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切肿瘤之后……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初某天,美国中部地区农场主基顿在田间工作时突然眼前一黑,摔倒在地。他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他为癫痫发作。很少来医院的基顿,不太懂医生说的癫痫是怎么回事。
  基顿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每年要在田里忙碌3个多月,多年来一直很健康。大概在这次发病的4个月前,基顿右臂上突然出现一个黑斑,其边缘很不规则。渐渐地,黑斑越长越大。2个月前,黑斑逐渐突起。基顿感觉黑斑下面有一个肿块。随后不久,黑斑溃烂并散发恶臭。基顿的妻子詹妮弗担心这个黑斑可能是个肿瘤,劝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他得了一种癌症——黑色素瘤。
  基顿起初没把这个小肿瘤放在心上,因为他没感到任何疼痛或不适,这个小瘤子没影响他干农活。不过,他还是决定把肿瘤处理掉。基顿习惯了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家里的家具和农具大多出自他的手。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割掉肿瘤,不去医院。

头疼,性格大变


  自己割掉肿瘤后,基顿用衣服把伤口一包,继续干农活。几周过后,伤口愈合。基顿感觉不错,但发现自己右侧腋窝下又长了个肿块。与之前的肿块不同,这个肿块摸起来能感觉到里面有搏动。每天起床后,基顿都把手放在肿块上感受它的跳动。
  詹妮弗再次建议基顿去看医生。但自信的基顿开玩笑说,他就是自己的医生,反正已经做了一次“切除手术”,如果有必要,他会亲自把右腋窝的肿块也切掉。
  在基顿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之前两个月,詹妮弗发现基顿走路有些跛。基顿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别人嘲笑他的步态。但他经常感到左侧肢体无力,头痛严重,就像脑袋里有东西在往外推挤他的眼球。基顿性格大变——本来性格宽厚、朴实的他变得非常易怒。有一天他下地干活时,家人发现他突然倒地不起,连续抽搐约15分钟,这才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基顿脑部不同区域有多个肿瘤。但基顿没有感染弓形虫等可能引起脑瘤的致病原,也不存在颅内出血,大脑也未受过辐射伤害,基顿并不知道,不起眼的黑斑已经发展成黑色素瘤因此医生判断脑瘤的“发源地”另有别处。也就是说,这些肿瘤是从其他地方转移到大脑的。医生提取了基顿腋窝内的淋巴细胞,检查发现腋窝肿块实际上是一个大型黑色素瘤。即便基顿自己切掉了右臂上的肿瘤也无济于事,因为黑色素瘤已经转移到他的腋下淋巴。他脑中的多个肿瘤很可能就是淋巴中黑色素瘤细胞进一步转移到大脑的结果。
基顿并不知道,不起眼的黑斑已经发展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被合成后,會被包裹在小颗粒中被转移到临近细胞内。细胞内的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细胞核DNA受损。

他为什么会得癌症?


  人体细胞中的DNA负责编码各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有的构成骨头、肌肉和内脏器官等人体结构;有的给细胞下达各种指令,调控生化反应进程。但DNA在编码时可能出错,阳光中的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DNA发生突变。总体来说,DNA突变的发生概率很小,一般不到0.01%,大多数突变不会影响蛋白质正常发挥功能。而且在细胞分裂发生前,许多突变都会被修复。
  但有时候,这些突变DNA编码出的蛋白质会让细胞无节制增殖,形成癌细胞。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会长出属于自己的血管,并和血液循环系统相连。为了保证自身存活,癌细胞可谓“下了苦功”。而这种求生本领的代价往往是宿主死亡。
  医生为基顿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做了基因检测,发现他的7号染色体BNAF基因中1799号位点的碱基由T(胸腺嘧啶)变成了A(腺嘌呤)。这意味着BRAF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第600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即著名的“BRAF V600E”突变。这个突变促使细胞失控性生长、分裂。至此,医生找到了基顿癌症的源头。

皮肤癌怎么会跑到大脑?


