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郑成功: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li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郑成功作为收复台湾的英雄而留名青史。史书很少提及,光复台湾后仅仅几个月,郑成功便溘然长逝。而他离世的直接原因,竟然是被儿子气死。这到底怎么回事?
  收复台湾后被清朝满门抄斩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原先是海盗,受明朝招抚后,逐步控制了福建军政大权。明清易代之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则聚集了一支劲旅,长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领导东南沿海抗清事业。
  郑成功曾率十多万大军反攻南京,但因轻敌失利。鑒于郑军只控制了少数沿海岛屿,无法支撑庞大军队,郑成功将注意力转向荷兰殖民者控制下的台湾。
  1661年初,郑成功命18岁的世子郑经留守厦门,亲率大军攻台。荷兰人很快被压缩在少数要塞里负隅顽抗。一年后,郑成功驱逐荷兰守军,为维护祖国领土做出光辉贡献。
  收复台湾是郑氏的一大胜利,登陆台湾岛后,他亲自巡视各地,抚慰当地高山族同胞,安排将士屯田垦荒,形势一片大好。不料就在此时,坏消息如晴天霹雳一般接连传来。
  首先是来自北京的噩耗。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此前误信清朝招安,拒绝儿子的忠告,投降清朝,后被拘禁带往北京。1661年10月,清廷见郑成功没有投降的意思,便把郑芝龙和郑成功的弟弟、侄儿全家十一口满门抄斩。郑成功听闻至亲惨死,感情上受到很大冲击。
  紧接着,从云南传来了南明永历皇帝被俘的消息。这意味着西南抗清武装瓦解,清朝可以集中力量打击郑军。郑成功眼看反清复明事业前途艰险,备感焦虑苦闷。
  就在这时,留守厦门的世子郑经向父亲报告,自己和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以为是上天赐给的礼物。身在厦门的妻子董夫人、儿子郑经、新生的孙儿及其生母陈氏,在台将士,还有金门、厦门守将,都获得了郑成功的赏赐。全军上下喜气洋洋。
  在极度悲愤中离开人世
  不久,郑成功收到了文武百官的贺信。带着抱孙的喜悦,郑成功一封封阅览部下贺词。然而,读到原南明高官唐显悦的信时,郑成功的脸色完全变了。唐显悦在信里揭露了真相。
  原来,新生儿的母亲陈氏,真实身份乃郑经幼弟的乳母。她当时年纪二十六七岁,容貌秀丽,身材窈窕。唐显悦揭露这风流韵事,自有缘由——他的孙女唐氏乃郑经正妻,他们夫妻感情似乎不太和谐。唐显悦要为孙女出气,信里火上浇油地说,郑经和“乳母”生子,有悖人伦,而郑成功居然还大加赏赐,“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郑成功看到这里,勃然大怒,气塞胸膛。长期积压的怒火终于被点燃了。他立刻命部下拿令箭去厦门,要将治家不严的董夫人,还有儿子郑经、乳母陈氏和新生的孙儿,一股脑儿全部斩杀。
  金门、厦门留守官员接到命令,得知竟要他们诛杀主母、小主,大为震惊。他们一致认为,这是郑成功暴怒下不理智的决定。郑成功的族兄、金门守将郑泰提议,将陈氏和新生儿杀死,然后,众官联名为董夫人与郑经求情,大事化小,或许郑成功怒气消解,也将收回成命。
  不料,折中方案再次激怒了郑成功。郑成功一向性格刚硬,执法严厉。在他治下,男女通奸依法都要处死。金门、厦门诸将消极抗命,进一步激怒了他。郑成功解下佩剑交给使者,严令必须行刑。
  金门、厦门众将听说郑成功这样决绝,不由惊呆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台湾又传来谣言,说郑成功发誓要杀掉妻儿,如果留守诸将再次拒命,就全部处斩。
  众将惊骇之下,把郑成功的使者拘禁起来,推举郑泰以族兄名义另树旗帜。他们致信郑成功,今后仍愿提供粮饷,但不再接受调遣。
  郑成功接到这一回复,愤懑至极。1662年五月初一,他带病登上将台,眺望澎湖方向是否有船只东来,结果没等到什么好消息。部属劝他宽恕郑经,他却气得到处狂奔。
  五月初八,郑成功在极度悲愤中离开人世,终年38岁。距离他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才不过三个月。
  这场风波并未因郑成功病逝而平息。郑经接到凶讯,在厦门发丧继位,与此同时,一些在台将领指责他“乱伦”“不孝”,转而拥戴郑成功的弟弟。经过一番内战,郑经才重新平定台湾。
  而对于保自己一命的郑泰,郑经也产生怀疑。他诡称自己前往台湾,请郑泰到厦门留守。结果,郑泰一来厦门就被软禁。郑泰部下数百文武、八千精兵跑到泉州降清。郑氏集团经此内乱,人心一度涣散,实力削弱。
  郑成功自身的性格缺陷
  郑成功这样一位纵横四海的大英雄,怎么会落到如此悲剧的结局?
