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错了还是命题者的一厢情愿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漫画,高考,命题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5-0048-02
  
  近年来,把漫画作为命题资源来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逐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重视。漫画因其所含信息丰富,形式灵活,一改单纯文字形式的呆板,反映出当今教育界的新风气,但是漫画也因其制作者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造成观察者因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在客观上使本应严密的高考命题出现不应有的漏洞。笔者以下题为例,试做分析。
  
  A 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 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D 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根据参考答案,本题选C、参考书的解释基本一致:“百灵鸟”是指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破灭”说明了美国要操纵国际联盟称霸世界的野心落空了。但是在教学中,我引用了这个题目,结果,学生的错误率很高,即使是采用上面的解释,学生仍然有很多疑问,甚至有学生说看不懂题目。我带的是文科实验班,学生不至于看不懂题目!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学生的理解。
  学生甲:看到“凡尔赛宫”、“1919年”。可以知道是巴黎和会;其次是襁褓中的婴儿,婴儿注明为“国际联盟”,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国际联盟已经产生了。但是,即使是国际联盟的产生。也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纸面上的产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威尔逊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前就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准备了构建国际联盟的方案。但是,这仅仅是威尔逊个人眼中的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这样,国际联盟在纸面上就产生了。这样分析的话,漫画本身就有歧义。漫画的作者不能用襁褓中的婴儿来表现国际联盟,因为衔着国际联盟的是百灵鸟威尔逊,这时期的国际联盟仅仅是威尔逊个人的主张,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产生。即国际联盟的机构建立起来。这样分析,更是与漫画内容不符。
  我认为至少要把漫画中的婴儿改成还在孕育中的宝宝,这样才和历史一致。
  学生乙:我看漫画的时候,注意到了漫画中有道门。而且漫画的注释是有“无情”,于是,我想注意观察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既然是无情的破灭了,那么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肯定会有一定的表现。这个表现就和这道门有关系。如果是威尔逊的百灵鸟走进凡尔赛宫,那么其表情应该是高兴的,这样和漫画的注释在逻辑上就一致了。但是漫画中看不出来这种高兴的表情。漫画体现的更多是一种冷漠、呆滞的表情。那么如果是走出凡尔赛宫会不会是这种表情呢?我们知道国联毕竟是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因此,表情也应该是高兴的。
  这样看来,我认为这幅漫画本身也有问题,和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不一致。可以把漫画中代表威尔逊的百灵鸟的表情体现出来,最好就是高兴的表情。
  学生丙: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与漫画的内容之间也有歧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1919年6月28日,对德合约产生,也就是《凡尔赛合约》。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才是对德合约。因此,合约的签订就意味着国联的诞生,虽然只是纸面上的。而国联最终按照合约在1920年初正式建立。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中“希望”的主语没有明确的说明,于是就有几种可能:
  其一:主语可能是威尔逊。威尔逊的希望就是建立国联,并寄希望通过国联来实现美国的政治目的。从这点上说,威尔逊的希望可能是破灭的。注释中“无情的破灭”缺少使动对象:对象可能是对于世界来说,威尔逊想建立国联并通过控制国联,注定是失败的。但是,对象也可能是美国。因为美国国会没有通过。这里也可以说是注定失败。这样和答案就不相符合了。答案显然是针对前者而言的。对于后者来说,美国参议院没有通过合约,这和美国国内的政治发展有关。共和党人掌握参议院的多数,反对民主党总统威尔逊。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提出的14项保留提案,主要反对的是国联的干涉权、美国是否该干涉欧洲事务等。
  其二:主语可能是构建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从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知道,国际联盟作为一个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其实质是标榜维护世界和平,是英法控制和利用的工具。从这点上说,威尔逊主张建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想当初建立想象的那样,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这样,也可以和漫画的注释“希望注定无情破灭”相符合。这样就可以选D甚至可以选B了。
  以上是学生的讨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我很高兴学生能有有这么深入的理解和讨论。再次坐下来认真阅读08年高考试卷的时候,我把这篇讨论整理出来,以就教于同行。
  下面,笔者想简单的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题目的问题是:(漫画)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对此信息理解,可能是整个漫画的体现的综合信息,也可能是漫画局部体现的信息。这主要是对这个信息的理解准确就可以了。因此,我认为首先题目的题干就不严密。正是由于此,学生在观察漫画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指向,他们有的看局部,有的看主体,还有的是先局部后再到整体。
  其次,对于漫画本身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从学生目前掌握的历史知识来看,以上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言之成理。前些年,在语文的试卷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怪事:引用了某个文学家的文章来展开命题,但是,在这个文学家看到其文章的相关命题答案的时候,他直呼:我根本就不是那样想的。其实,这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著名的历史命题专家聂幼犁先生的忠告:命题不能“想当然”,一定要严密,特别是这样的漫画题目,由于许多漫画并不是“历史学家”的作品,因此,在人题的时候,命题者一定要考虑周全,以避免这样的歧义。
  
