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了更好地就业,高职学生需要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要求和职业定位,通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學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并验证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 课程改革 规划
一、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强调了技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即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从事一种职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完成若干任务项目。因此,高职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如何进行角色转变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科学的角色转变需要结合专业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决定了基于专业要求的高职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拟从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高职学生入手,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初步建立以专业要求为基础的高职类药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而且丰富了高职教育的理论以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90后”年轻人的个性化转变,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劲头不足、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爱网络游戏,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特点。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点,专业要求以及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和人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就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轻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由于“90后”学生个性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应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特点,往往把自己错误定位成操作工,从而实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造成对专业和学校很不满意。
(二)忽视专业教育,缺少行业了解,职业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学生习惯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忽视自学的学习模式,导致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脱轨,同时缺少与外界和行业的沟通,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准。最终表现出两个极端。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部分同学表现出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药师或工程师,职业目标过于理想;也有部分同学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在制药企业很难做到独挡一面,从而职业目标定位偏低,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三)重理想,轻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
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一毕业肯定能找一份好工作,事实上现实和理想悬殊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太理想化,忽视了自我认知,缺少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现实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抱怨。
(四)课程教学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化,导致职业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都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课程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的针对性,同时没有企业支持,教学方式仅限于理论授课,使得课程枯燥无味,不能正确引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高职学生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四、具体措施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目前,高职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上面临种种焦虑和困惑,我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总体思路是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专业要求和职业发展撰写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高职学生的教材,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学习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我院的“3S”教育管理模式为核心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3S”教育管理模式中的“3S”是指Student(贴近学生)、Speciality(贴近专业)、Society(贴近社会),“3S”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对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结合行业调研,专业研讨,教师走出去,专业请进来等方式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3S”教育管理模式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就业率,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用人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科学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都有很大提高。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穿插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大学前往往都是设想、憧憬,甚至想入非非;在大学中都是期盼、等待,甚至纠结,在大学毕业后往往出现怀疑、郁闷,甚至不敢面对现实。这种现象原因何在?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结合专业和行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强化意识,树立理念,指导学生科学的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岗位群之一是制药企业,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穿插制药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照制药企业组织结构图,引导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增强了职业目标的正确定位。 (三)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实习和工作中也是一样。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对学生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在以后人生中正确调整心态上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章节中增加案例分析,从案例分析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并强调在实习和工作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工作环境是制药企业,在实习和工作初期,往往是采用师徒式培养,在这期间学生特别需要带教师父的帮助和关怀,但偶尔出现有的师傅没有带徒经验,态度不好,对学生不理不问,甚至还会因为学生操作不当有责骂的现象,同时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学历比师傅高很多,因此产生对立心态,形成矛盾,最终学生对实习和工作产生埋怨,导致工作态度不端正。反过来想想,适当调整心态,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放下学历架子,尊重师傅,换位思考,以谦虚和微笑的方式待人,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
在实习和工作的双选会上,由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有限,可能有部分同学找不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因此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真真假假弥漫在整个社会,对于充满人生理想,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不会捕捉有效信息,往往会被一些虚假信息蒙住双眼,轻易地抛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认为能力很强,有能力从事所谓的“高收入”工作,结果往往以后悔告终。所以,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也是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了解行业动态,行业一些基本信息,如全球排前20的制药企业有哪些?他们的拳头产品是什么?我们也要求学生要学会通过招聘网站,企业网站,报纸,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捕捉有效信息,我们还要求学生不要靠耳朵来看事情,而是要靠眼睛来看事情,也就是说不能单从听别人說就相信企业,而是要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了解来辨别真假信息。比如,在网络招聘中,小张本想找一份产品质检员的工作,却被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高收入给说服了,没经调查兴高采烈的去,却被卷入了传销。
(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培训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赢模式”。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而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也需要合作,所以利用企业培训的平台,使学生了解企业,明确企业要求,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对职业目标准确的定位。比如,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除了传统的“专家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合作模式外,我们尝试了以冠名的形式共同培养一个班级,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进企业的机会,同时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还增加了学生在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使学生拓展了专业和行业的视野,除了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教育以外,还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职业目标的定位上有明显的提高。
五、小结
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针对高职学生容易出现职业认识不清晰、自我认识比较缺乏和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等现象,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强化专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职业理念,加强职业定位,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后期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品质做铺垫,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综合性改革。在尝试中,合理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认可度,还可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改革的成效一举多得,这验证了结合专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都丽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J].职教通讯,2015,(09):41-44.
[2]王庭宇.高职旅管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2-65.
[3]田路也,袁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40-241.
[4]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12):96-98.
