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碾出爱心路 三十三年义诊情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高位瘫痪的残疾人,脊椎成“s”形,瘫痪之后,我每天不仅要承受病痛折磨,同时还要承受着心灵上的痛苦。小时候,看到和我同龄的小孩蹦蹦跳跳地玩耍、上学,而我连路还不会走,心里难受极了,我这一辈子该怎样活呀?那时,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唯一的功课就是练习爬,衣服磨破了,手和胳膊上的皮脱落了一层又一层,最后长成了老茧,而我最终能爬行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走,我要走出一片属于我的天地。”于是,我开始练习另一种前进的方法——坐在地上,两只手摁地,支撑起身子,臀部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我的脚不能支地,只能用手抓住脚向前移动。经过无数次的痛苦锻炼和失败,我终于能以胳膊着地,两只手抓住脚一寸一寸地“走”出家门了。当时,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的姥爷是一位老中医,为了我以后的生活,在我7岁那年。他开始教我医术。我边学医边自学小学课程,12岁时,不但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而且掌握了中医的切脉、观色、用药等基本医术。
  为了能上初中,我想法练习走路。在家人的帮助下,我把两根一尺二寸长的圆木头从中间剖开,掏空中间部分合在双腿上,用带子捆住圆木头,拄着双拐练习走路。无数次的跌倒又无数次地爬起来,整天摔得鼻青脸肿。有一次,我的左上肢摔骨折了,夹板还未去掉我就又开始练习走路。我为上初中拼命练习走路的顽强精神,感动了当时东方红学校的张玉兰校长,使她破例收我上了初中。从此,我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14岁那年,我又拜在淮阳行医的山东名医徐忠诚为师,学习华夏口针针法。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深知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学业结束后,我在县城开了一个医疗室,取名“利民卫生室”,意在以“利民”为宗旨。开业时,我特意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做好事积大德,当好人行大善”,下联是:“看名利淡如水,视医德重如山”,横批是“济世救人”。我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特殊规矩:凡残疾人、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针灸、诊断、咨询一律免费;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患者,吃药也免费。诊室开业至今,我始终坚持救助家庭困难的病人。
  当初,我的诊室在城里北小关时,离太昊陵有1公里的路。路程虽不算远,但是对于我一个“瘫子”来说,需要克服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那时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既没有手摇车,路也高低不平,我每天都是擦着地挪着去太昊陵义诊的。雨天,我擦着、挪着去义诊,到太昊陵后身子像泥人一样:寒冬腊月天,我的双手每年都被擦破、冻烂;三伏天,我头顶烈日,全身有一种要被蒸发的感觉一旦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记得最清的是1996年农历腊月初一早上,北风呼呼地刮着,下着雪,路面结了冰,我摇着手摇车去太昊陵义诊,好不容易爬上北小关神龙桥桥顶,却在下桥时因风大路滑,令手摇车翻了。我连人带车顺着湖坡一直往湖里滚,幸亏被湖坡中间的小树挡住才没滚到湖里,是好心的过路人把我救了上来。到太昊陵后,大家看到我脸上的伤,得知刚才的情况,都很感动。一位等着看病的大娘,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闺女啊,都是为了我们让你受这样的苦,下一辈子咋说也不能忘了你。”
  在太昊陵庙会义诊期间,找我看病的人多,为节省时间多看一位病人,我坚持不喝水——原因是喝水多了就要上厕所,影响给人看病。每年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喉咙干的发痒,并且很晚才能回家,晚上睡觉时,整个身子像散了架一样难受。
  记得有一年初夏。郸城县汲琢乡一位73岁的徐大娘到我那看病,她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胸前起了一个气疙瘩,有人说是癌,可把她吓坏了。徐大娘听烧香的人说,淮阳县城北小关有一个女瘫子医生。免费给没钱人看病,看的还好,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我。说着话,她还把脏兮兮的胳膊往袖筒里缩了缩,生怕我嫌她脏。在我给她检查时,一股又臭又酸的汗味把我熏得难受,我忍耐着、细心地给老人家诊脉。经过10天的扎针、按摩和药物治疗,她胸前的气疙瘩渐渐变小,又治了10多天,她的气疙瘩消失了。在治病期间,我不但没收她一分钱,临走时还送了她一件布衫子。她感动得说:“让我这个老婆子咋报答你呢?”我说:“报答啥呢,这是我应该做的。”后来她逢人就说:“是源源治好了我的病,我啥时候也忘不了她。”