  [责任编辑 吴丹]
其他文献
世界史应当是关于整个地球的历史。我则更倾向于说,除了所有的国家和人,世界史还必须包括地球上一切有机和无机的自然之物。无疑,我们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书写这个整体的某一部分,但是,我们同样应当从地球行星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自己。  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通常带有民族主义或例外论的色彩,而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也存在于历史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研习,学生层次需求  【中图分类】C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1—0053—05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最迫切需要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而人是有不同层次需要的。学生在学习中,同样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
[关键词]演高考命题,效度,难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67-03  有效度的试题难度必须得到精确地控制,即题目实际难度与预估难度要基本一致。难度是题目外显表征,影响难度的因素众多,作为高利害的考试,高考在没有试测的情况下,命题经验是基本依托。  在崇尚技术的时代里,“难度”被认为完全可以依赖技术手段解决。其实,这是个误区。一是考试
【关键词】演传统,现代,鸦片战争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5-0037-06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较量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实现现代化一直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探索的目标。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我们常常将它革命史化,诚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两个过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之一。但革命只是推
魏晋时期,一个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行和从政能力如何,只能从宗族乡党舆论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是中正对乡党人士考察的重要一环。魏晋时期中正考察宗族乡党舆论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三年一定品制度,由于定品时间相对固定,定品人员相对集中,加之中正属员“访问”具体负责考察宗族乡党舆论的意见,协助中正对乡邑人士进行品评,从而在制度上为中正考察乡论提供了保证。此外,在三年一定品之时,由于州郡中正主持州乡清议
关键词 英法联军,八里桥之战,方阵战术,线行战术,纵队战术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9-0065-08   发生在1856—1860年间的英法联军侵华之役,是西方的“军事─工业体制”与中国古老的“军事─农业体制”的冲突和较量。1860年9月21日发生的通州八里桥中西之战,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与西洋侵略军首次进行的较大规模的野战,也是关系到
编者前记:近年来,李惠军老师在其著述、论文和讲座中,多次谈及“历史课要有灵魂”。应该说,它不仅切中了历史教育的学科特质,体现了历史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承载着李老师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教育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历史课要有灵魂”既是一种教育的追求,更是一种教学的创意。在“灵魂”统摄和引领下让历史课充满知性与智性;蕴含思想与方法,激荡意蕴与情感。在“灵魂的追问”中体悟历史的真谛,畅想教学的意境,企划教学
[关键词]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美国独立战争,历史图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1-0036-05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生关键的学科素养之一,近几年在学术领域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热议。学者们认为“解释能力”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培养了学生良性的思维习惯。新课标指出:“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育视域,1787年宪法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23-0014-05  高中历史教育,即以史实、史料及史学研究方法等为载体,丰富学生史学素养,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特殊活动。而历史是人的历史,高中历史教育就是用人的历史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展。①然而,由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以及传统史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在某些
关键词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9-0051-06   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据此提出:“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