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笔者认为,与听说读写一样,思维能力是贯穿于英语学习与运用过程始终的一种基本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做进一步阐述:
  
  1、在词汇教学中教构词法记单词、音标知识记单词、联想法记单词等多种单词学习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英语构词规律,逐渐掌握最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即合成、转化与派生。比如掌握了派生法,学生记住了society,就比较容易掌握social、socially、socialist、socialism、socialize、socialization,即使在阅读中遇到sociology、sociologist和sociological这样的超纲单词也一样可以猜出词义。教授单词时,除了要求音准意清外,教会学生研究分析词形,力求做到“肢解”单词,使学生了解单词内在与外在联系。这里所说的联系包括词形、词义与读音等多方面的联系。如在教“成功地”一词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扩展形式:suc cess=success(n)-successful(adj)-successfully(adv)这样的分析。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把单词进行科学分类,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能激发学生兴趣。
  
  2、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注重采用“发现法”
  
  在语法教学中使用发现法是指从研究例句和语篇开始,引导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在观察语言现象后发现并总结语言规则,然后运用这些语法规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应每碰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通过“观察一发现一归纳一运用”的方法,专项突破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学生理解规则后,立即进行口头、笔头多种形式的练习,直至熟练。然后再设置不同情景,进行活用,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3、在课文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文整体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保持课文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要穿插讲解语言知识点,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二是在课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解的水平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想象。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课文School Life in the UK描述的是魏华在英国高中一年的学习生活与感受。文章生词量不大,没有太多的语法难点,学生读懂并理解这篇课文没有难度。根据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一些关键词,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下面这道课前作业题:阅读课文,回答问题Why does Weihua say his going to a British highschool was very enjoyable,exciting and different?词数150字。完成这项作业,等于是写一篇材料作文。学生不仅需要看懂课文,还需要对课文进行归纳整理、重新安排并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另外,在课文教学中,还应注意设置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往往要建立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中所讲述的材料进行扩展性的,符合逻辑的想象,以课文的材料为基础,加上个人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只有优劣之别,没有对错之分。比如仍然是在牛津英语模块一中,第三单元的课文Dying to be thin……是3封往来的信件,讲述的是Amy为了漂亮而服用减肥药瘦身导致肝衰竭,然后进行肝脏移植的事。课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Nothk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health,笔者在教完课文本身的内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活动:Do you think beauty only means a good-lookingappearance?What do you want to do to make you morebeautiful?这样的问题和课文的理解毫无关系,可是同学们的反映却十分的强烈,就“美”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辩中,他们的结论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逻辑,同时提升了大家的审美价值观。
  
  4、在书面表达的教学中注意逻辑思维训练
  
  要让学生明白,书面表达不能只是句子的翻译和要点的堆砌,要注意思考文章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思维和表达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表达水平很低的人绝不可能具有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表达混乱的人,其思维大多也是混乱的。我们常会听到学生在考试后这样说:“这道书面表达题不难,但就是写不好。”其实写不好就是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书面表达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5、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要精心设置问题。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有一定深度,难易得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问题太容易,思考空间太小,无法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问题太难,学生思维摸不着边际,知难而退,同样无法起到激活思维的作用。其次,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时机。恰当的时机能引爆智慧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思维。第三,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立刻请学生回答,学生往往因为缺乏时间思考而答不上来,教师于是紧接着直接抛出答案。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教师替代了学生思考,既起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也打击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6、保护学生的求疑思维,倡导质疑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表扬提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质疑,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要中止学生质疑表达,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改变他们的思想,对学生表达的观点,要给予肯定、表扬,要认真倾听,正确引导,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大胆探索的锐气、崇尚创新的朝气。要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智力品质。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求
[摘 要]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不好写,不会写。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教育;作文;学生;教学;老师    中考作文的命题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
摘要 数学要为生活服务,教学中,要充分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 数学 应用 能力 培养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 理论联系实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受时间等限制,因而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一、指导学生有效自主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
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化学审美化教学是指在教学审美化思想、原理指导下,运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理论、技术优势,使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得以审美转化,形成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化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学习负担,获得身心愉悦,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构建本模式的理论依据及模式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电化教学成为现代教学中的热点。它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象、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文字、实物、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结合,让多媒体教学走进化学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的孩子,数学素质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摘 要】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辨证思维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学习状态进行及时反思,培养其反思能力。注重课堂学习,忽视课后反思,忽视学习过程。结果和方法,只要完成学习任务,照套他人经验。不能凝炼成未来或其他情景下提供指导的方法。因此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目标反思、内容反思、过程及课后反思,总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
摘要 本文针当前中职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有效性 问题 原因 方法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和生源总量的不断减少,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  的减少和生源质量的下降,加之中职学校英语课时较少,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WTO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