  临蔡乡有一个6岁男孩,一只胳膊弯在后边,不会说话,自己不能吃饭,大小便失禁,跑了不少医院也没治好。后来他父母听人家说,我对家里很穷的残疾人免费治病,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我。我给他口针、体针加上药物一起治疗,半年后,小孩弯在后边的胳膊复位了,自己能吃饭了,大小便也能自理了,其他病情也逐渐好转。这时候,他父母相信我了,开始跟我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他们说:“听人家说,你对家里很穷的残疾人治病不要钱,开始俺还不信,哪有这样好的医生?俺是来你这试试看是真是假,没想到你真不要钱,医术真中,要不是来你这,俺都准备不治了把孩子扔了哩,是你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我给这个孩子治了一年多,没收他一分钱针灸费。现在孩子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每年都会来看我。
  33年的行医生涯,我时刻牢记姥爷和恩师的教诲:“当医生要积德行善,要多做善事、好事。”同时,我悟出一个道理:医者慈心,仁善之心,是治病救人之本。
  有些人认为,慈善是有钱人干的事,与我们这些平民无关。我却认为:善行无大小,任何人都能做,捐1亿元是慈善行为,捐1元钱也是慈善行为,帮人做件好事同样是慈善行为。
  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我凑了100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2008年5,12汶川地震,我捐了200元。对到我诊室来看病的淮中、一中的困难学生,我是能免费就免费,有时还拿出10元、20元让他们买些书。我坚持力所能及地帮他们,这些帮助对于那些生活富裕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的一顿饭钱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是,“饿时一口”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许正是这点滴资助,将帮他们渡过难关。
  行医33年,我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先后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义诊35万余人,捐资、免针灸费、药费达50余万元。
  多年来。我只是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点力所能及的慈善事,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许多荣誉,这使我的心情很不平静。省里评我为“全省自强模范”、“河南省十大自强人士”:2011年12月,“中国文明网”评我为“全国百名好人”;2012年3月,中央级杂志《领导决策内参》,又报道我为“雷锋精神的创新实践者”;此外,我还多次受到来自市、县级方面的表彰。面对这些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我今后更要把善行当作终身目标,继续为残疾人、五保户、军烈属、孤寡老人等社会困难群众服务,并适当扩大免费治疗范围,60岁以上的老人,针灸一律免费。沿着姥爷和恩师指引的慈善之路,我将恪守不渝地永远走下去!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永康市慈善总会在全市各镇街区建立慈善工作站,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出台激励办法等举措,提高基层慈善组织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上下联动做好基层慈善工作,为进一步壮大发展慈善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建立组织,理顺慈善工作网络。此前,永康市慈善总会在镇、街、区基层开展活动主要借助于民政救助网络,根据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取得市委的支持,2014
不断提高和深化义工服务水平,营造“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的慈善环境,是瓦房店市慈善总会近年来的开拓之举和戮力之为。   近年来,瓦房店市慈善总会本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制订了义工组织建设网络化目标。在横向方面,市慈善总会成立义工分会,乡镇街道建立义工大队,村、社区建立义工中队,村(居)民组、自然屯、城镇住宅小区建立义工小队。在纵向方面,市直单位、行业系统和大中型企业包括中
