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的农民工子弟随父母进城,加上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使得农村的中小学,尤其是中学的办学规模急剧萎缩,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和补充不足,有些学校还没有图书馆或者藏书较少,学生阅读量很少,加上农村学生信息闭塞,造成了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水平低下。我在农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作文教学上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如果对写作没有兴趣,就很难写出优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把写作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1.命题作文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农村初中生知识面相对较窄,作文水平也相对较低,对他们要求不易过高。作文题目若比较抽象、深奥,大而宽泛,学生容易被吓倒,不知从何入手,就会感到为难,写好作文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更应从易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命题要浅显、具体,贴近生活实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敢于下笔,能写出具体、充实且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比如《家乡趣事》,学生一般都能根据自己在农村经历过的有趣的往事,写出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文章来。
  2.讲评作文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要多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因為只有恰如其分的、充满鼓励的批改与富有启发性的评论,才能将学生写作的灵感激发出来,学生的写作动力才能源源不断。有些学生的文章也许写的很一般,但也要善于发现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好,一句话写得妙,我们都要在批语中给予鼓励和表扬。实践证明,只有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当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缺点、错误,也必须要认真地修改和毫不留情地指出,但要尽量做到少批评、多鼓励。
  二、指导学生仿写创新,逐渐掌握写作之道
  初中生写作文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处于入门的关键阶段,教师要讲究“于无法之中求得法”,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作文之道,搞好创新。
  1.提供仿作范文,启迪学生思路
  范文能起到引路作用,农村初中生学习写作时,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很多东西,如写作手法、材料整合、遣词造句等。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走出作文的窘境和尴尬,逐步开始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写作。但是仿写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要抄袭,不要拘泥于范文的格式,要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2.鼓励模仿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课文都是名篇或者节选下来的,经过严格的把关和审核,这些文章无论是语言运用、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写作技巧,都值得模仿。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可生搬硬套,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不同的写作目的来要求学生模仿,可以先模仿简单的遣词造句,而后模仿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再写《有趣的童年》《童年二三事》时,就可以活学活用该文写景状物的写法,也可以选用其中一些好的形容词和动词,把描摹的景物和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来。
  三、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多读勤练
  要想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仅靠一间教室、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余时间必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有益的各种书刊读物,指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事物,勤于练笔,多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把阅读、观察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切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尽管农村中学生的阅历不深,知识面窄,但生活面很广,他们拥有广阔的田野,丰富的农村语言,别样的农村生活,不同于城里孩子的深切感受,他们拥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快乐和经历。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农村的世界虽然朴素但也是五彩缤纷的,只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只要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就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蕴含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1.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有心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离不开观察思考与表达训练。我们周围的人、事、景、物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就能捕捉到有用的材料。只有对某一事物观察较为仔细,有切实的理解,才能准确地反映它,才能解决作文中“无话可说”的尴尬。学生应把观察思考所得有意识地储存和积累起来,并写好观察日记,及时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作文教学要求,为学生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如教写人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写一写人物肖像、心理、行动、神态、语言等观察日记片断。学生写日记压力小,负担轻,进步也很快。学生只要坚持写日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人、事、物并及时写出观察日记的习惯,写作时就会有写不完的东西,就会文如泉涌,欲罢而不能。有些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记日记前不知道留心生活,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写起作文来常常是生编硬造,现在虽不敢说写得很好,但已感觉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能在文中表达得比较自然了。”
  2.指导学生多读书,注意积累素材
  农村有些初级中学图书馆藏书不足,使得学生不能正常借阅。为了弥补学生无处借书的缺憾,我采取了各种方式,如在班上办“图书角”,组织全班学生把自己的藏书交到班级,并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来进行管理,这样一个班级就能有上百本书籍报刊杂志供学生轮流阅读。有了这些书籍就不愁学生没书可读了,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了。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勤于积累材料,要求学生注意摘录好的词、句、段,写好读书笔记,以备日后写作时借鉴参考。手抄报对培养学生爱读书、勤写作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我还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并定期检查评比。手抄报的主要来源就是课外书籍中的文章,而要办好手抄报,又会促使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不断积累有用的材料。久而久之,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
  总之,没有教师个人自我实践的行为,没有教师个人修身为本的意念,既定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们作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只有积极探索,敢于创新,自我充电加压,努力适应新时期课改要求,坚持作文教学从实际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领悟到“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就能较快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香气迟子建我是咬着罂粟的香气长大的孩子。在我每年即有半年时间被白雪覆盖的故乡,人们对待冰消雪融后的春天有一股格外的殷勤和热情。他们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互相传递着花籽,将
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语文课堂的本色。而现实的语文课堂在深深受到应试教育的痼疾影响的同时,又深深烙上了所谓的高效课堂的印痕。本文笔者从批判当前语文课堂的三种错误形态入手,呼唤语文教师应坚守语文课堂的本色。  关键词:语文课堂 批判 坚守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原点:教师备课时要
【摘要】想象能使人对文学形象有具体感受,文学鉴赏的形象感知必须运用想象。  【关键词】想象;再造性想象;文学鉴赏    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就是形象的间接性。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文学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再现出文学形象来,使之由抽象的文字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图画。这种能够将形象由间接还原为直接形象的方法,就是再造性形象。有了它,才能获
网络是现今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虚拟的有待被进一步开发的强大媒体和消费市场。网络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观念得到新的改变,不经意间,一种新的生活——网络生活已经悄然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容易出现以下几个误区:重视形式,忽略内容:重视使用,忽略教师;重视气氛。忽略内容;重视教材.忽略重点。如何避免进入误区呢?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实际,适时使用: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