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识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将写作、阅读和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语境来帮助学生识字用字,扩大学生识字量,实现有效识字。本文针对新时期网络环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初步分析,探究课文、识字、拼音三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说明,为日后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去正确理解运用我国语言文字,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识字教学自然没有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将具体语言环境和识字隔离开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的识字教学有效克服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本文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识字和拼音三种课型入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原则
(一)以学生掌握程度作为基础,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识字教学
对于刚刚进行小学的学龄儿童来说,一般情况下都具备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在各种句型和词汇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水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能够掌握3562个口头词汇,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类型的句式,包括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句式,这说明了在入学前的儿童能够掌握3500以上词汇的含义和发音,仅仅是无法对其字形进行正确的书写和分辨,因此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跳过对常见文字词汇的发音、含义讲解,将教学重点转向学生对字形的记忆掌握,有目的性地对较难生字字音、字形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二)有效结合识字、阅读、写作,创造具体语境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时,应当将应用情境和具体语篇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语境和篇章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反复认识生字,实现有效识字,大量识字的教学目的。利用网络环境,一方面能够获取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拓展材料,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使用键盘输入的方式来进行提前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写作、阅读和识字这三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拓展阅读语境来进行识字,利用打字练习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应用生字,有效地实现高效识字。
(三)结合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语文素养培养
思维是由语言来进行表达的,通过发展语言能力,能够有效地实现思维能力发展,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将字词的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分别孤立起来,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跨越式识字教学,可以实现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将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生字的义、形、音进行有效记忆,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综合策略
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应当从拼音、字形和课文进行入手,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从而提升识字教学效率,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拼音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在进行单独拼音教学时,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因此需要将拼音教学和学生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说出一个相关的词汇或者语句,通过具体语言情境的方式进行拼音练习,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发展,并开展关联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进行“家人”这个词汇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某某同学,你有几个家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我家里有四个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拓展:“你的家人都有谁?”学生回答:“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教师再问:“老师算不算你的家人?”学生犹豫了一下,说:“不算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对话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聆听家人这个关键词的正确发音,并进行重复练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节发声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思维联系能力。同时通过关键词,可以引导出其他词汇,为日后其他词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字形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我国的文字具有独特的神韵,很多文字都能看见上古象形文字的痕迹,因此在進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字形认识课程时,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创造形象具体的字形情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事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字形学习。例如在进行“日”、“月”、“水”、“火”等文字的学习时,可以采取网络资源,将相应的文字转化具体的自然事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当日后再次看见这些事物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联想,从而实现对字形的有效记忆。
(三)课文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层识字量,可以初步开始进行阅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根据前后文词汇的含义对生字进行合理猜想理解。通过打字书写创作和拓展阅读的方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对含有生字生词的语句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前后文的方式来对生字进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通过拼音、字形、阅读的方式来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识字量的累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均衡提升。
参考文献:
[1]古红亮.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2):44-44.
[2]刘仕凤.网络环境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12(10):168.
[3]吴海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1,12(7):125-125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去正确理解运用我国语言文字,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识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识字教学自然没有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将具体语言环境和识字隔离开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目前的识字教学有效克服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本文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识字和拼音三种课型入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识字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原则
(一)以学生掌握程度作为基础,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识字教学
对于刚刚进行小学的学龄儿童来说,一般情况下都具备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在各种句型和词汇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水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多数学龄前儿童都能够掌握3562个口头词汇,能够熟练应用各种类型的句式,包括复杂程度相对更高的句式,这说明了在入学前的儿童能够掌握3500以上词汇的含义和发音,仅仅是无法对其字形进行正确的书写和分辨,因此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跳过对常见文字词汇的发音、含义讲解,将教学重点转向学生对字形的记忆掌握,有目的性地对较难生字字音、字形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
(二)有效结合识字、阅读、写作,创造具体语境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时,应当将应用情境和具体语篇进行结合,通过不同的语境和篇章来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反复认识生字,实现有效识字,大量识字的教学目的。利用网络环境,一方面能够获取丰富多彩的网络教学拓展材料,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使用键盘输入的方式来进行提前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写作、阅读和识字这三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拓展阅读语境来进行识字,利用打字练习来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应用生字,有效地实现高效识字。
(三)结合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语文素养培养
思维是由语言来进行表达的,通过发展语言能力,能够有效地实现思维能力发展,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将字词的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分别孤立起来,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跨越式识字教学,可以实现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将思维能力培养和语言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生字的义、形、音进行有效记忆,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综合策略
在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应当从拼音、字形和课文进行入手,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从而提升识字教学效率,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拼音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在进行单独拼音教学时,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因此需要将拼音教学和学生语言环境及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说出一个相关的词汇或者语句,通过具体语言情境的方式进行拼音练习,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发展,并开展关联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进行“家人”这个词汇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某某同学,你有几个家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我家里有四个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拓展:“你的家人都有谁?”学生回答:“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教师再问:“老师算不算你的家人?”学生犹豫了一下,说:“不算吧?”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对话过程中反复地让学生聆听家人这个关键词的正确发音,并进行重复练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节发声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思维联系能力。同时通过关键词,可以引导出其他词汇,为日后其他词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字形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我国的文字具有独特的神韵,很多文字都能看见上古象形文字的痕迹,因此在進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字形认识课程时,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创造形象具体的字形情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事物,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字形学习。例如在进行“日”、“月”、“水”、“火”等文字的学习时,可以采取网络资源,将相应的文字转化具体的自然事物,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当日后再次看见这些事物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联想,从而实现对字形的有效记忆。
(三)课文方面的识字教学策略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层识字量,可以初步开始进行阅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根据前后文词汇的含义对生字进行合理猜想理解。通过打字书写创作和拓展阅读的方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对含有生字生词的语句进行阅读,通过阅读前后文的方式来对生字进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量,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通过拼音、字形、阅读的方式来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识字量的累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均衡提升。
参考文献:
[1]古红亮.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2):44-44.
[2]刘仕凤.网络环境下,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12(10):168.
[3]吴海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1,12(7):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