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死人开药岂是“误计误收”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网友网络发帖称,今年2月11日至24日,其妹妹在哈医大学第二医院治疗了13天“感冒”后不治身亡,医疗花费近22万元。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医院在2月24日中午宣告其妹妹死亡后,仍为死者继续开出了2.2万元医疗费。
  近日媒体披露了此事,但记者要求采访医院并未获得回复。医院方面大概也知道这事过于离奇,总得给外界一个解释。
  为什么人都死了还在继续产生医疗费用?该院副院长的答复是缘于电脑“误计误收”。至于电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院方的解释就比较专业了,什么转科,什么ICU病房,什么系统冲突……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差错,外行不大容易搞懂,但可以读得懂的潜台词是,这是收费系统出现了某种意外故障,不存在多收费的主观故意。
  对于患者家属指出收费清单上还存在一些别的令人困惑之处,医院也作出了相关说明。比如患者一天为什么被输液41组,为什么2月18日这天的相关收费按25小时收取。
  总之,这些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小小纰漏纠正一下就可以了,无伤大雅。现在,医院已将多收的1.8万余元费用退还给患者家属,“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也承担了,与患者家属也沟通好了,结果也算是‘和谐’了”。
  且不说医院的这些解释有多少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倒霉的事情都让一名患者摊上了?病没治好,开药、收费还弄得一团糟。再有就是,这些多收的费用,被患者家属发现之后就吐出来,要是没被发现,这钱是不是就心安理得地落进了医院的腰包?
  医院多开药、滥收费不是个别现象,各种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年我们也听得多了,什么给七旬老汉做妇科检查、向活人收尸体整容费,病人一天吸氧29小时……足可以编成一部《拍案惊奇》。每每发生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医院的解释都是偶然性、技术性的失误。技术性故障固然难以绝对避免,可是,为什么这些“非人为因素的失误”总是导致患者被多收钱,而从来不见医院因“电脑故障”而少收费?
  给死人开药,这事比较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医院和医生大概以为死者家属悲痛过度,估计不会细看医疗费用清单,也不会太计较最终花费,只要没看出来其中的猫腻,医院就算是赚到了。当然这只是“恶意”猜测,医院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干了这种缺德事。但多收费的真相到底如何,究竟是电脑“误计误收”,还是一起严重的医风医德事故,不能听信医院的一面之词。目前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联合调查,人们希望看到一个有公信力的调查处理结果。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甚至屡屡引发暴力冲突。政府和媒体都在呼吁医患双方要增进相互理解,遇事要理性,要有宽容心。但如果这种过于违背常情、常理的事情一再发生,恐怕谁都无法保持淡定。
其他文献
洽洽食品拟使用9600万元超募资金收购江苏洽康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权,实现向调味品行业的战略拓展。  洽康食品当前总资产9020万元,经营范围为蔬菜制品(酱腌菜)、调味料(半固态)、酱生产、销售。其主要出资人为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韩圣波。此次收购完成后,小康食品将实施清算,办理注销手续。洽康食品将延承小康食品各方面优势,拥有江苏小康的品牌、渠道以及经营性资产。
张译最近比较烦。作为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这一年来都在为公司生产的疫苗奔走。  依生生物的主要产品依生君安牌冻干人用狂犬疫苗很快就要无货可出了,但并不是因为生产跟不上,而是因为相关程序延后。其他产品也遭遇“拖延症”,在审批的道路上,张译一再碰壁。  疫苗批签发屡超期  创立于1994年的依生生物是辽宁依生制药的下属公司,主要从事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1998年,辽宁依生生产出中国第一
8月2日,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这些产品有中国进口商涉及。  8月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4家企业的名单,这4家企业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吨;多美滋婴幼
7月14日,北汽集团昌河汽车景德镇新基地培土奠基。该项目按国内一流水平建设,总投资高达140亿元,规划年产45万辆整车和30万台發动机。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说,昌河汽车景德镇新基地,是北汽集团全国总体布局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汽车工业是江西省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重组后的昌河汽车更是得到江西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上半年,昌河汽车销售同比有较大提升,其中5、6月份增幅高达50%以
环境治理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治污不力又让公众备感痛心。日前,有基层环保局官员靠“排污费”发工资,当企业的“排污费”成了环保局的“人头费”,还怎么指望环保执法者严格治污?  环保局吃“排污费”的现象并非个例。媒体记者调查后发现,在很多基层环保部门,靠“排污费”支撑人员开支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环保官员对此还振振有词,人员那么多,财政拨款又不够,不吃排污费吃什么?  环保部门大吃“排污费”,首先
我是公司总经办的一名秘书。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在领导眼皮底下做事,如履薄冰,更要小心谨慎。  尽管很小心,还是会出差错。这不,昨天早上给领导送报纸,他就没理我。领导平时很注重礼节,每次给他送报纸、材料的时候,他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接过来,然后和蔼地说声,谢谢!可今天,他怎么了?脸阴沉沉的,看都没有看我一眼。我把报纸放在他桌子上,悄无声息退了出去,很小心地掩上门。  我哪儿出岔子了,竟然得罪了领导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社会已然成为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体系。也许,人们拥有环保意识的同时也要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吧。  7月下旬,《民生周刊》记者随中国环保工作者代表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赴日采访。东京、京都、大阪、北海道,行程匆匆却印象深刻。  时值盛夏难免烈日炎炎,但湛蓝的天空极易抚平人内心的烦躁。城市中见缝插针的树木也活脱像跳出了宫崎骏的漫画,体态憨厚,颜色苍翠。  导游二宫小姐是一
河南郑州龙湖一带,有一处高约10米的大沙丘,面积约4个篮球场大。除底部有少量植物外,沙丘表面没有任何附着物,也没有任何遮挡措施,置身其中,如同进入沙漠一般。近年,郑州到处都在施工,处处是裸露的工地,黄沙成堆,植被稀疏,風起沙涌,漫天扬尘。
听过很多道德滑坡的论调,看过很多负面新闻的喧嚣,“正能量”三个字逆势成为最新的网络热词。没有人给“正能量”下过准确定义,但很多人已经习惯给所有温暖的、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向上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这就好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人们希望社会能够蓄积更多的“正能量”,进而减少“负能量”的杀伤力和生存空间。  在“7·21”北京特大暴雨中,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十分痛心,全社会集体迸发的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修订工作之后,7月2日,《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全文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向社会征集意见。  这是食品安全法启动修订以来的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相对于《食品安全法(修改草案送审稿)》(简称《送审稿》),《修订草案》对不少条文进行了改动。整部法律条目由原来的104条增加到134条(送审稿),再增至159条(修订草案)。  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在这次修订中法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