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课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探讨、尝试创新教育方法,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创新思维 培养
  一、改变权威式教学作风,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家海特纳在列举创造力障碍时认为:权威式教育排除了创造的可能性,因为在权威式教育下,学生帖帖服服,过于严谨,他们抱着一种消极接受的态度,而从不自己去考虑解决的途径。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首先克服权威式教学作风,实行民主教学,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勤思敢问。“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许多学生有疑而不敢问,究其原因,可能因为害羞;但更多的是因为怕提出的问题受到教师的否定和同学的耻笑。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和睦的新型师生关系:上课时,我努力实现教学民主化,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说错、想错、写错的空间。教学中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吗?”在回答问题时,允许学生随便插嘴,回答对的给以鼓励,说“你真棒”;不对的也不批评,而是用“再想想”等语言鼓励他们。另外,讲课时,我的面部表情丰富,有喜,有悲,有调皮,有严肃,但更多时候脸上是充满笑容,而不是一味板著脸,装作冷酷无情的样子来吓唬学生,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很友善,他们就会很放松投入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疏导、点播和启迪,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相得益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有发展的可能。
  二、激发兴趣,打开培养创新思维的大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绪、状态往往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愉快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去研究、探索。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导。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要在教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的地步,才有可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电化教学等手段,表现抽象、深奥的概念、理论;或组织适合教学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状态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富而思进”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如果你买彩票中了500万元,你将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想象,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我对学生的“做法”大致的进行归类和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要富而思进。”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思维才会灵活、多变,这就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点在于培育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发散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而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富兰克林对“雷公用神斧斩妖打雷闪电”的说法求异,于是有避雷针的出现;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求异,于是有了大庆油田的开发。求异思维不是单向的,它是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思维。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好奇、求异是孩子的天性,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突破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好奇与另辟蹊径绝不能压抑而应适时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正如《学记》中所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老师要允许学生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一些创见要及时予以赞赏;对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回答甚至谬论,教师不仅不要大惊小怪。而且还要肯定其合理成分,因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是难免的,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丰富想象或联想,扩展创新思维
  所谓想象,就是对探索问题的答案进行预见性与创造性的想象应用。创造力来源于想象,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就越强。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牛顿看见长在树上的苹果会落在地上,而想象到地球一定有一股吸引力,能把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如用绳子一样地拴着,不让它飞离地球,因此物体总是由上往下掉落到地面上,从而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学说。正是人类的丰富的想象,使人类从地面飞到了天空,又从天空飞到了无垠的宇宙之中。洒水壶的发明就是一个中学生看到老人用矿泉水瓶浇花,联想到医生给病人打点滴的情境而创造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按照给定的情境性条件,去设想未来或预测未知的结果,从而把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统一起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假设类练习来实现。如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我们国家将是怎样的?你和你的家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学习“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于是我就让学生去想象“如果我国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通过想象或联想,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各要素,凸现学生的个性,扩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已经被广泛关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避免传统的一问一答,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高中历史习题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笔者从习题教学的准确性、层次性和有序性、人文性和主体性、深透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习题教学的影响。
摘要:如今,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做什么事都是大人代劳,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随着孩子们的慢慢长大,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孩子们能否战胜困难?我倍感堪忧。本文以一些实例为切入口,针对中国孩子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行浅析,揭示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的探讨,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摘要:只有学会创新,人生、社会、世界才会不断进步。而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一、正确认识、改变观念  必须正确认识美术课在整体课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面没有主课与副课之分,正确对待每一门课程。有了这一前提,之
外在诱因或内在兴趣是某种行为发生的前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美术的外在诱因微乎其微,因此惟有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学习活动才有可能有效地发生。《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肯定了体验对学习主体的学习影响。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意义关系,体验者与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主体全身心地投入客体中,客体也以全新的意义与主体构成
目的:临床上,多数实体恶性肿瘤的硬度高于正常组织,软坚散结是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守宫硫酸糖肽是传统软坚散结中药守宫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份。本课题通过守宫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物理 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这是一种强大
摘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教师搭建民主、平等、发展的平台,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崇尚人性、实现自我;同时,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促使学生个性完善、懂得尊重,热爱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只有师生心理和谐健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关注 师生 和谐 心理健康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一种协调,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心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个体,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的课题。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从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和习惯、改进教学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信心 兴趣 习惯  一、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目前的教学是班级的集体授课。集体教学中,一些“学困生”总是在听说读写诸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落后,不能同时到位,也许他们听不明白,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