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徒关系的八大观察维度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师徒关系的建立是现代学徒制开展成效的重要判断标准。只是以师徒之间的不同性别组成、不同年龄的学生(学徒)、学生(学徒)实习时间、师徒相处时间和交往质量、师徒之间的相互认可、师徒功能发挥与学生(学徒)对师傅的专业认同、师傅与学生(学徒)的数量组合、师傅所在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为观察维度,才能构建出新型师徒关系,并保障学徒培养的高质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观察维度;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5-0218-02
   只有把良好师徒关系的建立作为现代学徒制开展成效的重要判断标准的基石,构建新型师徒关系的观察维度,立足于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出学校理论知识本位教育与企业技术技能本位工作相融合,以“双师”(教师、师傅)理实深(度)、广(度)、亮(度)指导为核心,以“双课”(课堂课程、车间课程)传授为纽带,以“双学”(学生、学徒)为本的新型师徒关系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障学徒培养的高质量。
   一、师徒之间的不同性别组成
   不同性别组合而成的师徒关系对指导效果的影响,在国外通常认为师徒关系与不同性别者的工作满意度与进步性有关,不同性别组合而成的师徒关系对指导效果不相一致,特别是相异性别组合而成的师徒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学徒不但会更努力地学习技术技能,而且言行举止都表现得非常得体。但在我国却存在与此完全相反的结论,如据陈旭披露,当师徒性别一致时,徒弟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交往艺术等稍微高点,而当师徒性别不一致时,徒弟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与交往艺术等反而略低一点,但这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与此同时,不论师徒性别是否一致,徒弟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都高于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交往艺术。
   在同一师傅的传授下,不论是男性学生(学徒),还是女性学生(学徒),不但总体上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而且个体间也无明显差异。但是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交往艺术却呈现显著性差异,即男性学生(学徒)不但明显高于女性学生(学徒),而且前者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大,而后者个体间的差异性却较大。据调查,学生(学徒)认为,无论是男性师傅,还是女性师傅,在专业技能的传授上,不但总体上相差无几,而且个体间的差异也可以忽略不计。而与此同时,无论是男性师傅,还是女性师傅,对学生(学徒)专业技能传授的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对交往艺术传授的重视程度。但男性师傅传授的交往艺术要稍多于女性师傅,而女性师傅传授的专业技能却稍多于男性师傅。
   二、不同年龄的学生(学徒)
   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在18~20岁,通常而言,年龄较大的学生(学徒)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甚至是花费较少的学习时间,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和交往艺术却高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学徒);同样,高年级的学生(学徒)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甚至是花费较少的学习时间,从师傅那里学到的专业技能和交往艺术也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学徒)。进一步而言,在高职院校中,三年级的学生(学徒)由于与二年级的学生(学徒)相比,通常年龄稍大且接受了较多的教育,心智也较为成熟,所以,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和交往艺术及获取的方式,因此,就会比较看重师徒关系,热切希望从师傅身上学到更多实用、有效的理论知識、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以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而年级越低和年龄越小的学生(学徒),由于尚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所需知识,所以,与师傅之间至多是一种“工作关系”,从师傅身上学到的东西也就相对较少。
   三、学生(学徒)的实习时间
   只有学生(学徒)的实习期达到必须的最低的时间要求且时间的安排要尽量合理,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供师徒之间相互了解,形成最佳的师徒关系,并使学生(学徒)在实习中真正学有所得。高职院校在落实教育部“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的要求时,一般会有两种安排方式:一是第四至第六学期,每次2个月,共计安排3次学生进行实习,但这种方式相对较少;二是在第六学期时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并以后者为主。在为期半年的实习中,由于学生(学徒)在实习开始的头2个月对师傅具有崇拜感和对工作充满好奇心,所以,不但对师傅评价很高,而且认为从师傅身上学到了更多实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但在3~4个月时,由于出现审美疲劳和情绪倦怠,所以,无论是对师傅的评价,还是对从师傅身上学到的知识的成效评价都大不如前;而到了5~6个月时,特别是实习结束前的一个半月,学生(学徒)经过中期的迷茫后,已经找到了职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由此与师傅的情感进一步加深,更加期盼得到师傅的指导,并通过师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乃至与师傅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由此可见,学生(学徒)的实习时间在不低于半年的总要求下,一次性6个月的实习效果就不如在第四至第六学期内,每次2个月,共计安排3次学生实习,从而通过学生(学徒)的新鲜感获得最大的实习效果。
   四、师徒相处的时间和交往的质量
   一方面学生(学徒)的实习时间要达到规定要求,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徒)在实习期间内师徒之间相处时间的长短。如果学生(学徒)在实习期间与师傅相处时间过短,便无法进行广度和深度交流,在双方缺乏有效了解的前提下,师傅只能泛泛而教,学生(学徒)也未必知道从师傅身上学什么东西,必然制约学生(学徒)培养质量。只有保障师傅每天与学生(学徒)有足够的相处时间,才能确保师徒之间真正了解,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徒关系,达到师傅倾心教育与学生(学徒)用心学习相结合的理想培养成效。    除了技能传承以外,尊重、信任、支持、帮助,乃至庇护等社会情感性因素同样是连结师徒关系的重要纽带,始终发挥着维系师徒关系的重要中介作用,对学生(学徒)成长成才乃至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
   五、师徒之间的相互认可
   良好的师徒关系不但从理论上来说,对师徒双方以及校企两个社会组织有益,而且得到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使其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师徒关系的建立,尤其是良性师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是对学生(学徒)的影响越发直接与明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徒)能力的提高。只有当学生(学徒)身处高质量的师徒关系时,师傅才会向学生(学徒)提供更多的工作资源,帮助其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学徒)才会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提高其关系能量;高质量的师徒关系意味着师徒之间的双向人际互动紧密且互信,可以保证当师傅预见学生(学徒)可能会面临某种困惑时主动帮助其加以解决,当学生(学徒)遇到专业或人际困难时,会非常自然且理所当然地去向师傅寻求帮助。
   六、师徒功能发挥与学生(学徒)对师傅的专业认同
   师徒功能是影响学生(学徒)专业认同的重要变量,而专业认同是学生(学徒)对所学专业在认知基础上的内心接受和认可程度,将决定学生(学徒)的专业满意度和投入度。师徒功能能否得到发挥以及学生(学徒)对师傅的专业是否认同,在实践上仍受制于如下因素:一是企业师傅是否达标。二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徒)对师傅的专业认同不尽相同。
   七、师傅与学生(学徒)的数量组合
   一名师傅究竟应该带多少名学生(学徒)的问题,无疑既涉及了师傅资源的合理使用,又关系到学生(学徒)的培养质量。如果一名师傅所带学生(学徒)的数量过多,则由于师傅有心无力,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学徒),无法保障学生(学徒)应有的培养质量;如果一名师傅所带学生(学徒)的数量过少,虽然保障了学生(学徒)应有的培养质量,但却浪费了有限的资源,无法完成现代学徒和新型学徒的培养任务。无论是文件规定,还是实证研究,对师傅与学生(学徒)数量组合都要求控制在一名师傅最多带20名学生(学徒)以内。这时学生(学徒)的专业技能学习与人际交往学习分值不但最高,而且学生(学徒)的专业技能学习与人际交往学习成效也不存在统计学上的个体差异。
   八、师傅所在企业的规模和性质
   教育部和人社部分别将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企业界定为“骨干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没有一家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被选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从不同规模的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效果来看,学生(学徒)认为,尽管都可以学到专业技能知识与人际交往知识,但出乎预料的是,他们认为微型企业的培养效果最高,其后依次才是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其中,可以从微型企业中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知识,可以从大型企业中学到更多人际交往知识。
