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老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著名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我和我的教师团队有幸选择了李镇西研究会这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停地阅读和写作,收获了成长,体验了飞翔。
2015年8月3日,我加入了李镇西研究会,开启了教育人生新的篇章,当晚就写下了《年轻,只需一天》的博文,文中写道:看那些遍及天涯海角天南地北两千多个虔诚的会员,看他们已经惊天动地超凡脱俗无法计数的卓然业绩,无法不让人心向往之,浸泡其中,快乐并年轻起来。
写这些话没有丝毫夸张,这是我第一天在李镇西研究会QQ群里的亲身体驗和独特感受。
8月3日7时25分,我在李镇西研究会QQ群里发了一个笑脸,问了一声“早上好”;28分,杨富志会长便回“建国兄好”,并客气地说“蓬荜生辉”“名师”等等,让我好生感动,好生惭愧。
我是个“QQ盲”,一直很少聊天的,对群里的许多常识一点都不知道,便问了一个非常小儿科的问题,片刻工夫,便有许多老师为我一一解答,有的老师还贴出截图给我看,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真有回到家的温馨。
聊天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个误会。勇哥是著名的“麻雀校长”,我本来想说“勇哥是大牌”,却鬼使神差地打成了“打牌”,虽然立即进行了更正,但还是被勇哥抓了辫子,称“袁校长怎么知道我是打牌出身”,我也赶忙打趣:“真让我猜对了?我也是打牌出身,抽时间练练。”
晚上又进到群里,照样是非常热闹。
勇哥发出通知:研究所2015年度各部门有部分空缺,有不怕辛苦,甘于奉献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相应的岗位。
我想,这都是年轻人的事情,自己应该是做不来了。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有老师贴出了一句话:改变心态只需一分钟,而这一分钟却能改变一整天。真是心有灵犀呀!我为自己的固有心态汗颜。紧接着,有老师贴出了塞缪尔·厄尔曼的《年轻》,我边读边悟,顿觉激情澎湃,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是时,22时02分!
道了声晚安,熄灯就寝。翻来覆去,不能成眠。年轻,就这么简单,只需一天的时间!这也许是保守的说法,其实只要在研究会的群里逗留,哪怕只有一分钟,便一定会收获到珍贵的智言慧语。因此我完全可以说:在李镇西研究会里,年轻,只需一分钟!
之后,我如痴如醉地追随李镇西研究会,与大家一起阅读和写作,在呱呱视频社区上分享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思考,并将其撰写成文章。令人欣慰的是,在研究会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出来。
我是一名校长,一直以来都在寻找教师成长的平台,这次有幸加入李镇西研究会,并切实品尝了其中的甘甜,我如获至宝。我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平台介绍给老师们,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10月1日,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我把李镇西研究会介绍给了我们学校的“名师成长联盟”,13位青年教师也成功加入了研究会。我们先后与研究会举行了两次活动:一是邀请研究会的三位专家到学校讲座,我校挂牌成立“山东平原李镇西教育研究会”;一是我校青年教师与研究会的部分专家的“手拉手”活动。研究会的独特魅力和两次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一下子点燃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学校很快成立了博客部、阅读部和考核部,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也发生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
有的老师家有病人住院,也没耽误研究会交给的工作,而且见缝插针地做得相当出色;有的老师还在哺乳期,却把孩子交给家人,坚持在学校听完所有报告;有的老师家里没有网络,就在学校里参加周六的呱呱论坛活动,然后再踏着夜色回家吃饭;有的老师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博客,每夜都到十一点多……
王伟老师是个容易被感动、也常常让人感动的老师。在“听李镇西研究会报告心得交流会”上,她结合刚刚看过的电影《甜甜的梦》,讲述了自己对阅读写作、留守儿童的认识,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在阅读部召开交流会,王伟老师谈了自己“挤时间”的经历,她每天晚上都是先哄孩子睡觉,再阅读写作,有时候要熬到零点以后才休息。看着她嘴上的火泡,我的心里隐隐作痛。
2015年11月,我校邀请李镇西研究会部分名师到校全程听取讲座并当场点评指导。
专家的点评,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和引领性。对于老师们讲座中的亮点和不足,专家们或赞赏或指导,即时评价,适度引领,常常从一个点生发开来,教给老师们如何拓展、挖掘,做得更好。
刘娜娜老师成了这次活动中的的“程咬金”。在我校青年教师与研究会的部分专家举行的“手拉手”活动中,有一项内容是青年教师个人展示。刘老师开始惧怕参与展示活动,便以教毕业班、孩子需要照顾为由,没有报名参加。但在活动过程中,聆听着同事分享的教育故事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她怦然心动,勇敢地走上了讲台,讲着讲着,泣不成声。后来,她在一篇文章中动情地写道:“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我变得异常激动与紧张,甚至有些不安。因为,我内心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上台讲出自己的故事……这次‘唐突’,已注定成为我走出平庸,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情感去教育学生,一定要做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体可以走得更远。”曾读到一个资料,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荣获者名单中有两个重要现象:人才链和人才群体崛起。给人们的启示是,合作可以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但愿老师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李镇西研究会的旗帜下,形成一个“人才群体”,不断地成长,不断地飞翔!
