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努力,没有更好的办法”
20多年来,张俊成骑着自行车冲出村庄,坐着大巴冲出县城。在北大做保安的时候,他考上北大法律系,被称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如今,41岁的他是老家山西省长治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正在领着813名师生冲出被大山围抱的世界,像当年的自己一样。
在北大时,他白天是学生,晚上做保安。如今,在很多人眼里,这位校长是个“疯子”,他一周有三四天都住在学校。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落后”是什么滋味。
家里7个孩子,他是唯一一个学历超过初中的。在长治一家汽车配件厂当临时工的时候,他是厂里最卖力的,当时只有一个去北京当保安的名额,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保安培训基地培训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到北大保安队的一班,三个月后,就当上了班长。22年前剛在北大当上保安时,100分的试卷,他只能得7分。英语系的曹燕教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给他两张听课证,分别是托福强化班和成人高考培训班。“你免费听吧。看你挺上进的,阿姨想帮帮你。”他当时就站在桌边哭了起来。在当时,保安队里从没有人报名参加高考。有次一个班上的同学路过西门,认出张俊成的时候一脸惊讶:“你们保安也学习?”他涨红了脸:“是个人就要学习。”
他发现原来自己所在的企业与部分的同行工厂会生产却不懂得研发,更加不会做方案,于是他在这块入手,做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型企业。赵松松与行业内几位知名的防爆电器工程师共同创办了上海歌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向各种含有危险性气体场所提供优质的“防爆电器整体解决方案”和“高效节能工程照明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被众多的客户认可与信赖。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
李文来自广西南宁,25岁。她从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到现在已有8年了。这8年她奋斗过、消沉过,痛苦过,最后又重拾梦想继续奋斗。
2009年,她17岁。高中毕业,想去找个文员工作,但人家都有文凭要求。她妈妈给她找了个地方当学徒,说,这里不要文凭,你学门手艺,只要肯干,将来不愁养不活自己。就是路边的加工小店,2台数控机床,3台铣床。在小厂里工作,刚开始工资就每个月200块,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她是个有心气的姑娘,刻苦学习,3个月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工作了一年半,技术也学会了,比起老板在外招的师傅,技术已经不相上下,但收入只有他们的一半,于是她就跳槽到别的公司,也拿到了和师傅一样的工资。
坚持了两年,她发现每天都是在重复着一样的工作,还这么年轻,难道就该这样过完这生?尤其看着当初的高中同学,一个个都显得那么洋气,她心里更加难受。经过再三思考,她觉得销售应该是她能干得了的,门槛不高,只要愿意拼,就有赚钱的希望。她辞掉安稳的工作,选择了去一家公司做销售。
这家公司是专门代理各种机械设备的。刚进公司的时候,带她的经理就说,刚开始卖设备,3个月不开单很正常。她就不信这个邪。那时李文年轻冲劲大,每天早上7:30起床,在外面扫街到晚上8点才回来。在她工作到第32天的时候,成功签了一单。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让她看到了希望:我也能行!她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跑下去,一单一单地拼下去,,两年后,她成了公司里业绩最好的员工。经验越来越丰富,处事也越来越成熟,她俨然一位笑靥如花又雷厉风行的白领丽人,同事提起她,都是佩服的语气。她成了整个公司最年轻的部门经理,由当初的月薪3000元变成了現在年薪30万元。 李文并不满足。她去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说,公司计划开拓日本市场,她想主动请缨去开荒。今年,李文的表妹大学毕业了,姨妈让她帮帮表妹。李文对着表妹,以过来人的身份认真地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10年后,梦想终于照进了杨检华的现实中。在打工生涯的第7个年头,他以一个“打工仔”的身份圆了自己的本科梦,而且就读的是北京大学。杨检华说,这一切缘于努力。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清晨6点半,杨检华就起床,奔向了公交车站。杨检华所在的公司位于中山市南朗工业区内。7年前,即将从大专毕业的他,和四五十名同学一起从桂林到中山实习。工厂周围到处都是空地,连个小卖部都找不到。有几个同学不堪艰苦提前离开了。杨检华留下来做起了普通技术工——现实让他明白,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早上7点55分,杨检华出现在办公室。他现在的身份,是工厂品质部的一名主管。去年,在一线做了6年技术工人的他终于成了一名中层管理者。从8点开始,楊检华开始在各个车间走动,随机抽查工人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机器,不时跟踪部下检测产品的进度。
