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和20个“兵儿子”的故事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0年间,一批官兵走了,另一批又来了。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官兵为老人挑过水,送过煤。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次老人在病中,官兵及时送来暖心的药品。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官兵来到老人家中,送慰问品和祝福,让老人喜笑颜开……40年,物是人非,承诺依旧。
  
  早就听说温宿县吐木秀克镇五村三组有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身体十分好。更与众不同的是,他有20个“兵儿子”。40年前,老人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40年后的今天,老人依旧与他们亲如一家。怀着好奇,笔者一行走进了依马木尼亚孜老人的家,去探寻他和他那20个“兵儿子”背后的故事。
  
  百岁老人的幸福晚年
  
  笔者和派出所官兵一行人刚走进依马木尼亚孜老人家中,浓郁的葱绿色便带着清凉扑面而来,跟外面的酷热仿佛两个世界。院子里栽的葡萄长得枝繁叶茂,前面一片地栽满了各种果蔬,长势十分好。葡萄架后便是老人刚盖的3间大瓦房。我们正看着,依马木尼亚孜老人听到声音,笑容满面地赶出屋来,邀请我们进去。屋子中摆放的物品不多,但十分整洁有序。听着依马木尼亚孜老人的叙述,很难相信一年前这还是一片摇摇欲坠的危房。老人边介绍着,边招呼老伴端出自制的维吾尔族食品馓子、酸奶,热情地招呼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品尝。他笑着对我们说:“做食品的面粉和牛奶都是派出所官兵送过来的。虽然自己以前也做,但是那时是土坯房,四处漏风,夏热冬凉,做出的东西总是不耐放,几天就坏了。现在好了,新盖的房子,凉快儿,做出的东西不仅味道好,而且耐放。”
  与笔者同来的官兵在接受采访时还略显拘谨,此时见到老人后却仿佛都变了个人,几个人轮流拥住老人贴了贴面颊(少数民族中,晚辈向长辈问候的一种礼节),然后便围坐在老人身边,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讲起笑话,逗得老人不时开怀大笑。
  老人指着身边的人,笑着给笔者介绍道:“这是我的大儿子尤里达西,这是我的二儿子达吾提,这是我的三儿子库木别克,这是我的四儿子吾斯曼……”
  “我们老两口和这些兵娃娃的情谊从40年前就结下了。”提起这些往事,依马木尼亚孜老人不胜感慨。
  
  40年前的不解情缘
  
  上世纪60年代,阿克苏边防支队吐木秀克边防派出所正式成立。那一年,依马木尼亚孜老人56岁,老伴50岁。
  那时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境外敌对势力经常派遣人员进入我境内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依马木尼亚孜老人因为熟知当地环境,当时的派出所教导员慕名找到了他,请求他帮助。
  老人回忆起解放前那段日子:自己辛辛苦苦一年从头干到尾,却拿不到什么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先后夭折了,只剩下自己老两口相依为命。解放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后来在配合官兵开展一次追逃行动中,依马木尼亚孜老人被穷凶极恶的歹徒用子弹打中了胸部。虽经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老人从此落下了病根。考虑到老人家中的特殊情况和作出的巨大贡献,经请示上级领导决定,派出所制订了一条特殊的“规章制度”:以后历届领导和官兵都要将老人像亲人一样进行照顾。这一照顾,就是40年。
  也就是从那以后,依马木尼亚孜老人多了一批没有血缘关系的“兵儿子”。
  老人眯着双眼,说到这里停了停,思绪又回到了过去。见我们听的出了神,他笑着举起4根手指:“40年了,自那以后,我们老两口就再也没为生计发过愁。你算算,到现在,我一共有过多少个儿子了?”
  
