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爱情的悬疑片或一部结构精巧的爱情片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误杀了无赖前夫的女人,得到隔壁数学天才的帮助,顺利制造出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避开了杀人嫌疑。由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从开始就知道结果但猜不到过程的推理片,是一部讲述极致爱情的爱情片,是一部天才之间惺惺相惜的剧情片,也是一部身为天才却被现实所埋没的现实主义影片。当然,我们还能从更多的角度把这部影片划到不同的类型。
  一、当理性遇到感性,当犯罪遇到“爱”
  汤川教授是东野小说系列里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理性压制感性压制得十分出色的有天赋的物理学家。他用科学的手段帮助警方破获了很多案件,但这一次他却遇到了难题,因为他的方程式里出现了“爱”这个元素,这就给解开这个方程式设置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同样身为天才数学家的石神,也是因为碰到了“爱”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俩是理性的代表,而打酱油的内海刑警则是感性的象征。内海这个原著中并不存在的角色的加入我估计部分是因为导演想告诉我们一个现象:在冷静的理性推理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感性的直觉的。
  一开始是不太能理解石神的爱的,但是导演最后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代,石神这样一个视数学研究为最神圣事业的天才,却又在现实中从事着并不太理想的工作:在乌烟瘴气的中学课堂里对牛弹琴,教室里乱作一团,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专心地在黑板上演算,这是现实生活给他这种天才最沉重的打击吧。当他对现实感到绝望准备自杀的时候,美丽的花冈靖子和她清纯的女儿美里成为了他的邻居。她们初现时温暖的微笑给了石神活下去的动力,她们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成了住在隔壁的石神在现实中开心欣赏的画面。对于一个除了数学再无其它的人来说,她们是一个美好的存在。因此,为了这个美好的存在能继续下去,石神愿意做一个献身者。
  二、一部把爱情描绘得很细致的悬疑片和一部充满了种种意外的爱情片
  作为一部成功的悬疑片,《嫌疑人X的献身》很好地在整个影片里巧妙地布下了许多伏笔。比如,石神每天经过的流浪汉聚居地,有一个镜头里特意留下的那个空着的长凳子,暗示了结尾交代的另一个无辜被杀的人。石神在地铁站跟汤川分别时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看起来永远都这么年轻,真羡慕你啊!”一个从来都不修边幅的人,居然在意起外貌了,于是让汤川这个爱情绝缘体都察觉到石神恋爱了。汤川在石神家喝酒的时候,注意到石神舍不得拿花冈的小店用的一次性筷子待客,而是给了他别的筷子。石神暗恋花冈,一年了,只是每天早上去买一个便当,不曾多说一句话。他为了她杀人毁尸,布局周密。在公用电话那端给她打电话,竟然幸福得嘴唇颤抖。跟踪她,只是为了告诉她:“工藤那个男人,我观察过了,应该能给你们幸福。”以上种种既是影片的精妙伏笔,又是对爱情的隐秘刻画。
  因此,很多人在这部影片里感受到的是石神对花冈的极致的爱。对爱情最好的描写就是细节描写,不管石神对花冈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是爱她的,爱到可以为她去杀人,为她去自首。他杀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迷惑警察,将两个案件伪装成一个案件,从而使警察的调查陷入僵局,而案件的巧妙组合又能让花冈在面对警察的询问时毫无心理负担地陈述;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自首更加理所当然,因为他确实杀了那个流浪汉。这真是一个天才的布局。但是这个完美的布局在最后还是被汤川理性地揭开了,汤川选择了“让任何人都得不到幸福”的结果。石神最后的那一串撕心裂肺的“为什么?”真让人绝望。从女性的角度来理解,花冈真的是无法明白或者说接受石神的“爱”的,因为这种爱从始至终都是石神单方面的。而石神的爱,可以理解为对花冈的美好的一种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完美事物的爱,比如说完美的不在场证明,完美的数理论证,完美的四色理论。石神认为花冈跟老实本分的工藤在一起就能够幸福,这是他设想的最完美的结果。但他似乎忘了,杀了人而逃避法律制裁其实是无法真正心安理得幸福生活的。
  三、天才之间的较量,石神才是赢家
  汤川和石神都是天才,又是大学时代的好朋友。但是他们中的一个顺利从研究所毕业,成为大学里风光无限的物理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一群共同致力于研究的同事和学生,更有一大群忠实的粉丝。而另一个却因为家境贫困,没能继续上研究所,成为了中学老师,在吵闹的课堂上对牛弹琴,在拥挤的小公寓里伏案演算。汤川是成功的,而石神则是落寞的,当他看到汤川在小公寓前等待自己回家的时候,他那犹豫着要不要打招呼的手,显示了他内心隐藏着的卑微感。所以,他的一步步设置和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计划,其实就是他和汤川之间无声的较量。作为一个天才,他总会有一种企图让人明白自己或者是炫耀自己的嫌疑,所以他才会把 “表面看上去是几何题,实际上却是代数题”这样重要的线索抛给警察。一方面他认为汤川肯定会理解到其中的玄妙;另一方面我们可不可以暗黑地揣度,这是他在内心里低调的炫耀吧,那些真正天才的罪犯是喜欢嘲笑警察智商的。原作里这句话挑明了这一点:“……就算天才物理学家的推理再怎么神准,终究抵不过凶手的自白。是我赢了——石神想。”
  天才与天才之间除了较量,更多的是对彼此的爱护和惺惺相惜。因此,石神才会给在自己家呼呼大睡的汤川盖上被子,给他弄得暖暖的。也会在暴风雪中拉汤川一把,导演之所以花一定篇幅描绘登山的场景,估计是为了渲染两人的友谊。在帝都大学的石凳上,17年前那个天才之间关于四色原理的讨论,奠定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当汤川理解了石神的整个计划之后,那句反问:“你这么帮她们,到底为什么?”最后,理性的汤川在听到石神的哀嚎时留下痛苦的眼泪,都是两个天才之间友谊的无声渲染。
  四、是不是可以有更多层面的思考?