2015年8月3日,我加入了李镇西研究会,开启了教育人生新的篇章,当晚就写下了《年轻,只需一天》的博文,文中写道:看那些遍及天涯海角天南地北两千多个虔诚的会员,看他们已经惊天动地超凡脱俗无法计数的卓然业绩,无法不让人心向往之,浸泡其中,快乐并年轻起来。
写这些话没有丝毫夸张,这是我第一天在李镇西研究会QQ群里的亲身体驗和独特感受。
8月3日7时25分,我在李镇西研究会QQ群里发了一个笑脸,问了一声“早上好”;28分,杨富志会长便回“建国兄好”,并客气地说“蓬荜生辉”“名师”等等,让我好生感动,好生惭愧。
我是个“QQ盲”,一直很少聊天的,对群里的许多常识一点都不知道,便问了一个非常小儿科的问题,片刻工夫,便有许多老师为我一一解答,有的老师还贴出截图给我看,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真有回到家的温馨。
聊天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个误会。勇哥是著名的“麻雀校长”,我本来想说“勇哥是大牌”,却鬼使神差地打成了“打牌”,虽然立即进行了更正,但还是被勇哥抓了辫子,称“袁校长怎么知道我是打牌出身”,我也赶忙打趣:“真让我猜对了?我也是打牌出身,抽时间练练。”
晚上又进到群里,照样是非常热闹。
勇哥发出通知:研究所2015年度各部门有部分空缺,有不怕辛苦,甘于奉献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相应的岗位。
我想,这都是年轻人的事情,自己应该是做不来了。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有老师贴出了一句话:改变心态只需一分钟,而这一分钟却能改变一整天。真是心有灵犀呀!我为自己的固有心态汗颜。紧接着,有老师贴出了塞缪尔·厄尔曼的《年轻》,我边读边悟,顿觉激情澎湃,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是时,22时02分!
道了声晚安,熄灯就寝。翻来覆去,不能成眠。年轻,就这么简单,只需一天的时间!这也许是保守的说法,其实只要在研究会的群里逗留,哪怕只有一分钟,便一定会收获到珍贵的智言慧语。因此我完全可以说:在李镇西研究会里,年轻,只需一分钟!
之后,我如痴如醉地追随李镇西研究会,与大家一起阅读和写作,在呱呱视频社区上分享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思考,并将其撰写成文章。令人欣慰的是,在研究会老师们的指导下,我有多篇文章在报刊杂志发表出来。
我是一名校长,一直以来都在寻找教师成长的平台,这次有幸加入李镇西研究会,并切实品尝了其中的甘甜,我如获至宝。我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平台介绍给老师们,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10月1日,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我把李镇西研究会介绍给了我们学校的“名师成长联盟”,13位青年教师也成功加入了研究会。我们先后与研究会举行了两次活动:一是邀请研究会的三位专家到学校讲座,我校挂牌成立“山东平原李镇西教育研究会”;一是我校青年教师与研究会的部分专家的“手拉手”活动。研究会的独特魅力和两次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一下子点燃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学校很快成立了博客部、阅读部和考核部,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也发生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
有的老师家有病人住院,也没耽误研究会交给的工作,而且见缝插针地做得相当出色;有的老师还在哺乳期,却把孩子交给家人,坚持在学校听完所有报告;有的老师家里没有网络,就在学校里参加周六的呱呱论坛活动,然后再踏着夜色回家吃饭;有的老师读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博客,每夜都到十一点多……
王伟老师是个容易被感动、也常常让人感动的老师。在“听李镇西研究会报告心得交流会”上,她结合刚刚看过的电影《甜甜的梦》,讲述了自己对阅读写作、留守儿童的认识,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在阅读部召开交流会,王伟老师谈了自己“挤时间”的经历,她每天晚上都是先哄孩子睡觉,再阅读写作,有时候要熬到零点以后才休息。看着她嘴上的火泡,我的心里隐隐作痛。
2015年11月,我校邀请李镇西研究会部分名师到校全程听取讲座并当场点评指导。
专家的点评,具有即时性、针对性和引领性。对于老师们讲座中的亮点和不足,专家们或赞赏或指导,即时评价,适度引领,常常从一个点生发开来,教给老师们如何拓展、挖掘,做得更好。
刘娜娜老师成了这次活动中的的“程咬金”。在我校青年教师与研究会的部分专家举行的“手拉手”活动中,有一项内容是青年教师个人展示。刘老师开始惧怕参与展示活动,便以教毕业班、孩子需要照顾为由,没有报名参加。但在活动过程中,聆听着同事分享的教育故事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她怦然心动,勇敢地走上了讲台,讲着讲着,泣不成声。后来,她在一篇文章中动情地写道:“泪珠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我变得异常激动与紧张,甚至有些不安。因为,我内心已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上台讲出自己的故事……这次‘唐突’,已注定成为我走出平庸,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情感去教育学生,一定要做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体可以走得更远。”曾读到一个资料,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荣获者名单中有两个重要现象:人才链和人才群体崛起。给人们的启示是,合作可以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但愿老师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在李镇西研究会的旗帜下,形成一个“人才群体”,不断地成长,不断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