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很多人眼中的鲁迅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殊不知其笔下也有很多儿童,从这些儿童中,我们也能领略到一个不同的鲁迅。 (一)儿童至善的观念 鲁迅小时候生活在清末,还属于“人吃人”的时代,为了给这个时代一点点亮色,鲁迅在他的笔下写出了几个善良的儿童。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闰土、双喜、阿发等农家少年,他们的纯朴、善良、活泼、机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在《社戏》中的双喜、阿发,对来自书香门第的“我”非常亲切。一起放牛捉虾、摇船摘豆,“我”不会放牛,连走近牛身都不敢时,他们毫不客气的嘲笑。“我们年纪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叔子、太公有几十个,因为他们合村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这两个字来。”最为迷人的是在朦胧的月色中,乘着大白鱼似的航船,嗅着豆麦水草的清香到包殿去观看社戏。孩子们看社戏只爱看打仗、翻筋斗、跳老虎,最怕老旦唱个没完。归航肚子饿摆不动船,便打主意偷河旁田里的罗汉豆来煮着吃。阿发还主动建议大家偷他家的豆,六一公公主动送豆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