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如何走进新课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课题。那么,怎样的教学行动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教学?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谈了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视感性材料;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课后拓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如何走进新课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但是课改多年,教法多多,孰优孰劣,莫衷一是。那么,怎样的教学行动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教学?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目前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①抄写他人教案中的目标。②简单罗列知识点。③模式可以套用。
  我认为,要避免教学目标的格式化和简单化。首先,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并制定出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看,同年级中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各具特点,因此学习目标应有所不同,有所区别,只有这样做,历史教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而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更要有层次、有区别,它们应该体现逐级递进的关系。
  教学目标从表面上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三个方面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目标中,你不能绝对地分出这一部分内容是培养能力的,而那一部分内容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所以要求历史教师在制订目标过程中要深刻领悟这一点,避免目标简单化。
  二、要重视感性材料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里,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有效教学。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照片、地图、图表等感性材料,它们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记忆能力,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等多种功能,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很好素材。因此,我们在备课中要对这些感性材料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教师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教师要时刻不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去讲,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的大脑,而要调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所谓的“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
  2.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占有一定量时间去探究历史问题。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要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形成答案。历史教材中的思考题,一般来说设计都比较灵活,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机会,如讲完《繁盛一时的隋朝》,课本上有这样一个题目:“隋为什么会是一个短暂的王朝?”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给出,而是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不仅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3.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存在很多的差异。有外向型的,也有内向型的,有爱表现自己的,也有不爱表现自己的等等,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就要“认识学生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把差异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而且加以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四、要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后拓展的有效结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后拓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是学习环境的拓展。教师应把学生学习的舞台搭建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对于历史课来说,课后拓展行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写小论文、演讲、参观古迹、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知识竞赛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适当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后拓展活动。如:在讲“秦的统一”一课时,课后有这样的一个题目:“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阅读有关秦始皇的书籍,并结合教学内容写一篇小论文,然后在班上进行演讲。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学生更容掌握课本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会对历史学科越加喜爱了。
  历史课后拓展活动适应中学生渴望创造世界、喜欢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问题的心理特征,使历史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激情和兴趣,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肯定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总之,如何走进新课程,让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仍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发现。
其他文献
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会遇到很多化学计算的问题。有关化学计算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下面以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为例,来谈谈一题多
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其功能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或部分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它能再现和创设新的历史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较容易。  就其作用来看,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为现代媒体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自己的军队是高度重视的,他们期望着一支中共自己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的诞生。在如何处理中共直接领导军队和维护国共合作的问题上,在如何
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是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但如果我们能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怎样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呢?物理知识与实践中哪些领域结合的较为紧密呢?下面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来谈一下对此的想法。  一、加速度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是指一类信号转换器件,它可将外界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应力、湿度、温度、磁场强度等物理量,气体、重
摘要:近几年来,历史材料分析题已经成为中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题型,它的特,最是所引用的材料大都是原始史料,学生往往读不懂材料,失分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培养,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去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呢?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的重要考点之一,这一类问题该如何加以解决呢?现针对“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问题举例进行分析探索,力求摸索出解决此类问题
新课标下就是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全新的课标理念呼唤全新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简单灌输,学生“死学”的方式,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探讨.本文提出,在高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