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芑南:向着深海前行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他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
  300米、6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可以说,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深的海域。
  世间能有多少这样厚重的人生呢?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鬓发染霜,从普通的舰务兵到世界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总设计师,贯穿徐芑南整个生命之线的只有一条——深潜!让祖国的潜水器潜入海底,去领略那充满奥秘的海底画卷,去探寻那无穷无尽的海底宝藏。
  一、心怀强国之梦,践行报国热情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当年毛主席在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为海军写下了令人振奋的题词。
  就在这时期,17岁的徐芑南如愿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热门专业”——造船系。
  在国难中成长起来的徐芑南,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心里都装着一个强国梦。造飞机、造坦克、造军舰,是当时很多年轻学子的理想,徐芑南也不例外。1956年,当他有幸入选国家第一批为未来海军舰船装备研发而培养的设计人员时,他就知道,这一生将与舰船、与大海分不开了。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船舶研究所。本来他的毕业设计做的是“水面舰船”,由于工作需要,他被派去做潜艇模型的水动力试验。这一下,徐芑南的事业从水上“潜入”了水下。但是此前徐芑南从没见过真正的潜艇,他所有关于潜艇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这时,国家要求干部下连队当兵,于是,他就主动请缨,前往潜艇基地。
  在潜艇基地,徐芑南的第一个活儿是“舰务兵”,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潜艇上的几个阀门和一个水泵。其余时间,他也没闲着,在征得艇长同意后,在潜艇上跑前跑后,把潜艇的各个舱段都摸了个滚瓜烂熟。一个月飞快地过去了,为了进一步学习潜艇知识,他又要求去其他几个潜艇和潜艇的修理厂实习。
  一共三个月,至今回想起来,徐芑南仍然觉得这是他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我终于知道我干的是什么,该怎么干了,连看图纸的感觉都大不一样了。”从此,徐芑南就梦想着能够做出世界上最领先的载人潜水器,为我国海洋科考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感谢那个时代。”徐芑南说,新中国的潜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参与了圆柱耐压壳结构设计研究的引进、仿造、消化的整个研制过程。从行车指挥,到设备安装,到实验测试,再到写分析报告,一路走来,他成了所里的“多面手”。人在磨炼中总是能成长得很快,在实践的过程中,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性想法。
  二、拾起昨日梦想,整装重新出发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对潜水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徐芑南先后担任了四项水下潜器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制了多型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工作深度由300米、600米、1000米发展到6000米、7000米;其类型有载人、无人,有缆、无缆;其控制方式由载人手控、带缆遥控,发展到無缆智能控制。
  而唯一让他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完成大深度的载人深潜器。
  1996年,带着遗憾,花甲之年的徐芑南办完了退休手续,他以为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就此搁浅了。
  然而,希望往往出现在拐角处。
  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在中国大洋协会的组织下,国内科技界和海洋界的10位院士和15位教授级专家与有关领导进行深入探讨后,终于达成了研发载人深潜器的共识。在立项前选总设计师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徐芑南。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列为“863”计划“十五”期间重大专项,我国由此打响了一场深海技术领域的攻坚战。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蛟龙”号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带着责任,带着希望,拾起曾经搁浅的梦想,这位66岁的老人整理好行装,向着深海重新出发。
  “蛟龙”号立项之时,我国曾研制过的载人最深潜水器只有600米深。从600米到7000米,这是一道很难跨越的天堑。为了跨越这道天堑,徐芑南带领近百家科研机构精英组成的攻关团队,开始了“蛟龙”号的研制之路。
  经过5年多的努力,曾经无数次在图纸上、脑海里、梦里见到的潜水器,终于完成了总装,成型“出炉”了。
  “他就像是我的孩子,我看着他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徐芑南说。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74岁的徐芑南坚持和大家一同参加。他说:“严格来说,总师是必须上潜水器下潜的,大家为了照顾我身体,我已经没有尽责了。”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徐芑南除了因病不得不上岸休息了10天,剩下的时间都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船上。
  从50米到1000米,从3000米到5000米……一次次海试成功,宣告了我国载人深潜水平步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如今,“蛟龙”号又一次起航了,向着7000米深海下潜。这是“蛟龙”号的深度,也是徐芑南精神的深度、人生的深度……
其他文献
