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诗词述论

来源 :菏泽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莲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佛学家、诗人,其作诗师法宋代江西诗派.流亡日本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作品感时伤世,忧愁家国;建国以后,诗作以歌颂新政权、赞美新生活为主调;其精于琴学,于金石、碑拓、书画多有涉猎,其相关诗作可补艺术史之阙.夏莲居诗词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平经历、心路历程,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世界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中国也日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外青年学生交流学习的热门目的地国.通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研究发现,当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受到多元文化背景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薄弱、交流语言水平不高等问题.据此,要不断拓宽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平台,持续优化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加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乡土文化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基础,高等教育在传承发展乡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认同感被弱化,高等教育中乡土文化内容上存在碎片化,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乡土文化无法有机融入高等教育.高校积极开设乡土文化教育相关课程,实践教学中贯穿乡土文化教育元素,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传承氛围,丰富乡土文化传播路径,充分发挥乡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应结合其所培养学生的特点,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深化劳动认知;融合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工匠精神的涵养;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劳动育人的合力,从而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工作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始终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方向,依托专业的学生工作队伍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前,我国某些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工作在理念、模式、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菏泽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12345”学生工作体系,实施“八大工程”,形成了“八创新八构建”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我国高校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大多仍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基于校园网络“学习通”平台,从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价值引领的课程目标出发,进行英美文学线下“金课”的建设.教师应当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进行课程设计,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模式,更新课程内容,构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完善教学体系,并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落实到实处.
在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型高校要求青年教师更新专业发展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但由于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现实困境,通过在个人层面树立自主的可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意识,立足转型发展主动应对变革;从学校层面健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优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从社会层面精准施策统筹协调,夯实青年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推动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型与变革.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专科各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将其中隐性的思政资源与专业相结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团队通过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等,建构并实施了“浇水—开花—结果—落地生根”的课程思政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校外语专业处于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前沿,肩负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历史使命.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以深化国家意识、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为主要内容,从课程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师素养提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等多个维度强化文化安全意识,把外语教与学的过程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屏障的形成过程,外语教育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利益.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聚类分析软件Cite Space对新世纪以来华文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华文教育研究总体上趋于良性发展,但存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部分研究领域还有待深入研究;华文教育研究主要针对于东南亚地区,主要侧重于对“教材”“教师”问题的研究,并与时事政治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
“卫懿公好鹤”的典故中“鹤”的身份一直难解.从鹤鸟意象及象征义出发,对当时历史记载和后世演义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论证,可推测,卫懿公“好鹤”为表“好宫人”为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卫懿公好鹤”作为一个特殊例子,从写作手法和文化符号使用上看,鹤鸟意象与男性佞宠形象相通似乎也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