  健康人的大脑内是不会出现皮肤细胞的。那么,原发于皮肤的癌细胞怎么会转移到基顿的大脑中?其实,人体内的血管就像河流,周围的细胞就像岸边泥土。因为血液会对血管施加剪切力,所以血液流经的地方,会有一部分组织细胞脱落,被血液冲走。同理,在我们排尿时,也会有一部分尿道细胞脱落,随着尿液被排出体外。
  但并不是所有癌细胞都像黑色素瘤细胞那么容易转移。黑色素瘤之所以能够快速转移,是因为黑色素细胞很擅长“往下钻”。不同于一般皮肤癌变,原发于皮肤表层的黑色素瘤细胞会快速向深层皮肤扩散。一旦这些癌细胞接触血管或淋巴管,就很容易顺着血液或淋巴液在体内转移。因此,黑色素瘤从原发到转移的整个过程非常迅速。
  不过,癌细胞要进入大脑,首先要通过血脑屏障——脑血管和脑组织之间的生理屏障。它能拦截有害物质,只让特定物质进入大脑。理论上,黑色素瘤细胞是无法通过血脑屏障的,但它们依然能扎根大脑。这是因为黑色素瘤细胞能黏附在脑血管内壁。因此,虽然癌细胞没有通过血脑屏障,也能附着在脑血管上,伺机生长、分裂,形成肿瘤,“定居”大脑。
  黑色素瘤是第三大常见的脑转移性瘤。统计数据显示,患有黑色素瘤的病人一旦出现转移,40%~50%的病人最终会出现脑转移,症状包括剧烈头痛、一侧身体瘫痪或抽搐。如果不是因为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基顿根本不会知道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他的大脑。脑肿瘤最终压迫脑血管,基顿危在旦夕。
血管经过肿瘤时,一部分肿瘤细胞会被冲刷并掉落进血管。
黑色素瘤能快速深入皮肤深层。触及血管或淋巴管。

化疗已晚 回天乏力


  对恶性肿瘤(癌症)病人来说,切除肿瘤只是治疗的开始。恶性原发性肿瘤会在人体内四处转移。结肠癌、直肠癌和胃癌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常会转移到肝脏,这是因为胃肠道和肝有血管相通。骨癌细胞通常会转移到病人肺部,乳腺癌细胞则会转移到病人的肝、肺和脑。肺癌细胞通常会转移到大脑,血液流动产生的剪切力会带走肺癌细胞,癌细胞随着血液进入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最后抵达大脑。癌细胞的转移也有特例,比如葡萄膜黑素瘤(一种眼内黑色素瘤)。尽管眼睛离大脑很近,这种癌细胞却会首先转移至肝脏。
  对于基顿来说,切除原发肿瘤的意义不大,因为在此之前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他全身。他出现长时间癫痫,这说明他脑内的黑色素瘤已经发展到严重压迫脑血管的地步。即便经验再丰富的医生,面对基顿这样的癌症晚期病人也无力回天。其实,当基顿自己处理右臂上的黑色素瘤时,仍然有好几种治疗方案适合他。但黑色素瘤一旦发生脑转移,化疗就失去意义。
  尽管如此,医生还是建议基顿接受脑部手术,摘除脑肿瘤,防止再次出现癫痫,并避免脑出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轻他的神经功能障碍。但基顿拒绝手术,选择了放射治疗:通过射线照射肿瘤细胞,破坏癌细胞DNA,阻止其分裂。
  还没等到第一次放疗,严重的颅内出血就夺去了基顿的生命。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基顿的颅内肿瘤和腋窝中的淋巴结肿瘤有相同的V600E突变。因为这两个地方不太可能同时出现同样的突變,而且这些突变都带有黑色素细胞的免疫学标记,医生确认基顿患的是晚期黑色素瘤,并有多处脑转移。
黑色素瘤细胞在基顿的大脑扎根,再加上癌细胞多处转移,即便切除脑瘤,也为时已晚。

  黑色素瘤是目前最难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无论放疗还是化疗改善程度都很有限。对肤色较浅的人来说,紫外线暴露是造成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有时黑色素瘤也会由痣发展而来,这种痣的边缘会变得不规则,且很容易溃烂。如果当初基顿选择咨询肿瘤医生,而不是自行切除手臂上的肿瘤,他可能不至于是这样的结局。发生在基顿身上的不幸警醒我们,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肿瘤有多重要。

涂防晒霜不是臭美


  长期在强烈日晒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其皮肤组织会因为大量接受紫外线辐射而严重损伤。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是全世界著名的黑色素瘤高发区,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71人患黑色素瘤,是中国黑色素瘤平均发病率的100多倍。如此高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原因一方面是昆士兰州紫外线强烈,另一方面是生活在这里的白人的基因并不适应这种猛烈的紫外线照射环境。
  对于长时间待在户外的人,防晒霜是必备的。涂抹防晒霜就好比在皮肤表层覆盖一层人造黑色素,能够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损伤皮肤细胞DNA。虽然防晒霜的有效成分并不是黑色素,但原理是相同的,大多数防晒产品的原理都是吸收紫外线并转化成热能。从而阻止紫外线伤害皮肤。少数防晒霜则通过反射紫外线起到防晒效果。

