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坚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规范运行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动力,以降本增效为目标,是油田企业市场管理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市场准入 招投标管理 简政放权
一、建立平台,优化油田富余资源
随着油田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专业化重组的不断深入,中原油田富余人员逐渐增多,2016年富余3万余人。面对困局,油田创造性建立外委项目公示审查平台、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等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1.建立外委项目公示审查平台。各单位对除物资采购、生产应急以外项目外委前,必须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等待油田内部其他单位响应,若5个工作日内无单位响应,方可转外委外雇,按相关程序办理市场准入手续,未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项目及已有单位响应的项目,一律不予外委审批。所有项目的承包商必须在平台上公示。平台建立以后,解决了内部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专业化队伍的施工能力,确保外委业务在阳光下运行。截止2017年上半年,内部单位通过平台承揽的工作量达到2.1亿元。
2.建立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对外闯市场单位因新上项目、工作量增加、内部单位相互承揽业务出现的人员缺口,部门单位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以及人员优化、自然减员等产生的岗位缺员,通过人力资源统筹配置平台发布借聘或招聘信息进行调剂。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分公司、勘探局一体化调剂员工5210人。
3.建立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优化配置设备资产,理顺内部价格体系,开展生产设备运行时率分析,建立需求调剂平台,支持内部资产流转和使用。对借出设备的单位,折旧从考核中剔除;对借入设备的单位,给予无偿使用政策,提高生产设施、设备等资产的利用效率。截止2017年上半年,发布调剂需求信息887项,完成设备调剂235项、资产原值5264万元。
二、简政放权,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对机关部门转变职能的要求,按照机关部门“宏观管理、微观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1.进一步简化招标审批程序。将招标审批权限下移到基层单位,谈判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机关专业处室。由以往办理招标审批,需要经过4到5个部门,10个环节的审批,整个办理过程需要10多天,到现在办证只需经过2个部门,2个环节的审批,办理过程不超过3天。
2.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需办理市场准入的业务,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合理放权,实行“一级准入,两级管理”,按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部分业务授权各单位市场准入自行管理。制定市场准入审批限时办理机制,由原先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运用中原油田短信平台,群发短信及时通知办理单位审查结果。通过各种举措,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轻基层负担,得到基层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从严监管,提升承包商服务能力
综观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其中不乏由承包商引起的第三方责任事故,油田一直将承包商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严监管,连续5年未发生承包商安全事故。
1.进一步落实承包商安全管理责任。一是按照“谁引进、谁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在承包商安全管理方面,使用单位承担主体责任,专业市场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安全部门承担监督责任。二是要明确把承(分)包商资质审查的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2.强化承包商准入资质审查。对承包商的专业资质、安全资质及人员持证审查实行全覆盖。杜绝无资质、资质不全的承包商进入油田服务。建立各类承包商应具备资质的目录清单,有效指导各级单位承包商资质审查工作。
3.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承包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落实甲方监管责任,强化现场监管,强化对承包商的安全培训,坚持承包商管理人员“双持证”和重点作业“双监护”制度,对承包商事故实行“双问责”。
4.优化承包商队伍。一是建立完善承包商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按照基础管理、工程质量、工期、体系建设、安全环保、奖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与工作量挂钩,实行末位淘汰。二是开展“小散乱差”承包商整治工作,对在用承包商全面排查、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分类整治。对无资质、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的承包商,以及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承包商,全部清退,确保油田建立一支精简高效和互利双赢的承包商队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四、多管齐下,确保招标阳光运行
近年来,油田积极探索,编织追溯明确的“责任网”,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催生出一个规范有序的招投标市场。2016年,油田交易项目1389项,交易金额10.5亿元。其中招标项目1255项,中标金额9.6亿元,招标率91.6%,节约额0.8亿元,招标率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制度。修订了《中原油田招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了管理界面,明确了管理职责、完善了制度文本及工作流程、简化了业务审批手续,重新界定了招标范围和标准,减轻了基层单位负担,下发以来一直运行良好。制定《中原油田招标投标业务监督办法》,加强招投标业务监督,规范招投标工作行为,促进管理人员廉洁从业。