  表面上看,是继承人的教育问题。郑经作为郑成功嫡长子和郑氏集团的第三代领导人,工于诗赋,擅长弓马,后来割据台湾同清廷抗衡近20年,个人能力还算合格。但他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生活,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郑经的正室唐妃不苟言笑,两人感情不睦。郑经偏爱比自己年长的女性,除陈氏外,郑成功去世后,郑经还将另一位弟弟的乳母林昭娘纳为妾室,生下长子郑克臧。
  郑经的感情问题成为悲剧导火索,郑成功和妻子董夫人,无疑对此负有教育责任。不过,尽管郑经私生活不检点,却不能构成这场风波的主要原因。
  郑成功的部将甚至怀疑,唐显悦披露这件丑闻,是受到清朝收买,有意败坏郑家名声。郑成功自身存在性格缺陷,才是导致他一怒而终的最直接因素。
  郑成功为人坚毅刚硬,主见极强。但他气量偏狭,尤其不能容忍下属的不尊重,甚至是合理意见。更有甚者,他遇事容易冲动,在激愤之下难以控制自己,常为一时好恶不计后果,造成许多恶劣影响。
  郑成功之死,是他个人性格、家庭教育和郑氏集团组织结构,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位民族英雄在修身、齐家、治国方面均有不足,才招致这一悲剧结局。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其他文献
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困境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美欧国家的反思、改革都未能触及资本主义的根本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一是资本主义深陷市场经济失灵、政治体制失能、社会契约失效等多种困境,“大转型、大变革”难以实现。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困境与民粹主义盛行、极端主义蔓延、难民潮泛滥等矛盾相互交织,形成“复合共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面临“缺信心、缺对策、缺共识”等诸多挑战。三是“再工業化”“再平衡”战略
强迫症  手指骨折今天去挂骨科,医生问:“手指怎么断的?”  我说:“我有强迫症。”  医生愣了一下,说:“你手指断了跟强迫症有什么关系?”  我说:“十个手指九个都响,就它不响。”  出乎意料  上高中時一次考试,我和闺密被分到同一考场且前后桌,快到交卷时我的卷子还是一片空白。正焦急中,后面闺密塞给我一张纸条,我那个激动啊,各种紧张、各种隐藏,最后终于颤抖着打开,上面赫然写着:中午吃什么?  浪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万亿元,达7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瞭望新聞周刊》)
82岁的活跃于台湾文坛和政坛的“老顽童”李敖,自曝罹患延脑恶性肿瘤,声称自己最多只能活3年。其实,“最多活3年”的论断不是医生作出的,只是李敖的“判断”,是“顽童”用以“唬人”的极端数字。  带着水果和李敖点名要吃的奶糖,记者如约去了台北仁爱路他的寓所。门铃响了,他倚靠行李拖车(他自称拐杖支撑不稳),一步一步缓缓走来开门。乍一见,他脸色红润,胖多了,话音依然洪亮,浑身中气十足,谁都不信他是在病中。
《读懂中国经济》  蔡昉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1年,长达33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年均9.9%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当人们习惯于这个高速增长之后,对2012年以来中国增长减速,就容易产生疑惑。那些对中国经济前景的误判,一定是产生于错误的观察方法和偏颇的理论依据。一旦将这些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错误方法论予以澄清,必将
学校科技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科技辅导员起组织、引领和指导作用。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或选择活动项目应采取自愿原则,在自己所喜欢的科技项目中发展兴趣爱好,提高技能,提高科学素质。  影响学校科技活动的因素很多: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生的素质和对科技活动的爱好程度,班主任和家长的态度,相关单位的关注度等,这些都很重要。那么,科技辅导员在学校科技活动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   一、宣传、发动作用  学校教育除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年初,一场军事大溃败让素来以天下第一自居的乾隆找不着北了。这场大溃败发生在安南(今越南)。在此之前一年,安南唯一得到大清朝正式认证的合法王朝——黎朝,被南部新崛起的西山“阮氏三兄弟”打得山穷水尽,黎朝为此紧急向宗主国大清求援。    是否出兵援黎抗阮?就乾隆一开始的态度而言,这位以“十全武功”闻名的皇帝并无半点好大喜功之态,反而表现得非常谨慎和保守。  但是,黎朝可是经过
几次被延后的计划  毛泽东访问苏联,在他自己的计划中,是早就列上的。  还在1947年初,毛泽东就曾提出访问苏联,同苏共领导人研究一些问题。斯大林先是表示同意,但半个月后,斯大林又来电报建议推迟,说:“鉴于即将举行的战役,鉴于毛泽东若离开会对战事发生不良影响,我们认为暂时推迟毛泽东的出行为宜。”  1948年4月,毛泽东到达华北解放区的河北阜平后,又积极准备去苏联。4月26日,毛泽东致电斯大林,决
中美贸易摩擦一度愈演愈烈。正当中美双方见招拆招博弈的时候,两国国内也各自出现了许多声音。  美国不必说了,有支持贸易摩擦的人,但反对贸易摩擦的人更多。但是在中国,好像也出现了一些声音——  有的人认为中国过早地展示大国雄心,让美国警惕并开始打压我们;有的认为是中国没有履行加入WTO的承诺,美国的报复有理;更有甚者认为,如果中国对美国妥协,按照美国的标准和要求去做,中美之间就会重回花好月圆岁月静好的
从北郊搬到市里  1949年1月,解放军攻打天津的时候,外面枪炮声不断,我是躲在河东区姚家台亲戚家的床铺底下熬过来的。天津解放了,我家搬到河北区新大路五经路林茂里居住。1952年,我家就从河北区搬到南开区达摩庵前胡同。正好也是在那一年,温家宝一家也搬到这个胡同,我跟他就认识了。  温家宝家最早住在天津市北郊宜兴埠镇。1948年,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为了应对解放军四野的进攻,搞起“大天津堡垒化”,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