   在我国,人们通常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比集体所有制企业更愿意参与学徒培养,集体所有制企业比私营企业更愿意参与学徒培养,私营企业比混合所有制企业更愿意参与学徒培养,但事实却是扩张型私营企业比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学徒培养的积极性更高及成效性更佳。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構建新型师徒关系的维度有多种。只有对所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有效组合,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并最终保障学徒培养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静慧,关晶.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研究:基于2004—2014年公开文献的数据分析[J].职教论坛,2015(25):21-27.
   [2]陈旭.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王素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实地考察报告[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5):34-36.
   [4]张昊民,宗凌羽.知识员工创新失败学习仅靠领导包容足够吗: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4):146-153.
   [5]邓奔驰,黄思行,黄亮.企业师徒制中负面指导经历:现状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8):50-63.
   [6]许慧,韦雪艳,戚亚慧.师徒功能与研究生专业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1):65-69,85.
   [7]Quelle:BiBB Betriebe mit mindestens einem sozialversicher
  ungspflichtig Bescha.ftigten,2014.
   [8]何司彦,刘建新,李杨红.不同规模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成本-收益”的比较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1):138-139.
   [9]王永春,谭福河,张向红.基于规模化培养视角的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选择标准研究:以校企共建“店长职教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5):6-10.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教师,近年来,收获更多的是领导的关心、包容及高年资深教师悉心帮助后的喜悦。这期间,不断总结经验,边学边干,认知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提升,也探索出一套新时期带队学生的方法和经验,现做如下分享,以期求得各位指正,以利于今后有更大进步和提高。因为,医学生实习是走向医疗岗位的奠基石,带教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关系到每个医学生医德人心的试金石,更是检验医学生是否具有良
[摘 要] 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双高”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保证。当前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建设仍存在育人制度建设内部不全面、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保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以治理现代化为视角,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为例,从责任、约束、激励和保障等机制建设方面,研究管理
[摘 要]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科技兴国时代,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国家对于国内技术型人才教育培养更加重视,且对以技能知识培养的高职院校而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是当下各大高校所应该注重的工作之一。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引导、纠正大学生创新创业观的培养,是当前高职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试图为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要点,从乡村振兴对园林专业的需求分析入手,探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为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参考。  [关 键 詞] 乡村振兴;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确保学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沟通,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而保障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适应职场生活,实现学生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适应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然后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就业理念和教师素质六个角度综合探究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摘 要] 新时期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呼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教育理念,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发展中,需要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还要有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融合的发展工作,这样也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电子商务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根据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十分庞大。而大学生刚刚从紧张拘束的学业中挣脱出来,许多人还没能转变好自己的身份,也没能处理好从按要求做事听话就好转变到自己做主,为自己的未来做大事的模式中去。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了简要探索。对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出现原因、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叙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人以参考。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材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以“双元育人”模式为典型特点,是在德国百年职业技能培训中探索的结果[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南阳南石医院、南阳医专一附院联合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改班”,探索性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实施“1.5+1+0.5”模式、项目式分组教学、工学交替、育训结合、校企双标准考核等培养方式,
[摘 要]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多信息化手段的出现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主要介绍了在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际应用情境,并且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分析了信息化教学在中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证明了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对提高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其他相关课程的信息化教学
[摘 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校扩招是大势所趋,随著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贫困生数量也相应地增加。国家针对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与资助工作颁布了相关政策与文件,以期达到对贫困生扶贫扶志的效果。以高校班级贫困生资助考核小组(以下简称“小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组建设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业务能力缺失、“重贫轻志”帮扶等问题,探讨出优化小组成员的选拔,明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