2.强化招标检查。一是开展未招标項目专项清查工作,对清查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构建从严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开展招议标质量管理效能监察,共抽查20个单位,发现11类50个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严厉责任追究,公开通报结果。三是加强网上巡视监督。通过中石化合同管理系统,每星期网上巡视各单位项目签订前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要求,共发现40余项合同存在违规的可能,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招标运行逐年规范,连续两年未出现被上级部门通报批评的情况。
3.加强业务公开。所有招标项目、招标形式、招标组织方式,招标结果全部在中原油田业务公开网上公示,接受大众监督,堵塞了腐败的缝隙,对不履行公开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规范支持,促进改制企业健康发展
低油价带来的“寒冬”,也波及到了主要服务于油田的改制企业,近年来,改制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不稳定风险急剧加大,油田严格落实集团公司规范支持改制企业政策,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保证改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正确认识规范支持改制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改制企业经营困难期,给予改制企业支持和关注是非常必要的。二是明确改制企业发展定位。改制分流的目的是改制企业最终独立进入市场,油田既不能包揽一切,违背改制分流企业进入市场这一改革的初衷,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积极主动帮助改制企业规避产生不稳定风险。三是正确处理与改制企业的关系。充分尊重改制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规范与改制企业的交易。
2.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宣贯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与改制企业关系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向改制企业违规让利的通知》要求,规范与改制企业的业务往来,开展与改制企业业务往来专项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并认真查纠与改制企业业务往来中的问题,确保规范支持。
3.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开展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以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改制企业了解党建及生产经营情况,解决改制企业实际困难。二是加快改制企业各类手续办理速度,在不违反法律和规定的情况下,尽量予以方便。三是加快改制企业资金结算,在油田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向改制企业付款,减轻改制企业经营负担。四是帮助改制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及时通报外部市场信息,帮助改制企业外闯市场。
作者简介:陈世超(1983—)男。山东菏泽。大学文化。工程师。
关键词:市场准入 招投标管理 简政放权
一、建立平台,优化油田富余资源
随着油田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专业化重组的不断深入,中原油田富余人员逐渐增多,2016年富余3万余人。面对困局,油田创造性建立外委项目公示审查平台、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等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1.建立外委项目公示审查平台。各单位对除物资采购、生产应急以外项目外委前,必须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发布,等待油田内部其他单位响应,若5个工作日内无单位响应,方可转外委外雇,按相关程序办理市场准入手续,未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的项目及已有单位响应的项目,一律不予外委审批。所有项目的承包商必须在平台上公示。平台建立以后,解决了内部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通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专业化队伍的施工能力,确保外委业务在阳光下运行。截止2017年上半年,内部单位通过平台承揽的工作量达到2.1亿元。
2.建立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对外闯市场单位因新上项目、工作量增加、内部单位相互承揽业务出现的人员缺口,部门单位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以及人员优化、自然减员等产生的岗位缺员,通过人力资源统筹配置平台发布借聘或招聘信息进行调剂。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分公司、勘探局一体化调剂员工5210人。
3.建立设备资源共享平台。优化配置设备资产,理顺内部价格体系,开展生产设备运行时率分析,建立需求调剂平台,支持内部资产流转和使用。对借出设备的单位,折旧从考核中剔除;对借入设备的单位,给予无偿使用政策,提高生产设施、设备等资产的利用效率。截止2017年上半年,发布调剂需求信息887项,完成设备调剂235项、资产原值5264万元。
二、简政放权,减轻基层单位负担
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对机关部门转变职能的要求,按照机关部门“宏观管理、微观指导”的原则,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1.进一步简化招标审批程序。将招标审批权限下移到基层单位,谈判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机关专业处室。由以往办理招标审批,需要经过4到5个部门,10个环节的审批,整个办理过程需要10多天,到现在办证只需经过2个部门,2个环节的审批,办理过程不超过3天。
