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真实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徐希望不是一件容易事。
  对我的某些发问,他不屑于回答,“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没啥可说的。”问急了,他会扔下一句,“你慢慢悟吧!”
  他的事迹我相当陌生,他的叙述又非常跳跃。为了确认事实,我对一些时间点问了又问,他突然瞪起了眼睛,“你怎么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呢?”那一刻,我心底涌起一股夹杂着愤怒的委屈:你都没说清楚,我哪里知道!
  这种有点对立的情绪,让采访并不顺利。僵局一直到午饭时才缓和。徐希望带我坐上蹦蹦车,到小镇里吃饭。点了两碗冷面,一个土豆丝,一个鲜墨斗。
  边吃边聊。我注意到,徐希望一点没有常人社会交往的框框:他不客气,自己低头哧溜哧溜吃面,哪个墨斗鱼块大就挑哪个夹。也许是多年独居,让他渐渐抛弃了那些繁文缛节?我开始有点理解这位任性的中年人了。
  9月2日,抗战胜利70周年辽宁美院画展在美术馆举行。徐希望作为特邀嘉宾,带着作品《父亲的大手》参展。因为体积过于庞大,这件黝黑的物件只能摆在广场上。一些家长带着好奇的孩子,在“小臂”下穿行参观。
  徐希望满心欢喜地站在一旁。跟采访那天不同,油渍、漏洞的工装换成了牛仔背带裤,干净立整。上身白T恤,印的竟是小熊卡通图案。我给他拍照,因为相机没有广角镜头,只能把“大手”的一部分收进镜头内。徐希望看了照片,依然不客气:“你这不行,还是把大手都拍进来才好看。”
  他活得真实。把所有精力都投放进了雕塑世界,世人如何看他,与他关系并不大。
  那天跟我一起去的同事,也是1963年生人,看了徐希望后评价:他的眼神很纯粹,像孩子一样。
  (见10B 《工业病人徐希望》)工
其他文献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六大以来,在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又一崭新成果。结合民族工作的实践
当前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积极提倡的三项热点,也是中央的要务所在。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搞好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而且威胁我们及我们后代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排污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