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创设乐学氛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zi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中,我从以下三点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总之,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电教媒体 教育 情感 学生 乐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知识的传授都要建立在“乐学”的基础上。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语文课堂是生动有趣,还是单调枯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设计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快乐的因素,营造“乐学”的氛围,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课的开头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桂林美景的风光片,那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使学生如醉如痴,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对文章很有兴趣,很快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在语文课上,经常要理解课文,而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情感是朗读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读《桂林山水》一课时,我给学生配上动听的乐曲,那优美的乐曲深深的吸引了学生,使学生进入那优美的情境,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文中。那动听的朗读声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其他学生,学生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此可见,语文课上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既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思维活跃,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呼唤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中的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运用电教媒体,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阅读《敕勒歌》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
  顿时,学生们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
  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俯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教师随后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倘佯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总之,体会“教”“学”的乐趣,离不开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设计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积极营造“乐学”的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想学、乐学,并在乐中学,学得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薇《运用现代化手段,多渠道接受信息》.
  [2] 朱先云《创设情境,朗读品味》.
  [3] 陈菊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优势》.
其他文献
在我们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新一代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我们教学的现状,如何在初中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改变中学教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成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了细心地探究。下面,谈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积极的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
[摘要]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色。文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把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把个体学习转交为合作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体如:“通过对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数学学习的精神与品质、方法与策略、师生关系等多渠道和多层面开发学生资源。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也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此同时,课程资源这一新概念也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愈凸现其在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本文是对高中必修部分的实验部分做了一定的总结、归类。  [关键词]高中生物 颜色 酒精 水浴加热    高中生物实验部分(实际操作)作为高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仅最后一道实验题占分就为6分左右,再加上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部分,总占分在12至15分,占比在1/10到1/8,现将必修三本书的实验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試验中的颜色变化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可以
刘敏老师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一个贫穷偏僻的学校任教,躬耕于三尺讲台二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里的花朵。她是我们老师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下面谈谈她的事迹:    一、爱岗敬业,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
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者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们自己的情感世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务就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天天满载着知识回到家中,而应该在这同时,不断地以美与善这些永恒的精神,去熏陶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  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学生,
【摘要】本文拟从对话教学的基本含义及其本质特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谈谈自己一些初浅的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初中英语 对话教学 优化教学 英语教法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师生的双边活动。它是了解学情的最快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  【关键词】创设情境;掌握要点;张扬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问题是探究之源。数学课堂上教师问题的提出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
【摘 要】本文从快餐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通过剖析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快餐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变化,揭示其行为及倾向的转变,并根据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快餐文化 大学英语教育 心理变化 教育改革    1.引言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出来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