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机房里上课,一些不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学生经常会做小动作——玩游戏、上QQ,可真是五花八门!学生为了上QQ,先要下载软件,还要注意老师有没有过来。下载好后,还不能光明正大地上,不能让老师看见。每次上课都像是上演机房里的“猫捉老鼠”游戏。
机房没有配备投影设备,我在教师机上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用来广播教学内容,并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起初,学生们都还在认真地完成任务。当我在教师机前用广播软件查看时,却发现有的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上网或者聊天。我去查看那些学生,总有旁边“放哨”的学生提醒。为了不引起师生冲突,我不动声色地利用抓屏软件把学生上网时的一些画面截取下来保存在教师机上。
下课时,我单独找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一开始,他们都不承认自己在课上偷偷地上过网,等到我把他们上网时的画面调出来时,他们就无言以对了。我的思想开导刚开始也起到一些作用,课上偷偷上网的学生有所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又逐渐多起来。于是,我将每个学生机的DNS解析设置成了教师机的IP地址,上课时让教师机停止DNS服务。这样学生就不能自由上网了。
上了几节课,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发现上不去网,又是找Windows帮助文件,又是问同学解决办法,我有些沾沾自喜。可是好景不长,当我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主窗口查看学生机时,有些学生的机器在教师机上显示为灰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教室内巡视,观察那几个爱上网的学生的动静。发现那些显示为灰色的学生机上,学生正在看新闻、玩游戏或是聊天呢!旁边的学生看着他们没人管的样子羡慕不已。学生中间真有高手呀!我决定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课后我找来了几个上网的学生,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如何上网,如何退出教师机监控。结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按住CTRL ALT DEL组合键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止学生端进程;有的学生说,将网络连接属性中的TCP/IP指定的IP和DNS改为自动获取……我说:“你们的方法挺多,这些方法怎么来的呀?”有的说,是从别处查资料查的,有的说是找别人问的,还有的说是在网上“百度”来的。我听了不禁生出许多惊讶,原来学生还是爱学习肯钻研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随后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端编好程序,禁用CTRL ALT DEL组合键和网络连接属性,并进行硬盘保护。经过这些补救措施后,学生没什么办法了。可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我有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我用局域网发布的ASP网页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喜欢上网的原因。结果是对上课内容兴趣不大的学生将近占到60%,已经掌握所授内容的学生约占20%,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有了这个调查结果,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比如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哪个组完成任务的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根据教学内容,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等等。上了几节课,我发现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帮助本组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由于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兴趣也空前高涨。
要想结束机房的“猫鼠游戏”,教师不仅要靠技术手段进行限制,更要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
机房没有配备投影设备,我在教师机上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用来广播教学内容,并查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起初,学生们都还在认真地完成任务。当我在教师机前用广播软件查看时,却发现有的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上网或者聊天。我去查看那些学生,总有旁边“放哨”的学生提醒。为了不引起师生冲突,我不动声色地利用抓屏软件把学生上网时的一些画面截取下来保存在教师机上。
下课时,我单独找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一开始,他们都不承认自己在课上偷偷地上过网,等到我把他们上网时的画面调出来时,他们就无言以对了。我的思想开导刚开始也起到一些作用,课上偷偷上网的学生有所减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又逐渐多起来。于是,我将每个学生机的DNS解析设置成了教师机的IP地址,上课时让教师机停止DNS服务。这样学生就不能自由上网了。
上了几节课,那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发现上不去网,又是找Windows帮助文件,又是问同学解决办法,我有些沾沾自喜。可是好景不长,当我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的主窗口查看学生机时,有些学生的机器在教师机上显示为灰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在教室内巡视,观察那几个爱上网的学生的动静。发现那些显示为灰色的学生机上,学生正在看新闻、玩游戏或是聊天呢!旁边的学生看着他们没人管的样子羡慕不已。学生中间真有高手呀!我决定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课后我找来了几个上网的学生,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如何上网,如何退出教师机监控。结果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按住CTRL ALT DEL组合键调出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止学生端进程;有的学生说,将网络连接属性中的TCP/IP指定的IP和DNS改为自动获取……我说:“你们的方法挺多,这些方法怎么来的呀?”有的说,是从别处查资料查的,有的说是找别人问的,还有的说是在网上“百度”来的。我听了不禁生出许多惊讶,原来学生还是爱学习肯钻研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随后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端编好程序,禁用CTRL ALT DEL组合键和网络连接属性,并进行硬盘保护。经过这些补救措施后,学生没什么办法了。可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我有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我用局域网发布的ASP网页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喜欢上网的原因。结果是对上课内容兴趣不大的学生将近占到60%,已经掌握所授内容的学生约占20%,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有了这个调查结果,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比如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哪个组完成任务的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根据教学内容,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等等。上了几节课,我发现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会帮助本组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由于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兴趣也空前高涨。
要想结束机房的“猫鼠游戏”,教师不仅要靠技术手段进行限制,更要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