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仙丹”的“ 生死绝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不过10天就一病不起,太医束手无策,内侍崔文升倒是开了个方子。明光宗也是豁出去了,竟按此方吃药,结果一夜如厕数十次,一度昏迷不醒。
  这时,又有个胆大的人来献药。他叫李可灼,供职于鸿胪寺,一派仙风道骨。他向明光宗推荐自己调制的“仙丹”,明光宗迫不及待地就水服下一颗,顿觉精神好了许多,直夸他是“忠臣”。众臣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欢呼雀跃地退下了。
  当晚,明光宗又服了一颗“仙丹”,次日凌晨,他的病情忽然恶化,随后一命呜呼。李可灼及其进献的混合红铅、辰砂的红色药丸成了最大嫌疑,但他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背后有无主谋等,都为史上著名的“红丸案”披上了层层疑云。
  服食“仙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光宗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個。那些服食“仙丹”的皇帝或名人大多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长生不老或飞升成仙。
  战国时期,已有一拨炼丹方士开始蹦跶,向国君进献“不死之药”,将齐燕两地的个别国君发展为忠实拥趸。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普遍怕死,由此拉开上天入地寻“不死之药”的序幕。秦始皇曾派童男、童女各500人人海寻药,结果他们有去无回。
  晚年的汉武帝也怕死,但他比秦始皇“幸运”,因为已有方士声称可炼“仙丹”,不用再去虚无缥缈的海上寻了。方士李少君自称见过“蓬莱仙人”安期生,向汉武帝表示自己能化丹砂为黄金,再将这些黄金抹在餐具表面,每日使用这种餐具便可延年益寿;等寿命足够长了,便能见到安期生,并求得“不死之药”。李少君这个脑洞开得很大,逻辑也没毛病,所以深得汉武帝的信任。但他还没帮汉武帝实现梦想就病死了,其说服力大打折扣。
  现在的研究认为,李少君其实只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将丹砂炼成汞(水银),借此忽悠四方。当时的一些书,包括淮南王刘安所编的书,都记载了这项技术。《神农本草经》还将丹砂列为“上品药”,明确指出它能化为汞。
  唐武宗曾找来一群道士炼“仙丹”,带头人叫赵归真。他们炼了许久都没成效,赵归真请求去吐蕃采购炼丹用的“仙药”,但唐武宗说:“如果你去采购,炼丹小组就群龙无首了。需要什么仙药,朕另派人去买便是。”于是赵归真列出清单:李子衣10斤、桃毛10斤、生鸡膜10斤、龟毛10斤、兔角10斤……唐武宗就这样跟着赵归真炼丹吃药,30岁出头就归西了。
  晋代道家葛洪强调,炼丹一定要在人迹罕至的名山,开炉前还要斋戒百日、不见俗人等,以防邪气干扰。每个步骤都不能疏忽,尤其是火候,因此葛洪特别喜欢用马粪做燃料,认为炼丹必须“以马屎火煜之三十日”。
  除了马粪,人粪也是炼丹常用的燃料。唐末成书的《通玄秘术》中载,将一两左右的人粪晾干后盛于瓦片上,放在火上烤,待颜色发红后再用瓦片盖好,移走使其变冷,以免成灰,取出后即可用于炼丹。
  按规矩,方士为皇帝献药前一般都要自己先服,这么不靠谱的事自然闹出不少悲剧。《洞仙传》中载,东汉时期,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四人在王屋山学道三十多年,共同炼出一款“仙丹”。毛伯道先吃,死了;刘道恭接着吃,又死了;谢稚坚、张兆期一看势头不对,弃药而逃。由此可见,方士成名很有风险,毕竟试药中毒的概率太大了。
  有些方士为自保,会借皇权转移试药的风险。北魏道武帝当政期间,有个叫董谧的人向朝廷进献“炼丹成仙”的经书,获得重用。道武帝专门为他设置“仙人博士”的职位、开辟炼丹的“仙坊”,还封了整座西山来为炼丹提供燃料。最后,道武帝命一批死刑犯试药,结果他们几乎死光了,道武帝自然不敢服用董谧炼的“仙丹”。
  在这方面,皇帝一般都很惜命。北齐文宣帝请方士炼成“九转金丹”,但一直将其放在玉匣里而不敢吃,对外声称:“朕贪恋人间欢乐,暂时不想飞升,等临死时再吃。”
  梁武帝曾为大师级炼丹家陶弘景提供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丹炼成后,色如霜雪,陶弘景称其为“飞丹”,因为他试吃后感觉身体变轻了,有种升仙的幻觉。粱武帝跟着服用,效果也不错。同时代的炼丹家邓郁也为梁武帝炼了“仙丹”,但他资历不够,梁武帝不敢吃。
  不过,唐朝人对丹药的态度就没这么慎重了,至少有六任皇帝都是因服用丹药中毒而死。在皇帝的疯狂带动下,李白、韩愈、元稹等文人,要么极度热衷炼丹,要么死于丹毒,整个大唐似乎陷入一种迷幻色彩。
  而在元明以后,炼丹术发生重大变革,炼丹原料由丹砂、金石等转为相对安全的本草。但本草丹药并非绝对无毒,也有可能致命。
  嘉靖、雍正等明清两代热衷服用丹药的皇帝,主要目的可能在于壮阳。这些丹药成分复杂,包含红铅、秋石、人乳等诡异配料,以致服用者中毒而死。
