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亦是如此,没有扎实的语言积累,便是“无米之炊”,导致学生无数好的构思付诸东流,无法切实表达。由此,我们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明确目标,落到实处,借助文学魅力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理解、感知,在不断的积累、拓展中灵活运用,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 低年级语言积累的必要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现代小学生写作的真实写照,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一问题愈发明显,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面对一个题目思考很久也不下笔,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畏惧心理。更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习惯性地胡编乱造、凑字数、流水账,鲜有创新,这让教学一度陷入困境。
针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语言积累地不扎实,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词句匮乏,不能流畅表达,导致了文章的枯燥乏味。鉴于此,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语言积累的重视,鼓励学生阅读、朗诵、表达,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感悟,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以此改善写作教学,促进其语用能力的优化。
二、 低年级语言积累有效策略
语言积累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何有效展开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着重于阅读、朗读以及写话方面谈谈具体实施策略,以此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首先,鼓励阅读,拓展延伸。阅读,是认知的过程,在不断刺激语言输入的过程中能促进语言输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很多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就不重视其阅读,使其错过了最佳的培养阶段。对此,我们就要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让其慢慢积累,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促进语言的输入、存储。这里注重两个方面:
第一,注重精选阅读。书是孩子的好朋友,刚进入一个新班级,一切都是陌生的,唯独知识和书本是熟悉的,抓住这一点,我就积极引导,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目,让其受到阅读启蒙,开启语言的大门。每到中午,孩子们就沉浸在书海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不断积累语言。
第二,注重亲子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校内,更多的要在家庭中,那是学生心灵的港湾,更是其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能有家长的陪同、指导,那么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便更容易。于是,我就在开学一个月后开展了“读书在我家”的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开会,和其就阅读问题达成统一思想,让其以身作则,陪同、指导孩子阅读,充分激发孩子阅读热情。在第一阶段,我建议家长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可以陪同阅读或者家长叙述的方法进行,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借助插图引导,帮助孩子理解,辅以适当提问,让其有所感悟。第二阶段,孩子逐渐养成习惯,这时可以适当放手让其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家长参与,适当交流,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一起探究未知,享受趣味。由此,孩子便能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效积累,提升语言水平。
其次,优化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阅读的起点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指导,一方面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其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渗透技巧,丰富方法,在有效、持续的训练中培养孩子语感,促进其语言文字的积累。
儿童记忆力较强,对于陌生文字较于成人更加敏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指导其积累丰富语言材料,供其运用。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在惯性理解中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实现“熟能生巧”。我们熟知的,前苏联领袖列宁正是因为比正常人多了两倍的词汇量,才会让其演讲折服众人。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借助多元方式让其积极参与。教材中大多是名篇佳作,利用这一资源,新课上完,我就会开展“背一背,谁最快”的活动,让学生即时背诵,然后在检查中巩固,以此达到文本积累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入古诗,发挥“文学明珠”的力量激励学生,让其边读边理解。
有效的朗读不仅需要持续的训练,量的积累,还讲究方法、技巧的运用,着眼于质的飞跃。对此,在平时我们就要注重指导,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提供学生好的建议,让其能充分感知,深化理解。在朗读中,一个句号,一个问号都能充分体现,字里行间皆是情意,
如果学生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朗读,就能实现高效积累。首先,我会让学生理解句子,知道何为一句话,借助泛读培养其断句意识。然后,就是问句、感叹句的处理,调动情感,注重语气转换。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着重示范,夸张一点没有关系,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抑扬顿挫。最后,就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像词语的连续、叠音字的读法等,要在具體朗读中指导学生,确保其理解、会读。
最后,重视写话,促进表达。写话,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不大,便于其积累,能在长久坚持中形成良好习惯。这样一来,既不会揠苗助长,充分尊重、保护孩子,还能为其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鼓励学生写心情日记。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采取写作训练,可能会出现很多客观问题,像字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好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长的参与协助。每天孩子回家,会和父母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时家长就可以帮助其记录下来,借助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儿歌,通过家校联系本和成长博客分享。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语言分享,每每看到,我都会心情舒畅,被孩子天真活泼的文字感染。心情日记的建立对于孩子语言积累、发展有很大作用,不仅能激发孩子写话欲望,提高其表达思维,还能增进相互的交流、沟通,让写话训练更具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为了让写话训练持久开展,我们要适当奖励、表扬,为其语言表达、积累提供动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就不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散,而是在不断的激励中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崭新面貌。在阅读学生的写话时,我会充分挖掘其中闪光点,予以充分鼓励。像有一次小婷写到:“今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全世界都被照亮了,我的心里热热的。”对于学生生动化的描述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我就进行鼓励,让其再接再厉。每天都表扬一些孩子,让其受到鼓励,就能增强学生写话信心,让其爱上写作,扎实积累。
