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生理导管治疗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已成为临床心血管内科重要的治疗方式。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一直采用国外进口电生理导管。我院心脏中心在西北地区率先采用国产电生理导管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30岁,以“心悸6年,加重伴间断晕厥半月”入院。近6年活动后心悸,近2年双下肢和颜面间断水肿,半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晕厥,在当地医院血压未测出,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后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转入我院。体检心率56次/min,血压90/7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左右扩大,右心界位于胸骨右缘外2cm,心尖搏动
对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因其发生机制及标测诊断、定位标准均已明确,常规标测技术基本上能满足需要。但对于一些房性和室性的难诱发、非持续性、多源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常规标测往往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某些复杂的心电生理现象,也难以用常规标测技术准确地解释。非接触式标测为这些心律失常提高了新的标测手段。
目的探讨使用冷冻直导管节段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11例,采用6mm冷冻直导管、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节段消融电隔离肺静脉,肺静脉电位消失30min为消融隔离成功。结果平均消融术时间(252.55±51.99)min,曝光时间(35.65±9.88)min。共隔离36根肺静脉,平均每根静脉冷冻(7.9±4.1)次。消融即刻成功率1
期刊
心室安全起搏是起搏器厂家为防止交叉感知可能引起的心室停搏而设置的一种安全保障机制,即在心房起搏的绝对空白期后设置安全起搏窗口(交叉感知期),在此期间任何感知事件都会触发一个较短AV间期(80~120ms)后的心室起搏,该机制又被称为“非生理性AV延迟”或“110ms现象”。心房感知不良、室性早搏等原因都可以引发安全起搏。以下报告两例特殊的心室安全起搏现象。
目的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观察盐酸关附甲素(AHH)对转染HERG基因表达的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法把野生型HERG基因转染人人胚肾细胞(HEK293),采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Kr通道电流,观察不同浓度的AHH对IKr的影响。结果AHH对IKr通道的峰电流IHERG具有浓度和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465.95μmol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近年来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领域的的重大进展。在我国,随着CRT治疗相关知识和植入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虽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滞后,但其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几年增长较快。为了进一步加速我国CRT治疗事业的发展,促进与国际交流合作,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共同组织,对我国2007年CRT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30多年来,虽然心电生理研究不断进展,但是对二度房室阻滞的研究还不甚深入。文献中对二度房室阻滞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尤其是MobitzⅡ型阻滞。因此,在临床心电检测中,心电图评估二度房室阻滞的准确性低于其他心律失常,对二度房室阻滞的误诊也是最多的(表1)。本文旨在对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误区进行新的评述。
从第1台植入性起搏器问世至今,起搏器发展经历了近5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起搏器的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再到三腔起搏器,起搏器的工作方式越来越符合人体生理。随着心脏电生理学和心脏病理生理学研究深入,心脏起搏已不再只局限于提高心率,而力图实现激动顺序和激动时间生理化。以往,单腔心房起搏和双腔房室顺序起搏由于能保持房室的同步性,被认为是生理性的(physio
目的探讨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过程中,冠状动脉内起搏阈值的动态变化及规律。方法10只小型约克猪,按照常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法,使用0.014英寸的BWM导丝进入左前降支(LAD)远端。使用over—the—wire(OTW)球囊沿导丝进入血管,到达距导丝远端1cm处。采用球囊堵闭造成心脏I/R模型,血管堵闭和再灌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