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生活情境,精心设计生活化练习,将数学与生活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生活化;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应用拓展;数学价值
鲜活生动的和富有悬念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与需要,让学生在积极的联想和沟通中,促成多种体验,产生探究的热情。
一、 联系生活——增强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或身边的某一现象来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生活经验并且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认位置”时,1. 观察:孩子们观察下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同学、老师……)2. 设疑: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在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后,安排了这样的活动:(1)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前面,在后面,在上面,在下面;(2)游戏:①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②加大难度:你要和老师拍相反的方向,我拍上,你拍下,我拍前,你拍后,我们再来拍一遍,同学们,上、下、前、后要记牢。又如,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由学生帮老师解决怎样买饮料的问题。老师准备给同学们买这3种饮料(矿泉水、可乐、雪碧),但每种饮料要买多少比較合适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选择一种你最爱喝的饮料,小组长统计,然后各小组长汇报,集体汇总,整理出结果。(喜欢喝矿泉水的有7人、可乐的有36人、雪碧的有12人)我们班喜欢喝什么饮料的人数最多?如果让你去买,你要怎样买比较合适?生1:“少数服从多数,全部买可乐,因为爱喝可乐的比较多。”生2:“那就尊重大家的爱好,矿泉水和雪碧少买,可乐多买。”生3:“为了满足每个人的愿望,矿泉水买7瓶,雪碧买12瓶,可乐买36瓶。”这时,老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后,告诉学生要多喝矿泉水,少喝可乐,饮料对身体不好。不同学生通过学习统计知识,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不同的思想,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在将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统计”这一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明确认识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也让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获取到新知。
二、 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出示太姥山图片,让学生通过听信息记小数。老师这里有一份太姥山的资料播放给你们听,不过有个要求,请你把听到的小数认真、工整地记下来。播放录音:太姥山是国家5A级重点旅游风景区。它位于福鼎市区以南45.3公里处,山海相依,形态各异,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仙都”。其中的一线天风景优美,洞壁陡立,顶开一线,长60.7米,高42.8米。因而仅去年国庆黄金周就迎来游客1.3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1.5天。这样的练习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认识小数提炼成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提高了。
又如,在教学完《分数的认识》后,课末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猴王的果园里有一件无价之宝,一棵结满金色智慧桃的智慧树,树上有几个智慧桃?猜猜看?提示:如果我从中摘下3个,正好是所有智慧桃的1/4,一共有多少个?摘下的3个是这12个桃的几分之几?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智慧桃呢?(9个)你能摘下它的几分之几?(1/3)剩下几个了?(6个)我还想摘下3个,这3个是6个的几分之几呢?(1/2)
比较:一共摘了几次?每一次都摘下3个,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1/4、1/3、1/2)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境地,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 练习设计——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
精心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如在《年、月、日》的新授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张亮乔迁新居,搬进了银都花苑的大套房,全家人想请外公来家里做客,长住两个月。你们认为选哪两个月让外公来住比较好呢?大家快帮张亮解决一下问题吧!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纷纷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因为7月和8月是相连的两个大月,所以我认为可以在这两个月接外公过来住。”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也可以让外公在今年的12月和下一年的1月这两个大月连着住,也是62天。”“大家同意他们的想法吗?”学生们点了点头。“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我一定把你们的意见转达给张亮。同学们,那你们认为张亮这样的表现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张亮真孝顺,我们要向他学习。”还有的说:“张亮,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数学知识的新授学习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时,设计了以下练习:
1. 在成语中猜百分数。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半壁江山
2. 你猜我猜大家猜。
(1)你认为海底捞针捞到的可能性为(
关键词:生活化;学习兴趣;自主探索;应用拓展;数学价值
鲜活生动的和富有悬念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与需要,让学生在积极的联想和沟通中,促成多种体验,产生探究的热情。
一、 联系生活——增强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只有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或身边的某一现象来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才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生活经验并且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认位置”时,1. 观察:孩子们观察下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同学、老师……)2. 设疑: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在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后,安排了这样的活动:(1)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在前面,在后面,在上面,在下面;(2)游戏:①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②加大难度:你要和老师拍相反的方向,我拍上,你拍下,我拍前,你拍后,我们再来拍一遍,同学们,上、下、前、后要记牢。又如,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由学生帮老师解决怎样买饮料的问题。老师准备给同学们买这3种饮料(矿泉水、可乐、雪碧),但每种饮料要买多少比較合适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选择一种你最爱喝的饮料,小组长统计,然后各小组长汇报,集体汇总,整理出结果。(喜欢喝矿泉水的有7人、可乐的有36人、雪碧的有12人)我们班喜欢喝什么饮料的人数最多?如果让你去买,你要怎样买比较合适?生1:“少数服从多数,全部买可乐,因为爱喝可乐的比较多。”生2:“那就尊重大家的爱好,矿泉水和雪碧少买,可乐多买。”生3:“为了满足每个人的愿望,矿泉水买7瓶,雪碧买12瓶,可乐买36瓶。”这时,老师应该在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后,告诉学生要多喝矿泉水,少喝可乐,饮料对身体不好。不同学生通过学习统计知识,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不同的思想,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在将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数据整理,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统计”这一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明确认识到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也让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获取到新知。
二、 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出示太姥山图片,让学生通过听信息记小数。老师这里有一份太姥山的资料播放给你们听,不过有个要求,请你把听到的小数认真、工整地记下来。播放录音:太姥山是国家5A级重点旅游风景区。它位于福鼎市区以南45.3公里处,山海相依,形态各异,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仙都”。其中的一线天风景优美,洞壁陡立,顶开一线,长60.7米,高42.8米。因而仅去年国庆黄金周就迎来游客1.3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1.5天。这样的练习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认识小数提炼成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提高了。
又如,在教学完《分数的认识》后,课末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猴王的果园里有一件无价之宝,一棵结满金色智慧桃的智慧树,树上有几个智慧桃?猜猜看?提示:如果我从中摘下3个,正好是所有智慧桃的1/4,一共有多少个?摘下的3个是这12个桃的几分之几?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智慧桃呢?(9个)你能摘下它的几分之几?(1/3)剩下几个了?(6个)我还想摘下3个,这3个是6个的几分之几呢?(1/2)
比较:一共摘了几次?每一次都摘下3个,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1/4、1/3、1/2)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促使学生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境地,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 练习设计——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
精心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如在《年、月、日》的新授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张亮乔迁新居,搬进了银都花苑的大套房,全家人想请外公来家里做客,长住两个月。你们认为选哪两个月让外公来住比较好呢?大家快帮张亮解决一下问题吧!问题一抛出,学生们就纷纷议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因为7月和8月是相连的两个大月,所以我认为可以在这两个月接外公过来住。”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也可以让外公在今年的12月和下一年的1月这两个大月连着住,也是62天。”“大家同意他们的想法吗?”学生们点了点头。“同学们的想法真好,我一定把你们的意见转达给张亮。同学们,那你们认为张亮这样的表现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张亮真孝顺,我们要向他学习。”还有的说:“张亮,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数学知识的新授学习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时,设计了以下练习:
1. 在成语中猜百分数。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一箭双雕
半壁江山
2. 你猜我猜大家猜。
(1)你认为海底捞针捞到的可能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