2.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需办理市场准入的业务,清单以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合理放权,实行“一级准入,两级管理”,按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部分业务授权各单位市场准入自行管理。制定市场准入审批限时办理机制,由原先7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运用中原油田短信平台,群发短信及时通知办理单位审查结果。通过各种举措,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轻基层负担,得到基层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从严监管,提升承包商服务能力
综观近年来系统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其中不乏由承包商引起的第三方责任事故,油田一直将承包商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严监管,连续5年未发生承包商安全事故。
1.进一步落实承包商安全管理责任。一是按照“谁引进、谁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在承包商安全管理方面,使用单位承担主体责任,专业市场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安全部门承担监督责任。二是要明确把承(分)包商资质审查的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2.强化承包商准入资质审查。对承包商的专业资质、安全资质及人员持证审查实行全覆盖。杜绝无资质、资质不全的承包商进入油田服务。建立各类承包商应具备资质的目录清单,有效指导各级单位承包商资质审查工作。
3.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承包商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落实甲方监管责任,强化现场监管,强化对承包商的安全培训,坚持承包商管理人员“双持证”和重点作业“双监护”制度,对承包商事故实行“双问责”。
4.优化承包商队伍。一是建立完善承包商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按照基础管理、工程质量、工期、体系建设、安全环保、奖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与工作量挂钩,实行末位淘汰。二是开展“小散乱差”承包商整治工作,对在用承包商全面排查、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分类整治。对无资质、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的承包商,以及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承包商,全部清退,确保油田建立一支精简高效和互利双赢的承包商队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四、多管齐下,确保招标阳光运行
近年来,油田积极探索,编织追溯明确的“责任网”,形成环环相扣的“制度链”,催生出一个规范有序的招投标市场。2016年,油田交易项目1389项,交易金额10.5亿元。其中招标项目1255项,中标金额9.6亿元,招标率91.6%,节约额0.8亿元,招标率进一步提高。
1.修订完善制度。修订了《中原油田招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了管理界面,明确了管理职责、完善了制度文本及工作流程、简化了业务审批手续,重新界定了招标范围和标准,减轻了基层单位负担,下发以来一直运行良好。制定《中原油田招标投标业务监督办法》,加强招投标业务监督,规范招投标工作行为,促进管理人员廉洁从业。
2.强化招标检查。一是开展未招标項目专项清查工作,对清查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构建从严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开展招议标质量管理效能监察,共抽查20个单位,发现11类50个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严厉责任追究,公开通报结果。三是加强网上巡视监督。通过中石化合同管理系统,每星期网上巡视各单位项目签订前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要求,共发现40余项合同存在违规的可能,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招标运行逐年规范,连续两年未出现被上级部门通报批评的情况。
3.加强业务公开。所有招标项目、招标形式、招标组织方式,招标结果全部在中原油田业务公开网上公示,接受大众监督,堵塞了腐败的缝隙,对不履行公开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规范支持,促进改制企业健康发展
低油价带来的“寒冬”,也波及到了主要服务于油田的改制企业,近年来,改制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不稳定风险急剧加大,油田严格落实集团公司规范支持改制企业政策,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保证改制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统一思想认识。一是正确认识规范支持改制企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改制企业经营困难期,给予改制企业支持和关注是非常必要的。二是明确改制企业发展定位。改制分流的目的是改制企业最终独立进入市场,油田既不能包揽一切,违背改制分流企业进入市场这一改革的初衷,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要积极主动帮助改制企业规避产生不稳定风险。三是正确处理与改制企业的关系。充分尊重改制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规范与改制企业的交易。
2.规范市场运作。严格宣贯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规范与改制企业关系的通知》和《关于禁止向改制企业违规让利的通知》要求,规范与改制企业的业务往来,开展与改制企业业务往来专项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并认真查纠与改制企业业务往来中的问题,确保规范支持。
3.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开展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调研,以党组织隶属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改制企业了解党建及生产经营情况,解决改制企业实际困难。二是加快改制企业各类手续办理速度,在不违反法律和规定的情况下,尽量予以方便。三是加快改制企业资金结算,在油田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向改制企业付款,减轻改制企业经营负担。四是帮助改制企业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及时通报外部市场信息,帮助改制企业外闯市场。
作者简介:陈世超(1983—)男。山东菏泽。大学文化。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