中午休息的时候,杨检华留在了办公室,并打开了“北京大学”的网页。弹出的档案资料显示,他目前是“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在读本科生。杨检华说,现在每次看到“北京大学”几个字,心里还是会有些激动。尽管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上学,但他说已圆了自己一个10年的梦。10年前,杨检华高考失利,最终只考上了桂林电子科技学院的专科。大学期间,杨检华曾想过“专升本”,但因家里无法再负担学费只能作罢。直到今年,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在通过层层筛选后,杨检华成为“圆梦计划·北大100”的受益者,并获得全额资助攻读北大网络远程教育本科学位的资格。他说,一直以来想读本科,并不单单想拿到文凭,更重要的是想要多学点东西。
在北大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开始有了效果。杨检华说,以前如果发现有员工经常迟到,只会责怪,但学了行政管理学后,他开始学着去了解每件事情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员工自身问题,还是一些规章制度本身就有欠妥的地方。”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38岁的张晓炜是宁夏正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他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靠打工实现梦想的青年农民工。从14岁到现在,张晓炜完成了从最底层的打工者到公司唯一一个拿年薪的中层领导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虽然很辛苦,但他一直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出生在宁夏西吉县的一个小山村,1993年,不想再过那种“连喝一口水都困难”的贫穷生活,张晓炜选择了出来打工。他至今仍清晰记得刚到银川时的情形,“没有地方去,在广场上睡了7个晚上。”在银川,他做过餐厅服务员,扛过水泥,喂过猪,下过煤窑,最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只能跟别人要点东西吃。
1996年,17岁的张晓炜进入了建筑行业,在工地当小工。没干两天,他就想去学电工。“出发点很简单,做小工又累挣钱又少,但电工看起来就不一样,很受大家尊敬,就是现在所说的有职业荣誉感。”因为这份简单的愿望,他报名参加了宁夏建筑技工学校举办的农民工技术培训。很快,他成为一名小电工。大多数一起培训的同伴已经很满足了,但张晓炜却没有停歇:“越学习就越知道,现在的农民工不能光凭力气干活,要跨越到知识型务工人员的行列中。
为了掌握技術,张晓炜白天上班,晚上在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对照图纸反复研练,把电气元件逐一搬出来,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琢磨,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2006年,初中都没毕业的张晓炜,凭着一股韧劲,自学考取了电气工程师和电气技师资格证书。
2008年,张晓炜因为技术高超,被宁夏正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录用,担任电气化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同时还担负着与设计院、供电局的技术衔接工作。2011年,正丰公司开发吴忠市两个商住小区,面对复杂的电气施工图纸,张晓炜经过几天几夜的鏖战,将设计上的重复计量装置改为单体计量装置。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资金。
仅几年时间,张晓炜就从一名普通员工一跃成为公司的中层。“我是我们中层里唯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张晓炜说,“我能够走到今天,在于我相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
5年前,列车载着22岁的魏雪明从山西来到北京。刚刚大学毕业的他除了手里攥着的硬座车票,几乎一无所有。5年之后,魏雪明写出了自己的逆袭故事:有了小公司,出版了漫画书,购了房,买了车。