午夜时分,四川男孩陈浩的女客户发来一条奇怪语音,里面有危险信息,是玩笑还是求救?陈浩顺藤摸瓜,展开了一场紧急营救——  暗藏玄机,女孩午夜发来蹊跷语音  陈浩,1995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他的父亲是一个固执的退伍军人,在他眼里,打小就痴迷于电子游戏的陈浩,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上大学后,陈浩又迷上了王者荣耀。2018年大学毕业后,陈浩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找一份稳定工作,而是租了一处房子,做起
不久前读到《歌德及其牺牲品》一书,作者是德国电视台记者蒂尔曼·延斯,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史家瓦尔特·延斯的儿子。书中的观点极其偏激,讲述了歌德如何压制、利用和伤害席勒、荷尔德林、克莱斯特、费希特等有才华的作家、哲学家,在书的封二以及正文开始前引用了席勒关于歌德的两句话:“这种人(指歌德)我不喜欢……”“可不能让这样一个人出现在自己身边。”其实席勒还说过更狠的话,他把歌德比作骄傲、古板的大家闺秀,“得跟
语言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教师要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而3岁~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运用了童话剧这一载体,对幼儿语言发展进行了适当地训练和提高,以下就童话剧的四个阶段,逐一论述。  一、阅读绘本——激发幼儿“想说”的内驱力  阅读绘本就是要与绘本的图画交流沟通,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判断图画故事,从中获得知识,体验愉快情感的过程。  (1)读前质疑,激
[摘 要]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农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文言文教学要求,还要以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潜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农村中学;文言文;教材;生本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本人教学《黔之驴》一课的研思,望各位同仁指教。  一、吃透教材,把握文言文教学要求  有效的文言
舒芜先生的《周作人的是非功过》收录了十一篇论文,是对他五年间周作人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舒芜的周作人研究起步不算早,然而他是带着相当的积累和准备加入到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去的。书中的首篇《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周作人概观》发表于一九八六年,是作者的第一篇周作人研究论文,该文的意义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充分地肯定了周作人的地位。其二,虽然全面介绍和评述了周作人,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探索了“解决好问题
[摘 要]高考是一件举国重视的大事,身处于高考漩涡中的高中教师们,心中难免会整天想着分数,但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又要求教师淡化分数,如此的纠结,使理论研究一度难以根植在高中教师心中。在新课改中,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应从思想转变、理论学习和实践支持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中政治;角色转变;应试教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作为世界一流双人滑教练姚滨的儿子,姚远不会滑冰,也没有拳加过任何一项体育项目的专业训练。与大多数孩子一样,他走的是读书上大学这样一条普通的道路,并于2005年顺利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姚滨有十年时间与他天各一方,以至于现在两人相处,姚远都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拘束感。然而,作为一个体育圈外的年轻人,姚远说他不埋怨父亲,他为自已拥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  ——编者    1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个猴子家族,家族里有一只叫哈利的猴子,他很聪明,很喜欢冒险,經常来无影去无踪。  这天,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哈利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来到了一个地方。说来也奇怪,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风景很好,却一个“人”都没有。哈利心想:这么好的地方他们却没有发现,还是我哈利厉害!正好,在这儿找点吃的,然后玩儿几个小时再回去,就这么办!  哈利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始终没有找到好吃的食物,不
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却真真切切地为自己和心爱的姑娘举办了一场全市最豪华、最浪漫的婚礼,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阿辉和小香是一对打工情侣,两个人都是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在城里相爱了。小香美丽温柔,勤劳朴实,从不要阿辉为自己多花一分钱。但小香也有梦想,她觉得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总是幻想着自己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婚礼。每当看到别人风风光光的婚礼,小香总是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这一切,都被细心的阿辉看
和中国许多教授一样,很多外国学者也热衷于通过出书或讲学赚钱,但是要想借此成为亿万富翁却很困难。不过,《福布斯》杂志近期披露,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教授大卫·切瑞顿的个人资产高达13亿美元(1美元约合6.36元人民币),堪称“全世界最富有的全职教授”。他的财富主要来自投资高科技公司的收益,其中仅投资谷歌公司一项就让他赚到10亿美元以上。  爱音乐却走上计算机之路  1951年3月29日,大卫·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