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科学、集中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考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湖北省语文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发现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作文题中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参加今年高考的这一代人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事件(这些事件是从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列举的),然后要求考生据此作文。“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追梦与圆梦”是三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注重时代,强化民族性,从而更科学、更高效地为国选才。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化基础]
1. 人文底蕴
这则作文题考查了学生对共和国2000至2035年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这种认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多年的积累与思考。
2. 人文情怀
考生在作文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众多考生知晓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对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信心满怀,对美丽乡村建设欢欣鼓舞;对全国各大中心城市近期推出的招才引智工作豪情满怀。这一切都展示了这一代青年学子对幸福生活的体验与展望。
[科学精神]
1. 思维方式
科学精神要求考生尊重事实和依据,有辩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和指导行为等。
例如有考生针对祖国实现现代化强国战略写道:“这一宏伟蓝图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锲而不舍,不忘初心。”他们能认识到实现强国战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 批判质疑
考生在作文中展示了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有些考生不只看到了祖国经济的腾飞,还敏锐地看到许多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疯狂排污,污染江河湖海,后患无穷;部分政府官员存在侥幸心理,贪腐思想依然存在;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等。
[学会学习]
1. 勤于反思
考生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总结了人生经验,对下一代谆谆告诫。一些考生写道:“我们是共和国第一批待在温室里的花朵,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我们绝不能躺在前辈们的功劳簿上。我们要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共创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2. 信息意识
考生从作文题中能领悟到命题者意图,能迅速从材料中提取写作的角色、阅读对象以及写作主题,理清“我”“你”“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能清晰地洞察到文章的两个核心部分,即第一个18年“我”与祖国(2000~2018年)共同成长,追梦与圆梦;第二个18年(2018~2035年),憧憬祖国发展蓝图。这是高素质的现代人必备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健康生活]
1. 珍爱生命
考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许多考生鼓励地震灾区中的同胞早日走出阴影,迎接新生活,期待新一代青年胸怀宽广,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健全的人格
许多考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自信自爱,坚韧乐观。他们回顾了自身的成长经历,战胜了疾病,克服了学习上的障碍,忍受了无数次挫折,抵抗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走进了2018年高考考场,从而圆梦理想大学。
[责任担当]
1. 明辨是非,有感恩之心
如有的考生写道:“我有幸出生在这伟大的时代,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各位老师的永不放弃,感谢古老民族赋予我的智慧,感谢祖国日益强大带给我的安全感和荣誉感。”
2. 国家认同
考生非常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能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如有考生写道:“当我看到祖国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安全撤侨时内心无比喜悦;当我从新闻联播看到国家在永暑礁、美济礁填海造岛的画面时欢呼雀跃;当我看到空军轰炸机绕台湾岛飞行和巡航南海时热泪盈眶。我立志报考空军飞行员,捍卫国家利益。”
3. 国际视野
许多考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考生具有国际视野,显示出了大国国民的意识。如在作文中对习总书记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武漢会谈非常关注,祝愿这两大东方文明古国互惠双赢;对在高考前夕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达成的共识充满期待,希望人类共创和平、幸福之路。
[实践意识]
这则作文题也考查了同学们劳动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许多考生已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对2035年的18岁青年问道:“外星人你们找到了吗?祖国的现代化实现了吗?癌症都攻克了没有?”他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流露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伟大的梦想。
遗憾的是许多考生由于核心素养水平不高,导致作文失分严重,具体有以下原因:
1. 缺乏基本的审题意识和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没有注意到材料中的“新千年”即2000年这一时间节点,起笔就是秦始皇、汉武大帝、大唐盛世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叙述自己和家庭的变迁,没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2. 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
几乎不知晓祖国近18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因而无法感知新时代的旋律,导致文章内容空洞,行文东扯西拉,人物与事件张冠李戴。
3. 缺乏应有的国家情怀