[5]王平.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93-96.
[6]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133-136.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 课程改革 规划
一、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强调了技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即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从事一种职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完成若干任务项目。因此,高职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如何进行角色转变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科学的角色转变需要结合专业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决定了基于专业要求的高职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拟从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高职学生入手,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初步建立以专业要求为基础的高职类药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而且丰富了高职教育的理论以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90后”年轻人的个性化转变,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劲头不足、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爱网络游戏,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特点。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点,专业要求以及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和人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就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轻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由于“90后”学生个性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应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特点,往往把自己错误定位成操作工,从而实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造成对专业和学校很不满意。
(二)忽视专业教育,缺少行业了解,职业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学生习惯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忽视自学的学习模式,导致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脱轨,同时缺少与外界和行业的沟通,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准。最终表现出两个极端。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部分同学表现出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药师或工程师,职业目标过于理想;也有部分同学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在制药企业很难做到独挡一面,从而职业目标定位偏低,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三)重理想,轻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
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一毕业肯定能找一份好工作,事实上现实和理想悬殊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太理想化,忽视了自我认知,缺少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现实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抱怨。
(四)课程教学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化,导致职业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都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课程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的针对性,同时没有企业支持,教学方式仅限于理论授课,使得课程枯燥无味,不能正确引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高职学生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四、具体措施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目前,高职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上面临种种焦虑和困惑,我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总体思路是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专业要求和职业发展撰写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高职学生的教材,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学习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我院的“3S”教育管理模式为核心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3S”教育管理模式中的“3S”是指Student(贴近学生)、Speciality(贴近专业)、Society(贴近社会),“3S”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对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结合行业调研,专业研讨,教师走出去,专业请进来等方式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3S”教育管理模式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就业率,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用人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科学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都有很大提高。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穿插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大学前往往都是设想、憧憬,甚至想入非非;在大学中都是期盼、等待,甚至纠结,在大学毕业后往往出现怀疑、郁闷,甚至不敢面对现实。这种现象原因何在?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结合专业和行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强化意识,树立理念,指导学生科学的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岗位群之一是制药企业,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穿插制药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照制药企业组织结构图,引导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增强了职业目标的正确定位。 (三)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实习和工作中也是一样。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对学生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在以后人生中正确调整心态上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章节中增加案例分析,从案例分析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并强调在实习和工作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工作环境是制药企业,在实习和工作初期,往往是采用师徒式培养,在这期间学生特别需要带教师父的帮助和关怀,但偶尔出现有的师傅没有带徒经验,态度不好,对学生不理不问,甚至还会因为学生操作不当有责骂的现象,同时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学历比师傅高很多,因此产生对立心态,形成矛盾,最终学生对实习和工作产生埋怨,导致工作态度不端正。反过来想想,适当调整心态,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放下学历架子,尊重师傅,换位思考,以谦虚和微笑的方式待人,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
在实习和工作的双选会上,由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有限,可能有部分同学找不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因此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真真假假弥漫在整个社会,对于充满人生理想,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不会捕捉有效信息,往往会被一些虚假信息蒙住双眼,轻易地抛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认为能力很强,有能力从事所谓的“高收入”工作,结果往往以后悔告终。所以,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也是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了解行业动态,行业一些基本信息,如全球排前20的制药企业有哪些?他们的拳头产品是什么?我们也要求学生要学会通过招聘网站,企业网站,报纸,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捕捉有效信息,我们还要求学生不要靠耳朵来看事情,而是要靠眼睛来看事情,也就是说不能单从听别人說就相信企业,而是要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了解来辨别真假信息。比如,在网络招聘中,小张本想找一份产品质检员的工作,却被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高收入给说服了,没经调查兴高采烈的去,却被卷入了传销。
(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培训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赢模式”。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而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也需要合作,所以利用企业培训的平台,使学生了解企业,明确企业要求,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对职业目标准确的定位。比如,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除了传统的“专家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合作模式外,我们尝试了以冠名的形式共同培养一个班级,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进企业的机会,同时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还增加了学生在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使学生拓展了专业和行业的视野,除了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教育以外,还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职业目标的定位上有明显的提高。
五、小结
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针对高职学生容易出现职业认识不清晰、自我认识比较缺乏和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等现象,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强化专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职业理念,加强职业定位,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后期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品质做铺垫,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综合性改革。在尝试中,合理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认可度,还可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改革的成效一举多得,这验证了结合专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都丽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J].职教通讯,2015,(09):41-44.
[2]王庭宇.高职旅管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2-65.
[3]田路也,袁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40-241.
[4]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12):96-98.
[5]王平.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93-96.
[6]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08):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