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时代发展需求,我国在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实行了竞赛体系。此体系应用至今,既收获了一定的成效,也衍生出了些许问题。其中,体系资源应用及分配问题与教育发展本身息息相关,且同样受到高校相关学子及教职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概况、资源种类及现状,分析了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分配发展问题,最后针对研讨问题,列出数项相对可行的发展对策,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自2005年起,我国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经由教育部组织参加世界级大型运动会。此阶段性发展成果,代表我国体育教育成功实现与世界发达国家同类教育人才发展水平接轨。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实力提升,取得国内外大型体育竞赛优胜成果,启用竞赛体系的高校应深度探究自身竞技体育资源分配现状,并针对现存问题给予发展对策。因此,本文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概况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管理的“上层”由教育部、团中央及国家体育总局三大部分组成。除团中央给予宏观监督和调控建议,其余两大部分由上至下均呈直线制逐层分布的隶属管理形式。此外部分地区的竞赛体系还涵盖专业性不明显的高校体育社团,但其对体系整体职能分布影响不大。从过往竞赛体系发展历史可知,国内现今举办的大型运动会多由教育部、国家体委、中央共青团协同负责筹办。针对此类赛事的盛况,国内多数商业企业看准这一市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高校竞技体育学生发展的巨大潜力,纷纷积极投身到与优秀高校体育组织及明星学院展开战略合作的投资浪潮中去。此举动不仅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投入了多种类型的资源,也极大鼓舞了高校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至此,竞赛体系已初步实现引导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化投资发展的形成,此现象亦代表相关教育及竞赛工作市场驱动力得到展现,体训资源获取发展也日益趋向多元化。
  2 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种类及现状
  高校竞技体育体系涉及的资源种类主要分为人力、物力两种。
  首先,是人力相关资源。论及竞技体育当中的人力资源构成,无外乎分为赛事参与者、赛事管理者及赛事消费者,于参与者方,还可细分成运动员和培训人员。欲探寻一个体系的发展热度,需优先确认其当下切实参与的人力构成及存有人数。我国各高校竞赛体育组织作为参与方,其教练员及运动员的来源均为校内。依附时代发展需求,现部分高等学府竞赛体育组织的教练员不仅普遍学历较高,其在年龄构成上亦不再單一。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员多来自正常录取,且有部分来自省级体校。基于强调学习同步发展的教育理念,高校亦对附属中小学的体育特长生予以持续关注。赛事管理者方面,裁判员的来源多为高校体育教师,随着相关培训工作的逐步完善,现多数为获得资格认证的在校大学生。赛事消费者方面,因网络技术及媒体发展因素影响,至现场购票消费的竞技体育观众正日益减少,其中,篮球、足球等传统多人竞技体育运动消费者相对稳定,除此之外的竞技比赛则较难获得售票相关的经济收入,但在赞助商广告宣传等方面依旧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是物力相关资源。物力资源主要意指直接赞助资金,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同样涵盖其中。除却训练期间的一切经费,高校竞技体育组织在参加各项赛事时的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均需受到学校、社会组织等来源的投资和拨款,竞赛组织方亦同。属于物质资源的竞赛服装、训练场地、应用器材等多来自高校和商务合作企业。
  3 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分配发展问题
  3.1 人力资源统筹规划有待完善
  当前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的人力资源相对充沛,但整体管理水平有待完善。相互和谐的竞赛体育管理者能做到“聚似一团火,散如满天星”,但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多数竞赛工作管理者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敬业意识,但在集合处理不同境况的问题时,往往需要进一步磨合,进行多方商讨,短时间难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发展水平。究其原因,其主要在于我国缺乏指导相关工作的统一文件,各处体协及高校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同时,介于二者的平级关系,即使在研讨制定应用管理条例后,其完善工作的推进亦相对不顺畅。
  3.2 可应用经费多处于紧缺状态
  上文论及高校竞技体育物力资源的来源为校方拨款、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但鉴于现实原因,拥有优质体育运动员及以部分竞技体育闻名的高校才可获得更多的捐款,多数高校依旧凭借自身财力资助相关工作的维持。由此,学校竞技体育组织多处于资金有限或资金紧缺的状态。纵观国内多家高校,其发展不平衡状态以充分显现。由于能够使用的经费处于短缺的状态,不能确保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建设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整合运用,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效果、落实质量,难以满足高校在竞技体育各类资源的应用需求,对高校竞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3 竞技体育管理较缺乏科学性
  在获取赞助资金后,多数高校校方往往优先考虑将资金投入到运动员训练及相关器械优化当中,而管理方面的技术及理念的革新却往往遭受到忽视。在运动员资料录入、运动训练绩效测量、个人身体健康监督方面依旧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其效率低下,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等弊端均已充分展现。至此,或因为高校资金短缺,或因未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或未聘请具备专业技能的科学化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中不能根据具体的管理标准、要求、范围等切实整合各类经济体育资源和管理工作制度、模式,难以切实利用科学化手段提高经济体育管理效果,导致最终的工作水平降低,无法满足当前的高校竞技体育快速进步的需求。
  4 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优化发展对策
  4.1 重视集成培养,完善系统培训
  为改善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育人才水平不一,管理推行效率失衡等问题,我国应在原有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完善系统向培训内容,并着手尝试集成式培养策略。首先应优先聘请一些业内具有口碑且实际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员,在此阶段令其接受配合性的上岗集训,此类工作的执行一方面可帮助此类培训指导人员在日后同类型事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方向达成思想一致,一方面亦可在此阶段为未来管理工作磨合总结经验,少走弯路。简而言之,优先进行涵盖教练、裁判员、商务管理者等管理人员的集成培训,保证培训机构上下执行相对一致的人员指导思想,而后保证研讨策略的有效执行,逐步影响后期培训人员的管理一体性。培训的过程中应归纳总结丰富经验,安排工作人员到培训机构接受相应的培训,不断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改善高校在竞技体育竞赛体系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价值。   竞赛人力资源的优化工作中,其一,重点优化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利用公开性招聘的方式选择业务水平很高、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队伍,强化培训力度增强各项执行工作能力,落实科学性管理与民主性管理制度与决策制度,可以创建比赛区域的领队委员会和教练员会等,每年开展相应的运动队伍主管年会汲取基层人员的建议意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还需创建管理人员评估模式如果考核不合格就不能上岗,通过解聘的形式或者换岗的形式应对问题;其二,教练员资源的优化,按照竞技体育竞争特点明确提出教练员水平的标准要求,所有教练员都必须要具备训练技能和竞赛过程中的指导技能,有着项目正确理解任职,具备丰富的执教经验,带队水平较高、敬业精神良好,为增强教练员的工作能力可聘用国内外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很高的优秀教练员,也可以委派本校的教练员外出学习掌握更多先进的技术技能,成为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其三,重点优化运动员资源,严格进行生源层面的质量掌控,积极和中小学之间相互合作创建人才培养的网络体系,制定运动员的考核评价制度、文化学习制度和训练制度、竞赛成绩制度等,将此类制度和奖学金之间挂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高校竞技体育中的运动员资源更加优化、更加良好,可以满足相应的竞赛体系资源管理工作标准。
