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减负增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也由原来的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来,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二、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提升设计实效
  一是正确把握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三是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学的重点:四是培养教师钻研教材水平,是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实践,发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教学时都能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发掘教材”智力因素,把《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全面实现有效教学,并总结出了“三步”钻研模式: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一是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目的性、实用性、开放性、趣味性原则:二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针对重点内容创设有效情境:选择挑战性素材创设有效情境:侧重问题的开放性创设有效情境
  3、情境创设的有效模式:尝试总结出了情境创设的“四疑”模式:
  (三)加强操作引导,提高活动实效
  一是操作类型:主要有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操作、班级集体操作:二是操作策略:做好操作准备,增强操作意识:把握操作时机,拓展学生思维: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完善操作评价,体验成功喜悦。
  (四)提炼数学语言,增强课堂效率
  一是教师教学用语:语言要亲切,富有感情:语言要精练,提高效率:语言要幽默,提高兴趣:语言要有激励性,深入生心。二是学生学习用语:创设多种形式——让学生想说:多种途径训练——教学生会说:指导说的方法——引学生善说
  (五)整合现代媒体,注重使用效果
  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生长点,感受知识过程: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揭示知识联结点,拓展思维空间: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知识生活点,拓宽学生视野:四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知识切入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一是挖掘教学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模拟性作业、操作性作业和调查性作业):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趣味性作业:三是依据学生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不同的作业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四是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合作性作业:五是挖掘教材丰富潜能,设计开放性作业:六是建立“有效作业布置记录表”(省略)。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初步构建了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构建了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见下图:
  (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开展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和意志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独立思考、乐于合作、勇于探索的心理品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学习,增强了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论文和案例。课题组成员,论文1篇获全国一等奖,1篇获全国二等奖,2篇获市二等奖,3篇获市三等奖,5篇获县一等奖,6篇获县二等奖,4篇获县三等奖。
  【作者单位:武义县熟溪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自从2010年我班开展《与经典共成长,和圣贤“手拉手”—经典诵读与小学生修身教育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后,我发现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孩子们的小手正慢慢向圣贤靠拢。  一、经典诵读让孩子们懂得感恩长辈  感恩是心灵对爱的折射,感恩是心灵对真、善、美的传播,百善孝为先,爱人须从爱亲开始。我班杨翠琳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平时都是奶奶照顾我,
实验的设计与取材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成效。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實验的设计的改进与创新,从而提高课堂实验的有效性的一点做法:  一、选择趣味性的设计,增强实验的吸引力  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于儿童玩具,他们更是爱不释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能把“玩”和“学科学”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例如:《磁铁的磁性》
近年来,苏州市平江区少工委主动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根据少年儿童求乐求新、求变求异的年龄心理特征,挖掘校园文化资源,精心创设以“卡通形象”为标识的美育场景,创新学校少先队教育新载体,寓教于乐,循序渐进,使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更富有感染力、亲和力,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卡通娃娃进校园”——这一有效之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卡通育人”成果参加全国中小学思
想象力是智慧的源泉,是腾飞的翅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让孩子有更多的个人空间,让他们多做白日梦,怎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火车,志愿军战士,手拿鲜花的朝鲜人民,站在前面的小金花,白发苍苍的大娘,拄着双拐的大嫂。我
看着山羊老师桌子上的葡萄,小猕猴皮皮、乖乖兔和笨笨熊都忍不住悄悄地咽口水。  “前几天,我去新疆(jiāng)旅(lǚ)游了,这葡萄是我特意给你们带回来的,这可是正宗的吐鲁番葡萄哟!”山羊老师说“正宗”两个字的时候特意用了更大的声音。瞧,皮皮馋(chán)得简直都要流口水了。  “那儿的葡萄一定很多吧?”笨笨熊问。  “那是肯定的。”山羊老师给皮皮他们每人一颗葡萄,说,“你们知道什么是夸张吧?夸张
每次看到班级中部分学生勇敢自信的用英语侃侃而谈、和教师交流各自的观点,而另一部分学生既想表達又害怕的尴尬表情时,作为英语教师的我都会深深的自责: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了学生口语表述能力的两极分化。同时,我又有着深深的迷茫:怎样的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自信?带着这个迷茫,我走进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去感悟、去寻找他们的成功之处:  一、课堂中注重营造英语口语表达的氛围  在“Free talk”中,有的老师
任何一个经营者,在投入一定的资金后,都想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对于一节课,老师在进行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也总想得到教学上的高效。下面以《三打白骨精》课堂教学为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性做一探讨。  一、课前,对众多资源的有效筛选  【案例1】上课伊始,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歌吗?《西游记》中的主人公是
我的妈妈是一名基(jī)层的医护人员。今年春节,冠(guān)状病毒来袭(xí),媽妈显得更加忙碌了。她每天都要上门给居家隔离(gé lí)的人量(liáng)体温。她告诉我们,要经常开窗(chuāng)通风、勤洗手,外出要戴口罩。  我的妈妈真的很棒,她虽然很普通,但是很伟大。  指导老师:李 萍
一、设计思想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爱玩、好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易持久,且无意注意占优势,但他们也具有模仿力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有想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就语言本身来说,它也是较为单调、粗燥的。如果在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能够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那么就能达到比较理
幼儿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为幼儿能力和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预设而构建的一种立体化育人环境,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组织幼儿在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品味生活。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效果的预设和生成,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达成教育目标。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