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复习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异常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成败决定学生的未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复习课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高三工作的经验和失误,总结出以下几点宜与忌。
一、宜精心组织,“放”“抓”结合,忌一讲到底或放任自流
“放”即是“自由式”复习方法,就是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复习形式、进度、范围、深度都由学生自己掌握,类似“放羊”,是很危险的一种形式。“抓”就是过度强调教师的教,集中表现为教师上课一讲到底,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讲透,导致学生听觉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要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教师应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的复习进度计划,细化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的,并在课堂上实施。如教师可以通过几分钟的当堂练习、课堂提问或学生板书,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然后留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查漏补缺。这样,“放”“抓”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结合自由复习,便于学生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二、宜合理安排,“记”“做”结合,忌只记不做或只做不记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记”“做”结合。“记”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识别、记忆。生物学科虽列为理科,但又兼具文科的特点,即教材中的多数知识点是以大量的文字、曲线或图表的形式体现的,这些内容必须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方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而“做”就是能力的培养,就是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准确书写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前提是必须要牢记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手一来,“记”“做”结合,既要掌握和牢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相关习题,准确表达,巩固知识。
三、宜难易适度,“质”“量”结合,忌盲目拔高,题海战术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选择题多为较容易的题或中等难度的题,约占了整个试题的41%,而在非选择题中亦有不少题目是属于易题的范畴。因此,要清楚地看到,高考题并非都是难题,相对容易的基础题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权衡“质”与“量”的关系,不能轻质重量,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弄得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目时,要“质”与“量”相结合,一定要坚持精选、精练和精讲,要做到每一道题都能明确针对一至几个知识点,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而最经典的试题,莫过于历年的高考真题。所以,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要适当选择全国各地的、历年来的高考真题让学生加以练习,以准确把握高考深度和动向。
四、宜根据内容,有所取舍,忌滥用课件,降低效率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其明显的优势在生物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
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的兴奋点过多,造成注意力不够集中,重点不能有效突出,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时易将注意力停留在色彩丰富、画面活泼的图像表面,不易从深层次上去理解知识的内涵,造成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比如“有丝分裂”课件能形象反应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它比用语言和板图来讲解有丝分裂直观得多。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仅用课件,学生只会浅表地知道“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而不能理解“有丝分裂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当学生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时,书本知识则很难变成自己的知识,难以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多媒体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劣势,应分清时机,在克服某些难点、重点时加以应用,而不能滥用。
五、宜轻松有序,举重若轻,忌过于紧张,增加压力
高三教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教师的压力很大,久而久之,教师上课时的幽默感难以维系,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学生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又面临高考,心理负担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了。
例如,就“基因的表达”一课,可把细胞比喻为一个小小的王国,里面的国王是DNA,细胞核是国王的皇宫,细胞器是这个小王国的各个职能部门,而信使RNA是替国王传达命令的钦差大臣。国王在治理国家传达命令的时候,自己是不会亲自出宫的,而是把旨意传给钦差大臣,让大臣带着旨意通过宫门(核孔),到特定的部门(核糖体)传达,并严格执行国王的命令。如此一来,这个繁琐的过程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被学生记住了,且很难忘掉。
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机智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是缓解高三学生心理过于紧张的一剂良药。
总之,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具体如何实施,对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不管哪种做法,必须细化,落到实处才能奏效。高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如果思想上准备更充分一点,工作上准备更细致一点,复习效果定会更好。
一、宜精心组织,“放”“抓”结合,忌一讲到底或放任自流
“放”即是“自由式”复习方法,就是过度强调学生的自由复习,复习形式、进度、范围、深度都由学生自己掌握,类似“放羊”,是很危险的一种形式。“抓”就是过度强调教师的教,集中表现为教师上课一讲到底,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讲透,导致学生听觉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要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教师应精心准备,制定详细的复习进度计划,细化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目的,并在课堂上实施。如教师可以通过几分钟的当堂练习、课堂提问或学生板书,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重点讲解,然后留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查漏补缺。这样,“放”“抓”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顺序地复习,结合自由复习,便于学生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二、宜合理安排,“记”“做”结合,忌只记不做或只做不记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记”“做”结合。“记”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识别、记忆。生物学科虽列为理科,但又兼具文科的特点,即教材中的多数知识点是以大量的文字、曲线或图表的形式体现的,这些内容必须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方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而“做”就是能力的培养,就是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准确书写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前提是必须要牢记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手一来,“记”“做”结合,既要掌握和牢记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相关习题,准确表达,巩固知识。
三、宜难易适度,“质”“量”结合,忌盲目拔高,题海战术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选择题多为较容易的题或中等难度的题,约占了整个试题的41%,而在非选择题中亦有不少题目是属于易题的范畴。因此,要清楚地看到,高考题并非都是难题,相对容易的基础题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权衡“质”与“量”的关系,不能轻质重量,大搞“题海战术”,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弄得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目时,要“质”与“量”相结合,一定要坚持精选、精练和精讲,要做到每一道题都能明确针对一至几个知识点,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而最经典的试题,莫过于历年的高考真题。所以,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要适当选择全国各地的、历年来的高考真题让学生加以练习,以准确把握高考深度和动向。
四、宜根据内容,有所取舍,忌滥用课件,降低效率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其明显的优势在生物学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
可是,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的兴奋点过多,造成注意力不够集中,重点不能有效突出,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具体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媒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在欢笑和兴奋时易将注意力停留在色彩丰富、画面活泼的图像表面,不易从深层次上去理解知识的内涵,造成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深度不够。比如“有丝分裂”课件能形象反应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它比用语言和板图来讲解有丝分裂直观得多。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仅用课件,学生只会浅表地知道“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而不能理解“有丝分裂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当学生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时,书本知识则很难变成自己的知识,难以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多媒体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劣势,应分清时机,在克服某些难点、重点时加以应用,而不能滥用。
五、宜轻松有序,举重若轻,忌过于紧张,增加压力
高三教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教师的压力很大,久而久之,教师上课时的幽默感难以维系,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进而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学生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又面临高考,心理负担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事情了。
例如,就“基因的表达”一课,可把细胞比喻为一个小小的王国,里面的国王是DNA,细胞核是国王的皇宫,细胞器是这个小王国的各个职能部门,而信使RNA是替国王传达命令的钦差大臣。国王在治理国家传达命令的时候,自己是不会亲自出宫的,而是把旨意传给钦差大臣,让大臣带着旨意通过宫门(核孔),到特定的部门(核糖体)传达,并严格执行国王的命令。如此一来,这个繁琐的过程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被学生记住了,且很难忘掉。
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机智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是缓解高三学生心理过于紧张的一剂良药。
总之,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具体如何实施,对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但不管哪种做法,必须细化,落到实处才能奏效。高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如果思想上准备更充分一点,工作上准备更细致一点,复习效果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