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应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教师道德素养的最重要方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心理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前提。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应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关键词: 师德建设 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关系密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为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自身有好处,而且直接影响师德水平,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应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近年来,一些因为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患有心理疾病而导致危害的报道见诸报端,由此可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教育的目标。所有人都在竭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教师工作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教师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人群大。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小学教师的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发现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老师首先应该身心健康。师德问题要抓,着手点应该从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开始。
  目前的教育基本上围绕学生在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对学生学习以外的东西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关心的姿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是对教师依然要求简单,学校、学生家长对于教师的最大要求就是保证升学率。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想法表现出了相当的冷漠。至于教师到底在想什么,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很少有人关心过。教师这一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诸多方面的压力,并且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客观上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这些都可能导致教师心理被严重挤压扭曲。
  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水平密不可分,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化才能完成。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不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成为师德规范内化的土壤。健康的心理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基础。如若心理不健康,则很难体现出应有的道德价值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更不能为人师表,表现出优秀的职业道德。
  师德问题要抓,应该从关心教师心理健康开始。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能力:
  1.积极的客观的合理的自我认知能力。客观地认识自我是自我健康成长和悦纳自我的前提。
  2.情绪情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修炼。
  3.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4.良好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调节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的对象都发生巨大变化。
  一位心理学家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浇灌心灵,教师不仅需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而且要通过自己的人格与道德的力量、通过自身良好的情绪和健康、成熟的性格感染学生,这需要教师比常人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我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们要时常关注自己有无不良情绪产生。如果有反应过于敏感、情绪过于焦虑等现象,就应该适当休息。比如:听听自己喜欢的歌,和朋友聊聊天,出去散散心……有助于自己不良情绪的排解。
  其次,我们要对生活、对工作始终保持乐观的积极心态。要相信人生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正如希尔博士所说:人生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困难总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必然会见彩虹。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就会烟消云散。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自然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总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为心理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在强调师德建设方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我们要重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三上学期期末考后,根据省考的命题形式及期末考试卷反映的学生得分情况,特别感受到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及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初三下学期 抽象思维 复习策略  漳州这次初三年政治期末考考完之后,很多学生、老师反映不好考,学生感觉有些题目无从下手,这从改卷完后学生的得分反映出来,我所在的区四所学校最高分数是90分,而且仅有一个,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不及格的非常多,学校平均
进入一年一度的考试季,对初中生来说,中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一场成功的考试,是指懂的、会的题目的分数都拿到了,即“零失误+常态发挥=考试成功”。可同学们都有这样的
摘 要: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气说”,完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的转化,并进一步提出了“体气”、“齐气”、“逸气”,从而构建了一个以“气”为核心的文论系统,为后世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曹丕的“文气说”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价值非常重要。  关键词: 文论 气 文气说 范畴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范畴多至难以计数,梳理起来障碍重重。然而这些范畴并非无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