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彤彤从来不顶撞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想要什么而哭闹过,也从来没让老师批评过,最经常听到的一句关于彤彤的话就是“彤彤是个乖孩子”!我一直很为她骄傲,因为她懂事、乖巧、不发脾气!
但小张老师的一个电话却把我从自以为是的骄傲中惊醒。“彤彤妈妈,您需要和彤彤谈谈,今天咱们班表演节目,选萱萱作白雪公主,彤彤上来就把萱萱推倒了,我让彤彤道歉她也道歉了,但一会儿彤彤又把萱萱推到了。看来彤彤是生气了,可是反复推倒、道歉,这不是办法啊!彤彤现在的心理成长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在和小张老师交谈后,接彤彤的时候我向萱萱妈妈解释了这件事并让彤彤再次道歉。接了彤彤来到游乐场,我询问了彤彤推倒萱萱的原因。“妈妈,我想做白雪公主,可我是乖孩子,不能吵老师,要不老师会不喜欢我的。”我把彤彤说的话告诉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彤彤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因为成人强加给她的乖孩子标签,她的性格会双重,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让孩子做回自己。”
针对彤彤的情况,小张老师调整了选取角色的要求,让每个想做白雪公主的孩子都表演一次白雪公主,而我也听取小张老师的意见,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尽量不干涉孩子想做的事情,希望修正孩子的这种成人标准下的听话性格,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首先,家庭成员要达成共识,让孩子独立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让孩子知道做事情时自己哪一个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让她正确地认识自己,而不是做听从家长的“思维捆绑式”好孩子。
其次,孩子现在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在她心智渐趋成熟的时间里,让她多去尝试新的东西,让她说出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讓她遵从自己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乐趣。以前为了让孩子多才多艺,我会领彤彤去学陶艺,而彤彤也学得有模有样。但白雪公主事件后,我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询问她的想法。当孩子唯唯诺诺地说出“妈妈,我能不学陶艺,去学街舞吗”的想法时,我知道彤彤开始愿意打开心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一直以来,孩子都是听从我的安排,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我停止了彤彤陶艺班的学习,让孩子学习她感兴趣的事物。看着彤彤放松自我、努力学习街舞的认真模样时,我才发现我不了解孩子。
最后,当孩子遇到问题生气发脾气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需要成人引导孩子去学习与人沟通。
1.在孩子初步建立社交环境时,成人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选择,成人可以提出意见,给予支持与鼓励。
2.不大声呵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加内向,或是变得顺从成人意愿,变得没有自我。
3.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她知道自己被重视,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什么。
4.孩子所有的发脾气都是因为对某种需求的反应,如愤怒、脆弱、焦虑、恐惧、伤心、悲痛、渴望,成人在引导孩子后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她稳定情绪,得到安慰。
5.3-6岁是孩子社会性交往形成的时期,只有让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交往,她们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该吵闹的年纪让她做一个“乖”孩子,孩子的纯真就会被压制,那孩子就不再是孩子,是成人“拔苗助长”下的牺牲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健康、无拘无束的童年!
但小张老师的一个电话却把我从自以为是的骄傲中惊醒。“彤彤妈妈,您需要和彤彤谈谈,今天咱们班表演节目,选萱萱作白雪公主,彤彤上来就把萱萱推倒了,我让彤彤道歉她也道歉了,但一会儿彤彤又把萱萱推到了。看来彤彤是生气了,可是反复推倒、道歉,这不是办法啊!彤彤现在的心理成长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在和小张老师交谈后,接彤彤的时候我向萱萱妈妈解释了这件事并让彤彤再次道歉。接了彤彤来到游乐场,我询问了彤彤推倒萱萱的原因。“妈妈,我想做白雪公主,可我是乖孩子,不能吵老师,要不老师会不喜欢我的。”我把彤彤说的话告诉了老师,老师告诉我:“彤彤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因为成人强加给她的乖孩子标签,她的性格会双重,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让孩子做回自己。”
针对彤彤的情况,小张老师调整了选取角色的要求,让每个想做白雪公主的孩子都表演一次白雪公主,而我也听取小张老师的意见,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尽量不干涉孩子想做的事情,希望修正孩子的这种成人标准下的听话性格,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首先,家庭成员要达成共识,让孩子独立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让孩子知道做事情时自己哪一个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让她正确地认识自己,而不是做听从家长的“思维捆绑式”好孩子。

其次,孩子现在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在她心智渐趋成熟的时间里,让她多去尝试新的东西,让她说出自己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讓她遵从自己的想法并从中找到乐趣。以前为了让孩子多才多艺,我会领彤彤去学陶艺,而彤彤也学得有模有样。但白雪公主事件后,我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询问她的想法。当孩子唯唯诺诺地说出“妈妈,我能不学陶艺,去学街舞吗”的想法时,我知道彤彤开始愿意打开心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一直以来,孩子都是听从我的安排,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我停止了彤彤陶艺班的学习,让孩子学习她感兴趣的事物。看着彤彤放松自我、努力学习街舞的认真模样时,我才发现我不了解孩子。
最后,当孩子遇到问题生气发脾气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需要成人引导孩子去学习与人沟通。
1.在孩子初步建立社交环境时,成人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去选择,成人可以提出意见,给予支持与鼓励。
2.不大声呵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加内向,或是变得顺从成人意愿,变得没有自我。
3.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她知道自己被重视,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为什么。
4.孩子所有的发脾气都是因为对某种需求的反应,如愤怒、脆弱、焦虑、恐惧、伤心、悲痛、渴望,成人在引导孩子后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她稳定情绪,得到安慰。
5.3-6岁是孩子社会性交往形成的时期,只有让孩子和孩子在一起交往,她们才能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该吵闹的年纪让她做一个“乖”孩子,孩子的纯真就会被压制,那孩子就不再是孩子,是成人“拔苗助长”下的牺牲品。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健康、无拘无束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