那年的6月15日,一下车,他就决定要混出个样子来,于是举着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拍完照,便住进了地下室。
魏雪明四处求职,一家只有4个人的公司录用了他。工作的地方离魏雪明的家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每天早上,魏雪明6点起床,晚上要十一二点才下班,有时末班车都开走了,只能打车回家,车费七八十元,这意味着他一天的辛苦算是白干了。
也许是出于不安分的性格,魏雪明决定在北京创业。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开始进入插画行业。魏雪明为创业做的第一件事是制作网站。魏雪明对网页制作一窍不通。他白天在公司下载教程,晚上回家边学习边实践。
2012年8月3日是魏雪明的生日,也是他拿着东拼西凑的1万多元钱开始创业的日子。那天,他的生日愿望非常简单:“只要公司不在下一个生日时关门就好。”他买了3台电脑,花了四五千元,在中关村附近租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在一次交了4000元3个月的房租之后,魏雪明手里只剩三四千元。
魏雪明靠着混进出版社的QQ群里打广告,接到了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这笔业务的收入只有5000元,但想把这5000元赚到手里着实不易。对方反复提出修改要求。魏雪明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后来他又招聘了两位员工,将公司搬到了南三环。
第二年春天,魏雪明的公司已经达到20个人左右的规模,但他很快就遭遇了一场打击——公司的业务主管带着全部骨干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公司。魏雪明病倒了。朋友对他说:“慢慢来,钱不好挣。好挣的话,不就都发财了?”一句话令魏雪明重燃信心。
他将公司搬到不远处的北京宝隆大厦,重整旗鼓。魏雪明独自蹬着三轮车,一个人把整个公司搬到了大楼。为了节省运费和组装费,一整晚都没合眼。那时候,他内心成功的信念比石头坚硬。
现在的魏雪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一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他在个人主页上写下:有人一辈子遭尽苦难,却毫无意义,有人经历磨难,却站上了人生的巅峰,突然悟到了,受苦的价值,取决于为什么而受苦。
就像魏雪明在自己的漫画里引用的一句话一样: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你才知道青春是什么。
20多年来,张俊成骑着自行车冲出村庄,坐着大巴冲出县城。在北大做保安的时候,他考上北大法律系,被称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如今,41岁的他是老家山西省长治市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正在领着813名师生冲出被大山围抱的世界,像当年的自己一样。
在北大时,他白天是学生,晚上做保安。如今,在很多人眼里,这位校长是个“疯子”,他一周有三四天都住在学校。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落后”是什么滋味。
家里7个孩子,他是唯一一个学历超过初中的。在长治一家汽车配件厂当临时工的时候,他是厂里最卖力的,当时只有一个去北京当保安的名额,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保安培训基地培训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到北大保安队的一班,三个月后,就当上了班长。22年前剛在北大当上保安时,100分的试卷,他只能得7分。英语系的曹燕教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给他两张听课证,分别是托福强化班和成人高考培训班。“你免费听吧。看你挺上进的,阿姨想帮帮你。”他当时就站在桌边哭了起来。在当时,保安队里从没有人报名参加高考。有次一个班上的同学路过西门,认出张俊成的时候一脸惊讶:“你们保安也学习?”他涨红了脸:“是个人就要学习。”

他发现原来自己所在的企业与部分的同行工厂会生产却不懂得研发,更加不会做方案,于是他在这块入手,做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型企业。赵松松与行业内几位知名的防爆电器工程师共同创办了上海歌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向各种含有危险性气体场所提供优质的“防爆电器整体解决方案”和“高效节能工程照明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被众多的客户认可与信赖。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
李文来自广西南宁,25岁。她从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到现在已有8年了。这8年她奋斗过、消沉过,痛苦过,最后又重拾梦想继续奋斗。