保护人体的黑色素


  人体会尽量保护自己不受紫外线辐射伤害,所以人的皮肤中有黑色素细胞。如果紫外线对深层皮肤细胞造成伤害,这些细胞会合成更多黑色素,以吸收紫外线。黑色素也会吸收可见光,因此皮肤会呈现黑色。这就是太阳晒多了人会变黑背后的原因。黑色素会聚集在细胞核周围,为细胞核遮挡紫外线,防止紫外线进入细胞核,损伤DNA。当黑色素细胞发生癌变,就会引发黑色素瘤。
其他文献
库布里克和提克威都不是高产的导演,但他们对电影艺术有着深刻的创意和近乎病态的追求,《全金属外壳》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奇特的构思,切入的角度,彻底颠覆了你的视觉——,在“思考”中沉默,在“意外”中震惊。    在世界电影大师的行列中,他们都不是高产的导演——英国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德国的汤姆·提克威,但是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给人惊异的视觉震撼。他们不但是电影视觉的制造者。也是电影视觉的颠覆者
回首21世纪的头9年,最有影响的国际大事莫过于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这起恐怖袭击与其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连环大爆炸、英国伦敦7·7公交系统连环大爆炸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直接导致美国的历史、文化裂变为所谓的“前9·11”时代与“后9·11”时代,恐怖袭击与反恐战争也因此成了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如果我们对9·11事件后的英美
格拉斯哥河畔交通博物馆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第一大城市,坐落于该市的河畔交通博物馆被冠以“格拉斯哥古根海姆博物馆”, 展馆是一座由金属框架和玻璃建成的形状奇特的现代建筑,它的设计者是扎哈?哈迪迪, 伦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的设计者。  这座博物馆建在了流经格拉斯哥的克莱德河与开尔文河的交汇处,因此,自2011年6月开馆以来,将近70%的格拉斯哥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里的展品有蒸汽机、摩托车、格
一个误杀了无赖前夫的女人,得到隔壁数学天才的帮助,顺利制造出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避开了杀人嫌疑。由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从开始就知道结果但猜不到过程的推理片,是一部讲述极致爱情的爱情片,是一部天才之间惺惺相惜的剧情片,也是一部身为天才却被现实所埋没的现实主义影片。当然,我们还能从更多的角度把这部影片划到不同的类型。  一、当理性遇到感性,当犯罪遇到“爱”  汤川教授是东野
阿尔及尔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南靠雄伟的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北麓,介于乌艾德·哈腊和乌艾德·马扎法兰两海湾之间,坐落在半山坡上,面向阿尔及尔湾,背靠布查利亚群山,宛如一个半圆形剧场。走出阿尔及尔市,越过泰勒阿特拉斯山,再往南走便是举世闻名的撒哈拉大沙漠。  阿尔及尔气候温和,终年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花开不断,站在高处俯视全城,近处郁郁葱葱,远处水天相接,景色优美迷人,素有“花园城市”之称。阿尔及尔既有鳞
自古以来,人类的好奇心不断地推动着社会进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类不仅把目光投向数万光年之外的星空,也把视野推进到微纳尺寸的微观世界。对生命的细节看得越仔细,就越有利于人们知晓生命的本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微技术成为热门的科研领域,相关科学家也多次荣获诺贝尔奖。瑞士科学家雅克·杜波谢、美国科学家阿希姆·弗兰克、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也因在冷冻显微电镜领域的突出贡献,而分享了2017年诺贝尔
后战争时代,西方国家以怎样的方式来影响非西方国家?电影《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而且,还描绘出了西方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对外殖民史。    一    好莱坞电影中的格列佛是当下美国曼哈顿某企业的一个小职员,在一次旅行中游船出事,漂流到了小人国。小人国有一套稳定、严格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与16世纪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制度构建和文化模式上的相似,比如骑士
在你这一辈子里,你一定会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机会。  此刻,我正站在纽约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外面,望着那座仿佛是四周开敞的巨大的帐篷似的大型体育馆,不禁惊呆了。但见里面华灯绽放,亮如白昼,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个能够喷发出火球和火花的罗马焰火筒一般。今天晚上,将有三位爱尔兰男高音歌唱家在这里演出。而我,一个来自克尔肯尼郡的农村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员。要知道,在人们眼里,我曾经是一个永远都不能走路的孩子,但是
所谓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情况下,人们感觉到的“真实”的感觉,如嗅幻觉、听幻觉、视幻觉、味幻觉和触幻觉等。研究认为,这些“真实”的感觉有时只是我们的大脑接收了与现实太过相像的某些幻觉信息。我们偶尔能识破幻觉,但多数情况下我们为幻觉所骗。  关于幻觉的案例,在临床医学和医疗文献中比比皆是,但大多数案例都无法得到确诊。究其原因,除了科学家对幻觉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还在于有幻觉经历的人
印象派作为19世纪萌生的西方美术流派,与中国的水墨画本来扯不上关系。不过北宋的大书法家、画家米芾(IOSI—1107年),他的画就确实有一些“印象”的味道。其实。米芾的书法要比他的绘画有名气得多,他与苏轼、黄庭坚和蔡襄合称宋四家。就连著名的才女李清照都是米芾的粉丝,以收藏他的墨迹为荣幸。此外,米芾还以他的“颠”而闻名,世称“米颠”。  宋人何蘧在《春渚纪闻》中记载,宋微宗召米芾写字,素来喜爱收藏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