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極富个性的。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力求为学生搭建个性化的平台,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能力和展示自我。
  1. 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关的学习情境,设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智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热情。如在教学8B Unit 5 Reading: When in Rome笔者首先导入一段Mr. Bean的幽默视频,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思考文明礼仪的话题,直观深刻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很快就能想出“make much noise in public, push in before others”等文中关键词组,并感悟到“讲究文明,重视礼仪 ”的重要性。
  2. 质疑问难,拓宽途径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过程是学生不断质疑并释疑的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不是背着大口袋到学校来装知识的,只有使其主动探求知识,才能让他们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产生疑问并解决疑问的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因此,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在学习阅读课文前先填写一张K-W-H-L(学习反思表): 即面对学习的课文,K表示“已知的内容”、W表示“想知道的内容”、L表示“阅读后你学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可见,学生主动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是启迪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探究的一个有效途径。
  3. 探究合作,搭建平台
  例如,8A Unit 5 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Why do we call the giant panda Xi Wang? Is there another suitable name instead of it? 有的学生说给它取名Ping An,这个名字寓意为平安地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有的学生说给它取名Xing Fu,这个名字寓意为在人类的保护下它生活得更幸福……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学生一致公认还是Xi Wang这个名字最好,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的祝福。这一连串的见解,凝聚了学生全体的智慧,也让学生在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思维步入一个更深、更广的空间。这样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让他们充分彰显了个性,自如发挥了潜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真正实现了自我发现和发展,从而使英语阅读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4. 多元评价,丰富方法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情绪、能力乃至错误的回答,用发展的眼光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极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育人氛围,及时运用恰当、有效的多元化评价策略,就能自然而然地促成师生思想自由地碰撞、交汇和升华,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也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5. 读写结合,强化效度
  阅读是重要的语言输入形式,学生通过阅读,能丰富词汇,掌握句型,了解结构,熟悉体裁,培养语感。至于写作,它是重要的语言输出形式,学生根据内容和体裁特点组织作文结构,用自己掌握的词汇、句型组织作文内容。读为写之源,写为读之续。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文本,不仅是读的范文、教的蓝本,而且是写作的样本。因此,写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阅读的升华和再创造。阅读后进行的英语写作活动是建立在英语阅读基础上的有信息、有内容、有语言支撑的有效活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英语阅读中所获取的有用信息,有效地结合阅读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与写作教学中的“有意义的交际”,以读助写,以写促读,从而更好地强化英语个性化阅读的效度。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有着的不同解释和不同理解,而这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当今社会崇尚“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个性化教育。所以,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理念为学生搭建英语学习的个性化平台,创设充满活力的个性化英语阅读课堂,让学生喜欢英语阅读,积极体验英语阅读中的情感、主动接受语言的熏陶。这样,学生才会有积极开放的心态,才会在教师多样化并且鼓舞激励的教学形式中不断地提高能力和展示自我,我们的英语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最近我参加了荣成市和威海市举行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之后我也观看了全国的优质课实况录像共计40多节,听了优秀教师们的课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在此我把我的感受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1. 过分关注课堂活跃,忽视深层次思考  在听县级优质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节课: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学习新单词,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有关单词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
作业评改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在教学互动中的积极功效,愈发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对错评述,等级评分的作业批改方式,对于素质教育推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自信心的树立提升都产生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业评改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独特的“互动交流”,是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接纳程度、把握教学侧重、设计教学进度的重要依据,所以作业评改的科学与高效,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为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此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要获得知识,那么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往往这样就可以强化了学生语言感知力与丰富学生语言的体验,在运用语言方面也会有更高的自主性,持续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就会更好汲取相应的语言知识。  1. 有效语
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学习英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教学评价,使其充分地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使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  1. 合理利用评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良好开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经常会采用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不尽人意,这样一来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也脱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基于此点,笔者总结了自己对于小组合作的一些做法,并通过提升合作的意识,创新合作的形式,确保合作的效果,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这四个方面来谈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探究实践,让英
高考英语全国卷增设了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新题型?本文试着对该题型进行分析解读并对英语教学的调整提出主张和建议。  想当年,分省命题引来百花齐放。看今朝,回归全国卷已是汪洋之势。高考英语全国卷取消了单句型的语法选择题,增加了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但语法填空题对四川多数考生来说却是一新题型。这必然要求我们对该题型进行分析解读并对现行的英语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做到“贴近考纲,有的
不知不觉,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我已潜行近二十年。回首其间,既有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慨,也有同事间切磋琢磨,豁然开朗的乐趣,还有与学生上下求索,教学相长的艰涩,但无论如何,我都始终在思考着,感受着,用心工作着。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改变,在这里将其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做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懒”教师。让学生“动”起来  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做教师切忌大包大揽,这种做法往往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其薄弱环节之一,更是衡量学生英语表达和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不尽人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话可写,东拼西凑,用词不准确,行文不流畅,举例不切题,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写作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因此,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有效引导。优选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丰富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础,
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假如学生缺乏一定的词汇量,那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读、写、听、说 训练。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千方百计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1. 音形结合,利用构词法学习词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弊端,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必须坚持音形结合的原则,不仅让学生见到树木,而且要看到森林;同
课堂是学生自由探学和积极表现的乐园,让他们的奇思妙想主动驰骋之中,定会演绎出一个个精彩。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运用的语言,“运用英语做事”则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而交际则是关键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课堂教学四会缺少的这样的交际,学生不愿、不想、不敢运用英语表达,则成了课堂教学中“无言之痛”,久而久之产生的“惰说”以及积压成为“哑巴英语”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重视学生语言表达需要,让他们主动交流,鼓励他们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