12岁的年龄特征,通过“同向等距法”的写字训练,让学生能快速判断字型特点,准确把握汉字内部的笔画组合规律,形成一套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硬笔写字的训练方法—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亲历了从单纯德育工作到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角色转换,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德育的内容也在改变,班主任除了德育教育外还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师。下面结合案例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亲身体会。  一、个案基本情况  闫XX,女,初一学生入学时候成绩比较靠前,上中学后,手游成瘾,特别是疫情期间,家长无妨控制住手机,与父母关系紧张,父母完
【摘要】数学教师应该思考通过哪些方式提升农村小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进行精准计算的综合能力,在把握教学特色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育人方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以此感悟知识点的运用价值。基于农村小学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健康成长需求,数学教师需要在各项因素把握基础上制定高水准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精准运用的效果。本文分析数学教师怎样在把握农村小学生思维逻辑特点基础上,充分开展计
【摘要】潮汕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题材,例如潮州的木雕、陶瓷、刺绣、剪纸、潮汕的古民居等能够体现出潮汕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其审美价值。潮汕传统民间艺术,承载了深厚的潮汕传统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美术教育意义,是提升潮汕学生人文美术素养的优质文化资源。同时,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运用潮汕民间艺术资源可以促进潮汕传统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潮汕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初中课堂的教育形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有利于提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能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参与度,结合使用可弥补相互的不足。跨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校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在学校内部的某个年级或某个班级,只需通过连接互联网的摄像设备和教学平台,即可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即时的交流和互动,认识新朋友的同时还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整合不同学校的师资及教学资源
【摘要】当前,农村的留守儿童因长时间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学习受到影响,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让家长和老师困惑。本文就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一些粗浅的做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教育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养成。有的甚至形成了一种不良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个别学生甚至有弃学的现象。身为一名农村一线的小
【摘要】在高中阶段,部分教师授课大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文学教学现状的分析,论述在英语课堂进行文化渗透的意义,从而提出几种加强文化渗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渗透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