  4.2 协同国家政府,制定扶持政策
  地方竞赛体系财务资金短缺这一现象尽管常见,但要有效进行解决,其依旧要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当前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实现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实现新的作为,另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国家政府应结合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实际发展情况,增添设置多项对其有利的经济扶持政策。如加大相关拨款,减少商业企业对此类竞技体系的税收。提升多类竞赛奖项的奖金等。
  4.3 联合科研高校,促成互助形式
  在高校竞技体育人员管理缺乏科學性方面,国家可鼓励各地进行体育科研及新式管理软件研发的其他高校参与其中,令其免费提供对应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培训,高校竞技体育组织亦可由此向其提供免费的测试数据。此互帮互助的联合发展得出进一步的科研成果和体育成果,国家亦可在此基础之上会为其颁布和谐共荣发展的相关奖项及奖金予以鼓励,逐步加强二者关联,促成良性合作发展循环。科技属于社会领域中的第一生产力,随着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各类先进型的体育科技已经开始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成为主要的驱动力量,在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可结合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的具体状况、整体发展水平、体育科技情况与体育活动情况等,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借助高科技方式增强竞赛水平与管理效果,对于现有的问题应强化科技投入力度,合理运用疲劳恢复措施、监督措施、科学饮食措施和材料运用措施等,发挥高科技人才优势和密集科技优势,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积分、仪器设备等,进行多个学科的联合和协作攻克体育科技的难题。
  5 结论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发展优化依旧任重道远,相关人员应优先了解高校竞技体育竞赛体系资源分配现状,分析已经发现的发展问题,并通过重视集成培养,完善系统培训;协同国家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联合科研高校,促成互助形式等策略,逐步调整此类竞技体系的发展状况,为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在体育锻炼中,运动技能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经常被选择的教学策略。此外,运动技能的影响是双面性的,不仅限制了运动专业技能的呈现和掌握,而且还促进了体育课的实施以及对运动和方法的掌握。在培训中,如果学生和老师能够立即掌握运动技能的迁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运动方法和难以解决的运动问题,完成体育的更大使用价值和实际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叙述运动专业技能迁移的
为适应中医院校麻醉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期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高素质麻醉学专业人才。
著名的<弗莱克斯纳报告>是20世纪现代医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报告中关于医学教育的标准、课程体系等论述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纪念该报告发表100年之际,仔细阅读该报告,仍然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也更加明确了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维生素D做为一种类固醇类激素,在体内以其活性代谢产物l,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 OH) 2D3]发挥生物学效应。它除在体内对钙磷的代谢有调节作用外,尚可抗肿瘤。新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具有抗炎效应,该效应与其抗肿瘤作用密切相关。现就维生素D的抗炎-抗癌新机制进行综述。
期刊
随着社会进入新的时代,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课程已逐渐不能有效满足国家思政教育的育人要求。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很好地从隐性层面借助通识课、专业课的多学科优势弥补了这一不足。网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专业课程,其具备的项目特点和蕴含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故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解析,结合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现状,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网球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课程思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检验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检验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高校医学检验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建立PBL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及理论考核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PBL设计性实验教学班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优于传统实验教学班学生(P<0.05),实验内容相关的笔试和理论考试成绩高于传统实验教学班(P<0.001).由此可见,基于PBL的设计性实验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由于受到具有我国高校特殊情况的主客观条件制约,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至今未能广泛展开[1].广州医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经典的PBL教育理念与校情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式PBL教学模式(以下简称WPBL),并在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实践结果显示,WPBL有效克服了经典PBL在我国开展所遇到的困难,不仅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而且由于网络技术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学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本文介绍了高校体育社团在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智力教育、文化教育、卫生教育六个方面的育人价值。从管理结构混乱、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参与人群覆盖面有限、组织社团活动少、社团发展方向不明确五个角度,结合实践经验,就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育人价值提出了措施,进一步深化体育社团的育人
独立学院文化建设中存在传承与创新的矛盾、民企文化和大学文化冲突的问题。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协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融汇民企文化和大学文化优点于一体,培育独立学院独特的精神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和统一的物质文化,形成具有自身文化底蕴特色的“学院文化”,为丰富、完善独立学院内涵式发展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