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风格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tob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教师教学个性”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专家开始进行研究,至今已取得不少成就。美国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强调教师应围绕发展学生的个性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提倡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从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我国个性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的传统教学方法,只会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失去兴趣,无法做到专心听讲。因此,教师把握和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发展心理实际,合力进行突破和创新,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十分必要。
  “个性化教学风格”概念的理解
  教学风格是什么?2007年《“中小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研究”实验方案》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个人相对稳定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这种概括强调了稳定性,忽视了独特性;概括不全面,缺少教学风度。2007年《关于<“中小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研究”实验方案>的解读》中说,风格即自我,风格即个性。这种说法抓住了核心,容易理解,但不是教学风格的界定,总体上不严谨、不科学、不准确。笔者个人倾向于李如密的概括: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虽然略显繁缛,但表述较为准确。那么由此可以推论出,个性化教学风格就是呈现出更具有鲜明特征和显著特点的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
  教学个性鲜明,彰显独特性 独特性是教学风格的首要特征。个性化教学风格要求内容处理独特,方法选用独特,语言表达独特。教学风格越独特,其教学艺术的独特风貌越鲜明。当然,风格既然是独特的,自然就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就不足为奇。
  风格相对成熟,趋于稳定性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长期实践探索和不断追求中形成的成熟的、较为稳定的风貌特征。教学风格的稳定性体现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基本完善、教学方法的富有成效以及教学个性的定型成熟等。
  自我不断优化,体现发展性 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千锤百炼、精心雕琢、探索追求的过程。个性化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在发展中完善的。风格稳定只是相对的,发展性是绝对的,会随着教师学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变化,因此个性化教学风格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发展性特点。
  内外有机统一,富于艺术性 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的有机统一。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教学技巧彰显着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教学作风构成了教师教学直观可感的外在风貌,是教学风格审美魅力的直接载体。
  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内涵
  正确理解教学风格与教学经验的关系 教学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而教学风格具有独特性;教学经验是知识技能,教学风格是艺术特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可能形成教学风格;但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正确理解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的关系 教学思想是教学的主张、观点和认识等,是教学风格形成的灵魂。教学风格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学风格必须用教育主张来支撑,不同的教学风格是不同的教育主张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只有思想精神丰富,才能创立意蕴深邃的教学风格。
  正确理解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门路、程序和手段,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技术性保障。其区别在于,教学方法是门路程序,教学风格是艺术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同的人使用,效果不同。教学方法对教学风格形成的影响作用较大。
  正确理解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关系 教学艺术是教学的技艺、技巧、技术,是教学风格的载体;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进入一种高境界的标志。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是否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如果把教学艺术比作是诗,那么教学风格就是诗之韵。形成教学风格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技巧,从另一方面说也就是要具有教学机智、教学智慧。
  正确理解教学风格与教学范型的关系 所谓教学范型就是典范性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即是教学风格的框架。二者的区别在于,范型体现的是结构框架,教学风格则更多体现地是艺术特征。
  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生成策略
  根据教师教学个性,设计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 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教学风格往往因个性而显得独特,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标志。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根据教师的思想、语言、表达、性别、年龄、性格类型等方面不同,进行设计,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及其发展路径。
  研究名师作课特点,形成教学思想主张 一是自我研修,积极模仿。对一位或多位名师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其课例、文章等,总结其作课特点和教学风格,并积极主动地模仿名师作课,感受其风格特点和教学艺术。二是大胆借鉴,扬己所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教学特点,找到我们与名师的差异,做到正确取舍、大胆借鉴,扬长避短,专心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让自己的长处更长、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把最好的一点发挥到极致。三是提炼观点,形成主张。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表达方法的设计都有独特的认识。
  开展课堂系列研究,提升教学实践智慧 一是聚焦课堂,开展课例研究。主题性、序列化地研讨课例。先研究基本的大问题,如各种课型的思路、板块、流程;阅读教学、习作训练;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等,再研究具体的小技巧,如导入艺术、结课艺术、提问艺术、板书艺术、留白艺术等。二是专项探索,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名师成长的捷径,是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理论学习缩小差距,以实践探索增长智慧。三是综合提升,开展课程研究。对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按照主题组织教学,设计各类主题教学的风格;对各单元教材进行系统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探索各课型的教学风格;对各篇课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精心组织几堂课,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来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归纳了16字个性化教学风格:激趣引思、训练养成、鼓励尊重、互动参与。具体做法是: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低年级小学生如果喜欢这个老师,肯定会喜欢上他的课,并且学得很认真、兴趣盎然。所以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或努力多表示出赏识,就会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同时,精心设计课堂导语,不但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而且还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猜谜语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多种方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感到必须根据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对图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特点,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