2月18日中午,在渭南市慈善协会会议室里李姜辉同学,面对曾经为他做过唇腭裂手术,前来作回访检查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任战平主任,流露出感激的神情。这位小朋友曾因患先天性唇腭裂被人们称作“怪胎”,但在他出生4个月时,有幸搭上“微笑列车”,成功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如今已是小学5年级学生,他说话流利、吐字清晰,和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唱歌。2001年,陕西实施“微笑列车”慈善项目以来,为5100余名唇腭裂患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  坐在窗前,平静安详。窗外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雨声,不断地扰乱着我的心。终于不甚耐烦,抬头望向窗外。  远处,一个男孩正孤独地在大街上跑着。或许是这场暴风雨来得突如其来,他并没有任何雨具。雨水正不停地冲击着他瘦小的身躯。突然,一个年轻人,将手中的雨伞举在了他的头顶。望到这里,我在心中为这个男孩感到开心,他的家人终于来了,他终于可以不用淋雨
我家的对门,住着一对中年夫妻,两个人同在一家不错的企业里工作,收入也不错。可是,我却发现这对夫妻的生活极其俭朴,每次去他们家串门,常常看到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衣着也很朴素。不说别的,就说他们家那台电视机,最少也有十几年历史了。我不止一次地调侃他们:“你们家的电视该进历史博物馆了吧!你们俩也是的,又不缺钱,干嘛那么小气,整天把自己弄得跟贫民似的,何必呢。”他们夫妻俩也不反驳,总是嘿嘿一笑了之。  那
那时我八岁,还在胶东老家。记得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地都冻裂了缝。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头的大道上滑冰溜,小我两岁的叔伯弟弟怕是凍着了,满脸通红,“吭、吭”地咳嗽,裹着破棉袄,瑟缩着站在一边。   不知什么时候,一个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走过来,也许是弟弟的咳嗽声引起他的注意,他马上支起车,循声走到弟弟跟前,抽下手套,用手背触摸弟弟的前额,马上缩了回去,连声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快领我找你爹去!”拉着弟弟的
岳父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离休老干部,离休之后,本应欢度幸福的晚年生活。然而,1986年国庆节那天,我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却身体不适,有点儿低烧。我对岳父说:“到医院看看病吧。”岳父说:“不要紧的,过几天就会好的。”我说:“不行!平时我听您的,看病的事情,您必须听我的!”于是,我和妻子带他到胸科医院看病。  我用自行车驮着岳父,让他坐在自行车后架上。看得出来,岳父很疲惫,还不时地小声咳嗽。一个高大魁
5月3日,中华慈善总会李本公会长在福建省慈善总会新一届会长叶家松、副会长兰致和的陪同下,莅临福州市慈善总会视察指导。  李本公会长在听取市慈善总会的工作汇报后,高度称赞了福州市慈善总会为发展慈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他指出福州慈善工作的几项突出特点:一是定位准确,充分发挥了慈善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在发展民生中,国家保障不到位的,慈善应及时补充;国家保障已经进入的,就要及时退出。二是工作全面,从对孤儿
高考,对许多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人生转折。10多年的苦读,只为通过这一次考试,能够走进向往已久的象牙塔,点燃内心憧憬多年的梦想。考上大学,成为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奋斗目标,也是万万千千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  然而,每年到了六七月份,总有一些学子,他们手中已经拿到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心情都是沉甸甸的。  梦想即将成真,似乎触手可及,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又让这梦变得遥不可及。这横亘在理想和现实中间的
2011年11月8日在中华慈善总会首批《慈善读本》捐赠仪式上第一次见到眉山教育局长徐井万时,我更多的是被其热情与激情打动。12月20日,“慈善文化进校园”走进眉山,我才深切体会到,他当时在总会的庄严承诺,决非一般官员那种镁光灯下的亢奋。他对慈善教育的积极与热忱背后,其实是一份强烈而不免感伤的自信。而这“自信”,源自一直以来扎实的感恩教育和政府的有力支持,这“感伤”,应该是因为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沉痛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