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塑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f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The digital era has given the new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umanism”. However, it is the digital way of existence that makes the humanistic humanism fall to imminent danger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as follows: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ability of r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bility of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the ethics moral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humane tendency. To reshap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humanity, we must blend the horizon of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of humanitie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thics, and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tual interaction and reality exchange.
其他文献
德国古典哲学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主体是世界的依据这一现代性原则,但由此而来的主客对峙也成了现代性面临的一个难题.黑格尔在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用发展的观点和主客双向建
我国农村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在给农民带来政治民主和生活实惠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业已存在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其中滋生于新的经济关系之上的现代政治心理与
在某种总是比本体的存在之努力更加久远、比各种开端和原则更加久远的责任中,在无-本源的东西中,自我回归自身,对他者负责,是对于一切人而言的人质,在自己的真正非-可交换性
德性伦理学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的对人的善生活的哲学说明。德性的观点表明一种基本的真实:德性地生活对于人始终是一种可能性。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
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强调"处中而忘中"、"三绝兼忘",既表现为双遣双非,又表现为双照双非,既强调要避免思维偏执、封闭和停滞,又强调境界的不可穷尽性.成玄英把道教修道成仙之路
文章在分析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方法论的偏颇与缺失的同时,指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及图书馆研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重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重视跨学科或综合
“秩序”意指有条理,不混乱的状态,泛指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处于一种相对稳定、规则、和谐的态势之中。社会秩序是由人们生活其间的各种秩序构成的,如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生活
近年来,有关不同物种尿道结构及控尿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却少有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尿道的结构与功能,本文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对处于较高进化阶段的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
工程存在方式的历史演变伴随着工程伦理原则的演化:古代工程以“具身”方式存在,遵循自然伦理原则;工业革命以来,工程以“他异”方式存在,遵循个体伦理原则;20世纪中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