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后进生的必要性
(一)教育应以人为本
爱因斯坦明确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人具有多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思维习惯,自己的人生体验;每个人除了知识,还有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应更长远,我们必须关注智育之外的其他因素,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完善、和谐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不可预知的潜能,教师应本着“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原则进行教学。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后进生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注他们,而同学们也常常因为他们成绩差对他们冷眼相加,鄙视嘲笑。这就造成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心理。这表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一部分后进生把自己封闭在“坏孩子”的狭小圈子里,有的干脆把自己孤立起来,整天沉默寡言,嫉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甚至会找借口寻衅滋事,成为整个班级的不和谐因素。教师对这样的群体决不能不管不顾。若任由其发展下去,不但这些后进生的心理越来越阴暗,还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左右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
(三)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就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师有教育学生的义务。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而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因而在学校、班级里遭遇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很多教师往往不想管他们,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永远落后,每次考试都排在最后,从而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更不认真,成绩进一步下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如果不管后进生,他们的潜力就荒废了。如果这样,教育的公平何在?
二、如何转化英语后进生
(一)调查原因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千差万别。往往我们看到学生英语学得不好就认为他没有语言天赋,因而放弃。笔者对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薄弱的学生做过一项详细的调查,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在刚接触英语时,老师大多是以活动、游戏、对话组织课堂的,而高中英语课堂则较之以前迥然不同。课堂上知识传授、语法讲解占主体,学生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第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而又不及时解决。比如高一上学期就学习了定语从句,但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无疑很困难。但可惜的是,学生揣着糊涂装明白,没有及时地请教老师、同学,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第三,一部分学生对于某些题型束手无策,又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有的学生对完形填空一直无所适从,不知道解题思路和方法。第四,不信任老师和同学,总以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不按老师的指导学习,不接受同学的建议,我行我素。第五,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认真听课,不记笔记,不爱交作业。
(二)心灵感化
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用心走近他们,用真诚走近他们,他们是可以改变的。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我所教班级有位学生英语一直不好,甚至集中了差生的一切缺点:上课不听讲,笔记不记,作业不做。正当我经过多次的劝导仍不奏效时,我偶然听说了他家的一些情况。原来他的家庭是一个单亲家庭。这样的孩子确实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应该是逼迫、强制,否则他的性格会走向极端。于是我在以后与他的谈话中不再仅仅是与他谈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要传输一种关爱、一种鼓励,使他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长日久,这个学生身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尊重个性,善于表扬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对于差生的进步一定要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们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一定要让掌声和喝彩声在教室内响起来,让后进生感受到在班内的价值,在教师的表扬、鼓励中,在同学的掌声中树立信心,找回自我,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四)教法更新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一定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习规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决不会满足于每天千篇一律的讲解。
(一)教育应以人为本
爱因斯坦明确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提高。人具有多方面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思维习惯,自己的人生体验;每个人除了知识,还有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作为教师,我们的目光应更长远,我们必须关注智育之外的其他因素,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完善、和谐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不可预知的潜能,教师应本着“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的原则进行教学。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后进生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注他们,而同学们也常常因为他们成绩差对他们冷眼相加,鄙视嘲笑。这就造成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心理。这表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一部分后进生把自己封闭在“坏孩子”的狭小圈子里,有的干脆把自己孤立起来,整天沉默寡言,嫉妒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甚至会找借口寻衅滋事,成为整个班级的不和谐因素。教师对这样的群体决不能不管不顾。若任由其发展下去,不但这些后进生的心理越来越阴暗,还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左右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
(三)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就是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师有教育学生的义务。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差而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因而在学校、班级里遭遇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很多教师往往不想管他们,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永远落后,每次考试都排在最后,从而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更不认真,成绩进一步下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教师如果不管后进生,他们的潜力就荒废了。如果这样,教育的公平何在?
二、如何转化英语后进生
(一)调查原因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千差万别。往往我们看到学生英语学得不好就认为他没有语言天赋,因而放弃。笔者对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薄弱的学生做过一项详细的调查,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在刚接触英语时,老师大多是以活动、游戏、对话组织课堂的,而高中英语课堂则较之以前迥然不同。课堂上知识传授、语法讲解占主体,学生感觉乏味,提不起兴趣。第二,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题,而又不及时解决。比如高一上学期就学习了定语从句,但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无疑很困难。但可惜的是,学生揣着糊涂装明白,没有及时地请教老师、同学,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第三,一部分学生对于某些题型束手无策,又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有的学生对完形填空一直无所适从,不知道解题思路和方法。第四,不信任老师和同学,总以为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正确的。不按老师的指导学习,不接受同学的建议,我行我素。第五,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认真听课,不记笔记,不爱交作业。
(二)心灵感化
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用心走近他们,用真诚走近他们,他们是可以改变的。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我所教班级有位学生英语一直不好,甚至集中了差生的一切缺点:上课不听讲,笔记不记,作业不做。正当我经过多次的劝导仍不奏效时,我偶然听说了他家的一些情况。原来他的家庭是一个单亲家庭。这样的孩子确实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应该是逼迫、强制,否则他的性格会走向极端。于是我在以后与他的谈话中不再仅仅是与他谈学习,更重要的是,我要传输一种关爱、一种鼓励,使他感受到一种亲人般的温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天长日久,这个学生身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尊重个性,善于表扬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对于差生的进步一定要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获得成功的时候,他们才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一定要让掌声和喝彩声在教室内响起来,让后进生感受到在班内的价值,在教师的表扬、鼓励中,在同学的掌声中树立信心,找回自我,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四)教法更新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所以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一定要好好反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习规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思维活跃,决不会满足于每天千篇一律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