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学者和学人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大学校训存在的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本文对贵州省19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校训做了统计分析,首先对1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主体地位得到了绝对肯定,而学生的地位却得不到认可,更谈不上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更是以填鸭和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从根本上否定了教学的高级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性,认识到由教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重要性。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和学者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然而,如何让
实施新课标以来,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仍然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教师工夫下得很大,学生绞尽脑汁,效果仍不是十分显著。因此,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要对症下药,探究习作规律,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能写出简单的记叙文。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
通常我们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落实,充斥的是教师对文本理性的分析和讲解,而缺失的恰恰是师生的“内在体验”——情感的激荡、生命的激活、心灵的放飞和自身的觉醒。这样的语文课堂,也许能有效地传授知识,但却是以牺牲生命灵性和语言悟性为代价的,没有体验的课堂教学,就必然缺乏生命色彩。 体验式教学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发挥体验的学习功能和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
一堂语文课,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我在和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凡是让人听起来感觉很“短”的,基本上都是好的;而那些让人感觉“长”到难捱的,十有八九是不好的。 一、说“长”道“短” 这里的“短”,不是时间概念,也不是课堂内容的单薄和简单。这种“短”,是各种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是站在听课者的立场上评价一堂好课时的感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