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美的展现,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初中音乐 多媒体 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美的展现,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个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點,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交叉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欧洲漫游》一课时,我是这样导人的(用课件展示):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欧洲的名胜风景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音乐、舞蹈片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断想像、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舞蹈、风景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播放了以抗战题材为电影的《风云儿女》录像片段,接着让学生朗诵了歌曲歌词,录像与朗诵的结合,使这首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激昂战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演唱“起来!起来!起来!”(渐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优化教学、开阔视野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
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那就是播放教学录像带和网上有关影象。通过观看,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红灯记》中一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腔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一一展示他们的装束和特点,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四、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根据音乐角色要求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激活思维,敢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充实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尽情发挥其创造力后,教师播放了整个音乐,并通过与刚才学生自己的作品比较,讨论得出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并再次鼓励学生二度创作。这样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不只是一个欣赏者,同时又是一个创造者,其创造能力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初中音乐 多媒体 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是美的展现,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个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點,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交叉教学,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例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欧洲漫游》一课时,我是这样导人的(用课件展示):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欧洲的名胜风景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音乐、舞蹈片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断想像、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舞蹈、风景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入情入理,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新歌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任何课堂如果脱离了本质,科学的知识的传授,无论怎样创新将会像水上的浮萍。只有将音乐知识的落实和歌曲情绪表达两者和谐统一,才能使歌曲更完美。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虚拟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使重点突出,难点化易,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可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播放了以抗战题材为电影的《风云儿女》录像片段,接着让学生朗诵了歌曲歌词,录像与朗诵的结合,使这首鼓舞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的激昂战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接着便进行了“强、弱”等音乐知识的教学渗透。在录像背景下,请学生演唱“起来!起来!起来!”(渐强)。使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融人了情感,而且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学生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
三、优化教学、开阔视野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
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那就是播放教学录像带和网上有关影象。通过观看,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红灯记》中一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腔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一一展示他们的装束和特点,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四、设境表情,感受表现歌曲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根据音乐角色要求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人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激活思维,敢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教媒体充实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学生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尽情发挥其创造力后,教师播放了整个音乐,并通过与刚才学生自己的作品比较,讨论得出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并再次鼓励学生二度创作。这样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不只是一个欣赏者,同时又是一个创造者,其创造能力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