2009年,她17岁。高中毕业,想去找个文员工作,但人家都有文凭要求。她妈妈给她找了个地方当学徒,说,这里不要文凭,你学门手艺,只要肯干,将来不愁养不活自己。就是路边的加工小店,2台数控机床,3台铣床。在小厂里工作,刚开始工资就每个月200块,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她是个有心气的姑娘,刻苦学习,3个月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工作了一年半,技术也学会了,比起老板在外招的师傅,技术已经不相上下,但收入只有他们的一半,于是她就跳槽到别的公司,也拿到了和师傅一样的工资。
坚持了两年,她发现每天都是在重复着一样的工作,还这么年轻,难道就该这样过完这生?尤其看着当初的高中同学,一个个都显得那么洋气,她心里更加难受。经过再三思考,她觉得销售应该是她能干得了的,门槛不高,只要愿意拼,就有赚钱的希望。她辞掉安稳的工作,选择了去一家公司做销售。
这家公司是专门代理各种机械设备的。刚进公司的时候,带她的经理就说,刚开始卖设备,3个月不开单很正常。她就不信这个邪。那时李文年轻冲劲大,每天早上7:30起床,在外面扫街到晚上8点才回来。在她工作到第32天的时候,成功签了一单。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让她看到了希望:我也能行!她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跑下去,一单一单地拼下去,,两年后,她成了公司里业绩最好的员工。经验越来越丰富,处事也越来越成熟,她俨然一位笑靥如花又雷厉风行的白领丽人,同事提起她,都是佩服的语气。她成了整个公司最年轻的部门经理,由当初的月薪3000元变成了現在年薪30万元。 李文并不满足。她去报了一个日语培训班,说,公司计划开拓日本市场,她想主动请缨去开荒。今年,李文的表妹大学毕业了,姨妈让她帮帮表妹。李文对着表妹,以过来人的身份认真地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争气。”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10年后,梦想终于照进了杨检华的现实中。在打工生涯的第7个年头,他以一个“打工仔”的身份圆了自己的本科梦,而且就读的是北京大学。杨检华说,这一切缘于努力。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清晨6点半,杨检华就起床,奔向了公交车站。杨检华所在的公司位于中山市南朗工业区内。7年前,即将从大专毕业的他,和四五十名同学一起从桂林到中山实习。工厂周围到处都是空地,连个小卖部都找不到。有几个同学不堪艰苦提前离开了。杨检华留下来做起了普通技术工——现实让他明白,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早上7点55分,杨检华出现在办公室。他现在的身份,是工厂品质部的一名主管。去年,在一线做了6年技术工人的他终于成了一名中层管理者。从8点开始,楊检华开始在各个车间走动,随机抽查工人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机器,不时跟踪部下检测产品的进度。
中午休息的时候,杨检华留在了办公室,并打开了“北京大学”的网页。弹出的档案资料显示,他目前是“北大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在读本科生。杨检华说,现在每次看到“北京大学”几个字,心里还是会有些激动。尽管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上学,但他说已圆了自己一个10年的梦。10年前,杨检华高考失利,最终只考上了桂林电子科技学院的专科。大学期间,杨检华曾想过“专升本”,但因家里无法再负担学费只能作罢。直到今年,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在通过层层筛选后,杨检华成为“圆梦计划·北大100”的受益者,并获得全额资助攻读北大网络远程教育本科学位的资格。他说,一直以来想读本科,并不单单想拿到文凭,更重要的是想要多学点东西。
在北大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开始有了效果。杨检华说,以前如果发现有员工经常迟到,只会责怪,但学了行政管理学后,他开始学着去了解每件事情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员工自身问题,还是一些规章制度本身就有欠妥的地方。”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38岁的张晓炜是宁夏正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他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靠打工实现梦想的青年农民工。从14岁到现在,张晓炜完成了从最底层的打工者到公司唯一一个拿年薪的中层领导的华丽转身,这一路虽然很辛苦,但他一直坚信,通过努力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出生在宁夏西吉县的一个小山村,1993年,不想再过那种“连喝一口水都困难”的贫穷生活,张晓炜选择了出来打工。他至今仍清晰记得刚到银川时的情形,“没有地方去,在广场上睡了7个晚上。”在银川,他做过餐厅服务员,扛过水泥,喂过猪,下过煤窑,最困难的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只能跟别人要点东西吃。