许多考生情感冷漠,从未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和祖国的伟大,个人成长无法融入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欠缺。
(责任编辑 / 李晓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参加今年高考的这一代人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事件(这些事件是从国家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列举的),然后要求考生据此作文。“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追梦与圆梦”是三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注重时代,强化民族性,从而更科学、更高效地为国选才。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文化基础]
1. 人文底蕴
这则作文题考查了学生对共和国2000至2035年的基本认识和判断。这种认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多年的积累与思考。
2. 人文情怀
考生在作文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意识,能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众多考生知晓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对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信心满怀,对美丽乡村建设欢欣鼓舞;对全国各大中心城市近期推出的招才引智工作豪情满怀。这一切都展示了这一代青年学子对幸福生活的体验与展望。
[科学精神]
1. 思维方式
科学精神要求考生尊重事实和依据,有辩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和指导行为等。
例如有考生针对祖国实现现代化强国战略写道:“这一宏伟蓝图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锲而不舍,不忘初心。”他们能认识到实现强国战略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2. 批判质疑
考生在作文中展示了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有些考生不只看到了祖国经济的腾飞,还敏锐地看到许多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疯狂排污,污染江河湖海,后患无穷;部分政府官员存在侥幸心理,贪腐思想依然存在;医患关系依然紧张;基础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等。
[学会学习]
1. 勤于反思
考生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总结了人生经验,对下一代谆谆告诫。一些考生写道:“我们是共和国第一批待在温室里的花朵,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我们绝不能躺在前辈们的功劳簿上。我们要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共创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2. 信息意识
考生从作文题中能领悟到命题者意图,能迅速从材料中提取写作的角色、阅读对象以及写作主题,理清“我”“你”“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能清晰地洞察到文章的两个核心部分,即第一个18年“我”与祖国(2000~2018年)共同成长,追梦与圆梦;第二个18年(2018~2035年),憧憬祖国发展蓝图。这是高素质的现代人必备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健康生活]
1. 珍爱生命
考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许多考生鼓励地震灾区中的同胞早日走出阴影,迎接新生活,期待新一代青年胸怀宽广,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健全的人格
许多考生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自信自爱,坚韧乐观。他们回顾了自身的成长经历,战胜了疾病,克服了学习上的障碍,忍受了无数次挫折,抵抗方方面面的压力,终于走进了2018年高考考场,从而圆梦理想大学。
[责任担当]
1. 明辨是非,有感恩之心
如有的考生写道:“我有幸出生在这伟大的时代,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各位老师的永不放弃,感谢古老民族赋予我的智慧,感谢祖国日益强大带给我的安全感和荣誉感。”
2. 国家认同
考生非常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能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如有考生写道:“当我看到祖国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安全撤侨时内心无比喜悦;当我从新闻联播看到国家在永暑礁、美济礁填海造岛的画面时欢呼雀跃;当我看到空军轰炸机绕台湾岛飞行和巡航南海时热泪盈眶。我立志报考空军飞行员,捍卫国家利益。”
3. 国际视野
许多考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能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这些考生具有国际视野,显示出了大国国民的意识。如在作文中对习总书记与印度总理莫迪的武漢会谈非常关注,祝愿这两大东方文明古国互惠双赢;对在高考前夕青岛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达成的共识充满期待,希望人类共创和平、幸福之路。
[实践意识]
这则作文题也考查了同学们劳动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许多考生已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对2035年的18岁青年问道:“外星人你们找到了吗?祖国的现代化实现了吗?癌症都攻克了没有?”他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流露出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希望通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来实现伟大的梦想。
遗憾的是许多考生由于核心素养水平不高,导致作文失分严重,具体有以下原因:
1. 缺乏基本的审题意识和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
没有注意到材料中的“新千年”即2000年这一时间节点,起笔就是秦始皇、汉武大帝、大唐盛世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只叙述自己和家庭的变迁,没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2. 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
几乎不知晓祖国近18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意义,因而无法感知新时代的旋律,导致文章内容空洞,行文东扯西拉,人物与事件张冠李戴。
3. 缺乏应有的国家情怀
许多考生情感冷漠,从未感受到社会的温情和祖国的伟大,个人成长无法融入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欠缺。
(责任编辑 / 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