总之,语言积累是夯实低年级学生写作基础的有效手段,对于其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蒙有很大作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融入、参与,还能借助丰富的活动培养其语感,让其快乐积累,灵活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215500)
一、 低年级语言积累的必要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现代小学生写作的真实写照,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一问题愈发明显,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面对一个题目思考很久也不下笔,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畏惧心理。更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习惯性地胡编乱造、凑字数、流水账,鲜有创新,这让教学一度陷入困境。
针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低年级语言积累地不扎实,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词句匮乏,不能流畅表达,导致了文章的枯燥乏味。鉴于此,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语言积累的重视,鼓励学生阅读、朗诵、表达,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感悟,实现语言的灵活运用,以此改善写作教学,促进其语用能力的优化。
二、 低年级语言积累有效策略
语言积累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何有效展开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着重于阅读、朗读以及写话方面谈谈具体实施策略,以此交流经验,相互促进。
首先,鼓励阅读,拓展延伸。阅读,是认知的过程,在不断刺激语言输入的过程中能促进语言输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很多教师考虑到这一点就不重视其阅读,使其错过了最佳的培养阶段。对此,我们就要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让其慢慢积累,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促进语言的输入、存储。这里注重两个方面:
第一,注重精选阅读。书是孩子的好朋友,刚进入一个新班级,一切都是陌生的,唯独知识和书本是熟悉的,抓住这一点,我就积极引导,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目,让其受到阅读启蒙,开启语言的大门。每到中午,孩子们就沉浸在书海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不断积累语言。
第二,注重亲子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校内,更多的要在家庭中,那是学生心灵的港湾,更是其成长的重要场所,如果能有家长的陪同、指导,那么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便更容易。于是,我就在开学一个月后开展了“读书在我家”的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开会,和其就阅读问题达成统一思想,让其以身作则,陪同、指导孩子阅读,充分激发孩子阅读热情。在第一阶段,我建议家长与孩子读同一本书,可以陪同阅读或者家长叙述的方法进行,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借助插图引导,帮助孩子理解,辅以适当提问,让其有所感悟。第二阶段,孩子逐渐养成习惯,这时可以适当放手让其挑选自己喜欢看的书,家长参与,适当交流,成为孩子阅读的伙伴,一起探究未知,享受趣味。由此,孩子便能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效积累,提升语言水平。
其次,优化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阅读的起点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指导,一方面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其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渗透技巧,丰富方法,在有效、持续的训练中培养孩子语感,促进其语言文字的积累。
儿童记忆力较强,对于陌生文字较于成人更加敏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指导其积累丰富语言材料,供其运用。时间一长,学生就能在惯性理解中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实现“熟能生巧”。我们熟知的,前苏联领袖列宁正是因为比正常人多了两倍的词汇量,才会让其演讲折服众人。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借助多元方式让其积极参与。教材中大多是名篇佳作,利用这一资源,新课上完,我就会开展“背一背,谁最快”的活动,让学生即时背诵,然后在检查中巩固,以此达到文本积累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入古诗,发挥“文学明珠”的力量激励学生,让其边读边理解。
有效的朗读不仅需要持续的训练,量的积累,还讲究方法、技巧的运用,着眼于质的飞跃。对此,在平时我们就要注重指导,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提供学生好的建议,让其能充分感知,深化理解。在朗读中,一个句号,一个问号都能充分体现,字里行间皆是情意,
如果学生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朗读,就能实现高效积累。首先,我会让学生理解句子,知道何为一句话,借助泛读培养其断句意识。然后,就是问句、感叹句的处理,调动情感,注重语气转换。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着重示范,夸张一点没有关系,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抑扬顿挫。最后,就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像词语的连续、叠音字的读法等,要在具體朗读中指导学生,确保其理解、会读。
最后,重视写话,促进表达。写话,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不大,便于其积累,能在长久坚持中形成良好习惯。这样一来,既不会揠苗助长,充分尊重、保护孩子,还能为其写作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鼓励学生写心情日记。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采取写作训练,可能会出现很多客观问题,像字不会写,不知道怎么写好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长的参与协助。每天孩子回家,会和父母讲述学校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时家长就可以帮助其记录下来,借助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儿歌,通过家校联系本和成长博客分享。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语言分享,每每看到,我都会心情舒畅,被孩子天真活泼的文字感染。心情日记的建立对于孩子语言积累、发展有很大作用,不仅能激发孩子写话欲望,提高其表达思维,还能增进相互的交流、沟通,让写话训练更具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为了让写话训练持久开展,我们要适当奖励、表扬,为其语言表达、积累提供动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就不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散,而是在不断的激励中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崭新面貌。在阅读学生的写话时,我会充分挖掘其中闪光点,予以充分鼓励。像有一次小婷写到:“今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全世界都被照亮了,我的心里热热的。”对于学生生动化的描述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我就进行鼓励,让其再接再厉。每天都表扬一些孩子,让其受到鼓励,就能增强学生写话信心,让其爱上写作,扎实积累。
总之,语言积累是夯实低年级学生写作基础的有效手段,对于其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蒙有很大作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鼓励融入、参与,还能借助丰富的活动培养其语感,让其快乐积累,灵活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