1996年,17岁的张晓炜进入了建筑行业,在工地当小工。没干两天,他就想去学电工。“出发点很简单,做小工又累挣钱又少,但电工看起来就不一样,很受大家尊敬,就是现在所说的有职业荣誉感。”因为这份简单的愿望,他报名参加了宁夏建筑技工学校举办的农民工技术培训。很快,他成为一名小电工。大多数一起培训的同伴已经很满足了,但张晓炜却没有停歇:“越学习就越知道,现在的农民工不能光凭力气干活,要跨越到知识型务工人员的行列中。
为了掌握技術,张晓炜白天上班,晚上在不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对照图纸反复研练,把电气元件逐一搬出来,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琢磨,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2006年,初中都没毕业的张晓炜,凭着一股韧劲,自学考取了电气工程师和电气技师资格证书。
2008年,张晓炜因为技术高超,被宁夏正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录用,担任电气化工程师,全面负责公司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同时还担负着与设计院、供电局的技术衔接工作。2011年,正丰公司开发吴忠市两个商住小区,面对复杂的电气施工图纸,张晓炜经过几天几夜的鏖战,将设计上的重复计量装置改为单体计量装置。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资金。
仅几年时间,张晓炜就从一名普通员工一跃成为公司的中层。“我是我们中层里唯一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张晓炜说,“我能够走到今天,在于我相信,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就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
5年前,列车载着22岁的魏雪明从山西来到北京。刚刚大学毕业的他除了手里攥着的硬座车票,几乎一无所有。5年之后,魏雪明写出了自己的逆袭故事:有了小公司,出版了漫画书,购了房,买了车。
那年的6月15日,一下车,他就决定要混出个样子来,于是举着手机拍了一张照片。拍完照,便住进了地下室。
魏雪明四处求职,一家只有4个人的公司录用了他。工作的地方离魏雪明的家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每天早上,魏雪明6点起床,晚上要十一二点才下班,有时末班车都开走了,只能打车回家,车费七八十元,这意味着他一天的辛苦算是白干了。

也许是出于不安分的性格,魏雪明决定在北京创业。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开始进入插画行业。魏雪明为创业做的第一件事是制作网站。魏雪明对网页制作一窍不通。他白天在公司下载教程,晚上回家边学习边实践。
2012年8月3日是魏雪明的生日,也是他拿着东拼西凑的1万多元钱开始创业的日子。那天,他的生日愿望非常简单:“只要公司不在下一个生日时关门就好。”他买了3台电脑,花了四五千元,在中关村附近租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间。在一次交了4000元3个月的房租之后,魏雪明手里只剩三四千元。
魏雪明靠着混进出版社的QQ群里打广告,接到了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这笔业务的收入只有5000元,但想把这5000元赚到手里着实不易。对方反复提出修改要求。魏雪明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后来他又招聘了两位员工,将公司搬到了南三环。
第二年春天,魏雪明的公司已经达到20个人左右的规模,但他很快就遭遇了一场打击——公司的业务主管带着全部骨干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公司。魏雪明病倒了。朋友对他说:“慢慢来,钱不好挣。好挣的话,不就都发财了?”一句话令魏雪明重燃信心。
他将公司搬到不远处的北京宝隆大厦,重整旗鼓。魏雪明独自蹬着三轮车,一个人把整个公司搬到了大楼。为了节省运费和组装费,一整晚都没合眼。那时候,他内心成功的信念比石头坚硬。
现在的魏雪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一年纯收入四五十万元。他在个人主页上写下:有人一辈子遭尽苦难,却毫无意义,有人经历磨难,却站上了人生的巅峰,突然悟到了,受苦的价值,取决于为什么而受苦。
就像魏雪明在自己的漫画里引用的一句话一样:不要脸、拼了命、尽了兴,你才知道青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