  在漫长的皇权史上,“仙丹”给出一种相当诡异的死法,很多扑朔迷离、阴谋密布的权斗背后都有它的影子,让人不寒而栗。
其他文献
公元283年,西晋末年,位于东北的鲜卑部落首领慕容涉归去世了。本来,一个部落首领去世,在青史上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慕容涉归有两个儿子在历史上很有名,因为他的死,两个儿子分道扬镳,改写了中国历史。  他的两个儿子即慕容吐谷浑和慕容廆,“浑庶长,廆正嫡”,也就是说,慕容吐谷浑虽年长,却是慕容涉归的侧室所生;慕容廆虽小,却是慕容涉归正室所生。古代,按照继承制,慕容涉归的基业应该由慕容廆继承。  慕容涉归
万历十二年(1584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被抄,他的儿子们被严刑逼供,长子张敬修自缢,其弟绝食、投井都没死成,被人救下;张敬修的妻子求死不得,竞用茶匕戳瞎了自己的眼睛;活着的女眷被逐一搜身,猥琐的士兵将手探入她们的亵衣,连张居正年过八十的老母都未能幸免,幸好有官员为她求情,她才捡回一条命。  这次负责查抄张府的人叫丘橓,性格执拗、不近人情,手段也上不得台面。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他,是民国史上最会吐槽的人。从大文豪鲁迅,到大才女林徽因、张爱玲,再到林语堂、沈从文等,都没躲过他的“毒舌”。  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他的为人就像他的书中主角,狂傲淡泊、超凡脱俗,一生没把谁放在眼里,一生只爱杨绛,吐槽狠却不伤人,讽人讽社会无不在情在理,他就是《围城》的作者钱钟书,  一  1910年11月,广九铁路通车、摄政王载沣宣布训辞、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
在蜈蚣岭,武松看见一座坟庵中有个道士搂着个妇女在调笑,清洁世道的使命感使他“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何况自从嫂子潘金莲之事后,他就见不得男女亲热,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从腰里掣出一把刀,准备将道士杀掉。不料应门者是个道童,武松怒眼圆睁,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话犹未了,手起处,道童的头落在一边。  庵里那个道士见状,手抡兩把宝剑径奔武松。结果,武松只一戒刀,那道士的头便滚落在一边。武松大
16岁时,伊琳娜被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五世选为儿媳。六年后,利奥四世压制住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成功登上皇位,伊琳娜成为皇后。  按剧情发展,年轻的皇帝和皇后将要过上幸福生活,但利奥四世没什么过人之处,内政、外交基本学老爸,才当了五年皇帝就病死了,皇位传给了唯一的儿子,还任命伊琳娜为儿子的唯一监护人。  君士坦丁六世登基时只有10岁,由伊琳娜摄政。如果母子齐心,倒也不错,但这对母子各种不和:君士坦丁
官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秋夜,蒲州(今属山西运城)署衙内。  桂树,月光,清茶……  48岁的蒲州学正(掌教育所属生员,为正九品)曹端和郭晟分宾主而坐。霍州(今属山西临汾)人郭晟是曹端的学生,金榜题名,被朝廷任为正五品的西安府同知,上任前,特意取道蒲州面谢老师。  看着内敛低调的郭晟,曹端很欣慰,这位青年才俊孺子可教,真是朝廷栋梁,百姓洪福啊。  客套片刻,郭晟拱手问曹端为政之道。  曹
古代詩人玩转公众号
大名鼎鼎的爱迪生开了一家发明工坊,雇了一群伙计为他发明创造,成果自然都归他所有。一天,爱迪生见到迈布里奇发明的物动镜,盘儿一转,马儿就跑,当时就留了心。没几天,爱迪生就去专利局发表了一通声明,说自己将要发明一种比他之前的留声机更神奇的“留影机”。  当然,声明归声明,发明的差事自然交给了他最能干的伙计迪克生。于是,迪克生带着一群手下忙了四五年,终于发明出一种比物动镜神奇百倍的活动影像机器。那是个木
网文风格  《三国演义》:《回到东汉当皇帝》  《西游记》:《美猴王之我欲封神》  《红楼梦》:《霸道公子爱上我之贾府情缘》  《水浒传》:《山东往事二十年》  朋友圈风格  《三国演义》:《惊!他是最成功的创业者,从小贩到皇帝!》  《西游记》:《看了这个故事,男人会沉默女人会流泪》  《红楼梦》:《在她病逝的那一天,他居然跟别的女人成了亲!》  《水浒传》:《劲爆!山东七星聚义真相!》  现代
1232年,被迅速崛起的蒙古揍得鼻青脸肿的金哀宗不断南迁,最后气喘吁吁地停在蔡州(今河南汝南),他觉得蔡州可以固守,同时也是真跑不动了,再往南跑就到南宋的边界了。  按说一路败退南逃,应该消停会儿才对,金哀宗却做了个大膽的计划—派恒山公武仙攻击川蜀地区。眼瞅着金国在北方江河日下,金国便想占领四川一带,实现“北失南补”的目标。  这个计划并不是金哀宗临时起意,而是金宣宗时期的一位权臣提出来的。金国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