  也许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一个女人受到无赖前夫的骚扰,她为什么不选择报警?而是跟女儿一起把他给杀了?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止一次了,报警几乎没用。在社会新闻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XXX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误杀丈夫。而花冈前夫丢下的那句话:“再过两年,就可以把她(指女儿美里)送到酒店赚钱了。”就是诱发本片误杀的导火索。杀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石神杀了一个无辜的流浪汉,如果这个案件以石神的设想作为结尾,那么这个无端逝去的生命就这样生生被忽略了。石神选择帮花冈母女掩盖杀人罪行,而不是让她们自首是不是意味着,石神对法律的不信任,或者说法律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确实显得力不从心?这些生活中的弱者,能保护他们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由强者充当的“地狱判官”?可以说,这部电影给人留下的思考空间真的很多。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堤真一对石神这个角色的演绎真是恰到好处,那种遗世独立的孤僻的天才感、那种陷入爱情时嘴角不经意间上扬时的微笑,那种对完美的近乎疯狂的痴迷,尤其是最后绝望的嘶嚎,真真演出了原著里形容的“仿佛正呕出灵魂”的感觉。
其他文献
法国绘画的兴起,直接与间接地传承着意大利的优秀传统,法国画家不论属于何种画派,都与意大利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尼古拉·普桑、西蒙·武埃等就是从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意大利罗马派的造型中汲取营养的画家。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所以,法国近代绘画的发端,一般都以普桑为始祖。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  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GLM)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为“全球变暖”。排在第2位的是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所使用的“9-11”。美国总统的姓氏“奥巴马”(obama)排在第3位。  该机构通过数学方法对在全球纸介和电子媒体以及互联网和博客上词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以后排在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
麦卡锡被誉为“美国当代四大一流小说家之一”,他拥有的才情让很多人为之羡慕、嫉妒。他的小说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其中《老无所依》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一举囊括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以及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另一部小说《路》,曾连续获得第91届普利策最佳小说奖,最佳“鹅毛笔奖”及美国独立书商协会Book 5en5e年度图书奖。尽管如此,他为人却非常低调,行踪也十分隐蔽,他不会出现在图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与生命意义探寻的成功之作,《蓝》作为三部曲的首部,由于影片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成为同类电影的典范。  在人类的视觉世界里,色彩不仅可以再现自然,还是情感的象征。它能传达人的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外化的表现,是指涉人类精神世界的无形之物的符号。至于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非常低,电影人与受众由于个人经历、民族习惯、国别时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任谁也没有能抚慰我,/正当排解扰人的忧愁!/爱么?——我曾爱过三回,/三次播撒爱颗粒无收。”我国的莱蒙托夫专家、这首诗的译者顾蕴璞先生注释:这首诗纯属自传性质。诗中所说“我曾爱过三回”,指的是与以下三个对象的爱情纠葛:一个不记得姓
位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于2012年10月拉开了年度摄影展的帷幕,展览将持续到2013年2月。这次展览选定了6位具代表性的摄影师,分别是米歇尔·埃伯利斯、季炜煜和宋涛的摄影组合“鸟头”、安妮·科利尔、佐伊·克拉舍尔和史拉娜·沙巴兹,他们不同的背景和摄影技巧呈现出了当今摄影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每年一届的新摄影展旨在发现摄影界新人,展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当代摄影新貌。自从1985年开始,新摄影
库布里克和提克威都不是高产的导演,但他们对电影艺术有着深刻的创意和近乎病态的追求,《全金属外壳》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奇特的构思,切入的角度,彻底颠覆了你的视觉——,在“思考”中沉默,在“意外”中震惊。    在世界电影大师的行列中,他们都不是高产的导演——英国的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德国的汤姆·提克威,但是他们的每一部电影都给人惊异的视觉震撼。他们不但是电影视觉的制造者。也是电影视觉的颠覆者
回首21世纪的头9年,最有影响的国际大事莫过于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这起恐怖袭击与其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连环大爆炸、英国伦敦7·7公交系统连环大爆炸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直接导致美国的历史、文化裂变为所谓的“前9·11”时代与“后9·11”时代,恐怖袭击与反恐战争也因此成了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如果我们对9·11事件后的英美
格拉斯哥河畔交通博物馆  格拉斯哥是苏格兰第一大城市,坐落于该市的河畔交通博物馆被冠以“格拉斯哥古根海姆博物馆”, 展馆是一座由金属框架和玻璃建成的形状奇特的现代建筑,它的设计者是扎哈?哈迪迪, 伦敦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的设计者。  这座博物馆建在了流经格拉斯哥的克莱德河与开尔文河的交汇处,因此,自2011年6月开馆以来,将近70%的格拉斯哥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里的展品有蒸汽机、摩托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