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的治疗:对随机临床研究的系统评评价和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期肥胖已很普遍,与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成人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增高相关.美国儿科学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用超重表示体重超过标准,用肥胖表示体内脂肪过多.1998年专家委员会根据体重指数(BMI)制定了儿科治疗指南.该指南提出对于2~7岁的儿童,如BMI超过第95百分位数并出现轻度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等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建议他们减轻体重;而没有并发症的儿童则应维持其体重不变.指南还提出7岁或7岁以上儿童,如BMI超过第95百分位数,或BMI在第85~94百分位数但有并发症,也应建议他们减轻体重.最近发表的一份专家共识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提出应向BMI≥第85百分位数的儿童提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咨询,而对BMI≥第95百分位数的儿童应南专科医生照料.然而,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这些指南的价值相当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PARs基因多态性及其多个SNPs之间的基因-基冈交互作用与高甘油三酯性腰围(HTGW)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的820名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PMMJS)”队列人群.HTGW判定标准为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同时甘油三脂≥1.70mmol/L;选取PPARs 3个亚型(PPARα/β/γ)的10个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其中rs42537
目的 分析异位皮质醇瘤引起库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例异位皮质醇瘤患者诊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男性(36岁)和1例女性(51岁),病程分别为2年和12年,均有典型库欣综合征外貌,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和低血钾.实验室检查提示血、尿皮质醇水平较高,昼夜节律消失,血ACTH水平明显被抑制,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提示皮质醇水平均不被抑制,影像学显示双侧肾
目的 系统评价CTLA-4+49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日本、韩国及泰国等不同人群中与Graves 病(Graves' disease,GD)遗传易感性的定量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中国、日本、韩国及泰国人群CTLA-4+49基因多态性与G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文章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分析共纳入24
期刊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组分与血脂的相关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饱和脂肪酸升高(48.79±1.55 vs 42.58±1.96,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下降(10.72±1.53 vs 12.09±1.32,33.41±2.16 vs 35.79±2.41,6.08±1.66 vs 9.54v1.54,均P<0.01).
建立棕榈酸诱导的大鼠L6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后,以吡格列酮、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进行干预.应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脂联素、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和JNK、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吡格列酮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状态下L6细胞p38MAPK磷酸化、脂联素和GLUT4蛋白表
妊娠阶段,孕妇体内的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水平明显上升,使得总甲状腺素(TT4)与总三碘甲酰原氨酸(TT3)随之升高,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有所降低.Spencer等[1]对270例适碘地区妇女的调查显示,怀孕后,血清TT4逐渐升至孕前的1.5倍,而FT4则持续降低,至晚孕期,仅为孕前的48% ~ 65%.因此,部分权威指南明确提出,妊娠期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需要依靠促甲状腺激素(TSH)
期刊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重的管理已经成为重要一环.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堆积给机体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内脏脂肪的聚积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胰升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在改善血糖水平的同时能减轻体重,并以内脏脂肪的减少为主,可能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妇女体重指数(BMI)与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1)对810名入选者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根据BMI水平从810名入选者中选取BMI在18~24 kg/m2者作为正常体重组(n=326),选取BMI>27 kg/m2者作为肥胖组(n=171),选取BMI<18 kg/m2作为低体重组(n=154).(3) 25(O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4岁。因“拒甜食34年,反复心慌,乏力,四肢麻木4年”于2006年8月1日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