  以训练倾听为基础,养成良好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低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要让孩子学会倾听,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面前,我们老师要做学生认真倾听的榜样,用心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欣赏他们在表达过程中思维的闪光点;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思维力都不是很强,上课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如在教学《冬天》的课文时,可以录制下雪时的天气情况及雪后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的场景,让学生们不离开课堂也能感受冬天的气息。这些刻意安排的图像、声音,虽然时间不长,却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强化评价为手段,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按照新课程理念,深化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在课堂评价方法上提倡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打破教师垄断课堂评价的局面,促使被评价者在多项评价的氛围中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同时,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更应以艺术化的视角去关爱学生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例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课文朗读,我会用诸如“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当时的心情,方法非常正确。”,“如果你读课文时,速度稍微慢一点,语气低沉一点,肯定会读得很棒!”等具有导向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主动建构起朗读课文的经验。
  以创设互动为保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时期的语文课堂中,教学形式和教学风格的变革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什么样的风格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问题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趣的课本剧表演,有利于生本、生生、师生间的互动;直观形象的演示,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还可借鉴“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调动学生“动”的积极性。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课堂有效互动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魏积荣.弘扬教学个性搞好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2]陈向阳,陈丽萍.倡导教学个性展现课堂教学美[J].基础教育研究,1994(4)
  [3]陈静.课堂教学个性化探析[J].教育探索,2002(4)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在无法增加滤波通道总数的前提下,通过压缩人工耳蜗言语处理器滤波频率带的覆盖范围,以缩小每个滤波通道控制的频带宽度,相对的增加其在言语频率段内分布的数目,从而优化言
现今家长对孩子的分数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见孩子得高分就欢喜,进而对孩子过分地夸奖和物质上的刺激,希望孩子每次都考第一。这就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虚荣的种子,使他们觉得自己非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架构了德育、智育、体育三维空间。缺少一只脚,生命之鼎就无法挺立,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以为继。不少人远离、排斥锻炼,追本溯源,与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实际上,早在中小学阶段就埋下了不锻炼的伏笔。当体育课缩水,甚至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当学习成绩一俊遮百丑,体育不过关仍然一路凯歌……在争分夺秒的升学赛跑中,在竞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确立课改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化、发展持续化的工作思路,在教学管理中开展区域教研活动,组建覆盖县内所有中小学的教研片区,以城内学校为“龙头校”,农村学校为协作校,每周在不同学校以片区开展同年级同科目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可有效地促进了课改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然而,笔者认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各种转变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观念与行为转变的误区:  “满堂灌”转变为“满堂问”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严格按照课本的知识体系,很少顾及学生的能力层次、思维特点和认知结构,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实施数学课程改革后,
为什么现在会有暑假补课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暑假补课的原因之一是家长的省心心理所致。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在经历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之后,他们所需要的是合理的心
幼儿园“小先生”来源于生活,应使之作用于幼儿园生活教育。在幼儿园生活教育中,“小先生”即小老师,凡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幼儿,都可以称他“小先生”,有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好,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有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好等,他们都可以担当该活动的“小先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他们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教师要抓住幼儿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挖掘出“小先生”的潜质,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  提高幼
在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觉得,首先教师得考虑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的几点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任何人成功的首要条件。尤其在小学阶段,有好多孩子可能会因为一次分数的高低,或者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而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相当重要。  笔者所在的地区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学
写作是情感的宣泄,“情”即真情,是情绪的积淀,情绪活动可以帮助知识的汇集,从而激发日常所学知识迅速内化;“感”即感受,是对人、事、物发自内心的体验,需要从体验中迸发情感,再从情感中汲取写作的元素。显然,触发情感在写作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式主要基于情趣激发、感受倾吐,运用外因手段促进学生的内因变化,以提升写作素养。  启发想象,回归生活  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沃土,为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
在素质教育和高效减负的大前提下,逆向思维的培养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解题过程中,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高层次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高质低负的教学目的。  培养逆向思维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本质是“思维过程”,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在数学思考中,学生往往是“拿来主义”,只会用结果,不会“变”结果,对某些显而易见的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