  “尤里达西”的朴实心愿
  
  时间到了2010年。这一年,照顾老人的交接棒交到了新任教导员唐彦龙手中。前任教导员周显金临走前语重心长地说:“我把依马木尼亚孜老人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照顾好老人家!”至此,距离当初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0年间,一批官兵走了,另一批又来了,但是这项制度却始终没变。
  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官兵为老人挑过水,送过煤。
  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次在老人病中,官兵及时送来暖心的药品。
  40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官兵来到老人家中,送慰问品和祝福,让老人喜笑颜开……
  40年,物是人非,承诺依旧。
  刚到任的唐彦龙顾不上休息,风尘仆仆地赶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他深知确保老人晚年健康幸福,不仅是自己的职责,更凝聚了几代边防官兵的重托。看到老人精神矍铄,他十分高兴。拉住老人的手,他说:“大爷,有什么困难您就跟我们说,我们派出所20多名官兵都是您的儿子!”依马木尼亚孜看着这个年轻人,乐呵呵地答应了他。从此,唐彦龙多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尤里达西(汉语意思好人)。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近几年来吐木秀克镇的村民们相继都住上了新房子,但依马木尼亚孜老两口因为年事已高,加上家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住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土坯房。在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侵刷后,土坯房早已变得破败不堪。
  给老人盖安居房的事情很快摆上了派出所的议事日程。为了筹集盖房所需的材料,派出所官兵们跑遍了温宿县20余个单位,多方联系,吃过闭门羹,受过冷嘲热讽,甚至有人说他们是没事找事闲得慌。为了省钱,外出联系相关事宜的官兵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饿了,啃口干囊,渴了,喝口自来水。面对别人不解的目光,他们笑称这是原生态绿色产品。长期奔波在外,官兵们身上满是尘土,看起来十分邋遢。有一次,民警王海川到一家民营企业联系建筑材料,竟被人家当成讨钱的给赶了出来。
  面对种种困难,官兵们没有气馁,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依马木尼亚孜老两口住上崭新的安居房!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心愿。朴实无华,但却又是凝聚了几代边防官兵的厚厚期待,重于泰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几个月的筹措,盖房所需的材料终于准备齐全。材料找来了,还缺工人,怎么办?好办,自己干!一段时间,派出所官兵在日常工作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到依马木尼亚孜老人家中当义务工。没人抱怨,大家甚至悄悄地在私底下展开了比赛,看谁干得多,谁干得快。警官迪力夏提因为劳累过度中暑,晕倒在了工地上,躺了两天医院。他下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工地,看看工程进度到了什么地方……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手磨出血泡了,没人喊疼;烈日晒的头发晕,没人偷懒。一位送货的包工头被这一场景深深感动了,决定义务为老人拉送盖房所需的砂石料。他忍不住问道:“你们这是图什么呢?又没有人给你们工钱,这么拼命干什么?”教导员唐彦龙笑笑:“我们只是在尽一个做儿子的本分,给自己的老父亲盖房子,需要谈什么条件呢?”包工头听后,愣了,他不明白一个维吾尔族大爷怎么会有这么一群执着的汉族兵儿子。
  在官兵努力下,打地基,修院墙,铺天花板,搭设葡萄架……安居房工程一天天向前稳步推进。原来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看着眼前这一切,依马木尼亚孜老人眼含热泪地说:“40年了,这些兵娃娃一直照顾着我们老两口。他们不是我的儿子,但比亲儿子还亲!感谢党,感谢政府,为我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好儿子。”
  笔者一行离开老人的家时,老人执意要送到门口。临上车前,一个场景在笔者心里被永久定格:两个老人手拉着手,靠在门边,一片夕阳照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一片神圣美丽的光辉。老人脸上带着恬静微笑,轻轻地挥手送别我们。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3日下午,在新疆农业大学的礼堂里,2011“梦想之星”校园职场营销创业大赛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由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学生联合会主办,绽放招聘网、新疆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本次大赛赛期从2011年9月25日-11月13日,经过15场比赛和激烈的角逐,最终来自昌吉学院的“点创团队”获得了本次大赛的冠军,并获得了5000元的奖金。新疆师范大学的“新青年队”和新疆农
期刊
尽管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总有坎坷,你需要记住的是,你的命运就隐藏在那困难背后。学会接受这样的事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赞同你的选择。你要坚定自己的判断走下去,捕捉住那颗在你内心闪耀的星吧,它将引领你抵达自己的命运之路。沿那条路走下去,你就会发现那属于自己的美丽日出。  当生命中的那颗星在你内心闪耀的时候,要学会把握它,永远相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为自己的成绩自豪,因为它们是你
期刊
从菜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终端,为什么蔬菜身价倍增?菜价上涨,谁是幕后推手?    西南干旱、新疆低温天气、吐鲁番大风……只要老天打个喷嚏,菜价就要“抖三抖”,种种不确定的自然灾害,似乎成了菜价“居高不下”的推手。  以黄瓜为例,菜地里的批发价才1~2元/公斤,但卖到小区和农贸市场,达到3~5元/公斤,黄瓜倒运两三次手,身价翻两三倍,蔬菜行业是否存在暴利?  记者跟踪采访了一根黄瓜的旅程,从菜地到
期刊
“这个家园没有篱笆,没有指手划脚的权威,没有拒人千里的冷漠,你的痛苦你的欢乐,你的欣慰你的困惑,你的思考,  到这里倾吐到这里谈论吧……”  不知道谁写的小诗,却正好契合了当下青年五花八门、五光十色、有形无形的圈子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工作之外,不断寻求和创造着不同类型的圈子,车友、藏友、骑友、驴友、股友、同学会、粉丝团、俱乐部等等,是躲避令人窒息的工作压力?是年轻人个性化、
期刊
如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如何为企业发展卯足后劲?如何彰显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这是摆在企业共青团面前的首要问题。  昌吉电业局团委为青年谋成长,为企业谋发展,打造品牌活动,展示青春风采,成为昌吉电力建设和安全维稳保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业绩突出,2007年昌吉电业局团委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五四红旗团委”,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新疆电力公司“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员工队伍中自治区级、国
期刊
伊宁市八小别出心裁,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校门口的空地,开辟出一方让孩子们感兴趣、家长们满意的劳动实践基地。    网上流行的QQ农场、“开心农场”走进了学校,一块由小学生亲自播种的“幸福农场”,随着“劳动美家园幸福筑农场”活动的开启,正式在伊宁市八小开耕。和网络游戏相同的是大家在这里收获了快乐,不同的是这可是现实版农场,地里种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这块“责任田”的意义可谓深远。  该校校长
期刊
民工荒是好现象,说明中国产业正在转移,说明目前对民工极端不利的恶劣环境有了改变的希望,说明前两代民工无法受到教育、代际传递的贫穷有可能得到扭转。  民工荒是产业转移的正常现象,目前这轮的产业转移主要在中国进行,中低端制造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是大势所趋,是全球战略转移的成果,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将工厂开到家门口”。2010年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大搬迁就是象征性事件。  东部地区与西部抢
期刊
自古至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圈子,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是交朋友的一种范围和形式。其实圈子就是经常在一起交流而维持良好朋友关系的一帮人。    “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一伙人为了混口饭吃而蜷缩在一起。  圈子是交朋友的一种范围和形式。有一本书上说,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一辈子能维持的朋友不超过几十个。其实圈子就是经常在一起交流而维持良好朋友关系的一帮人。    古代的两个典型    
期刊
“青年自组织的兴起,对于共青团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共青团乌鲁木齐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春亮说。本刊记者专访王春亮,围绕“自组织”展开讨论。  记者:近几年,青年自组织发展迅猛,工作之余,各种圈子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您能否谈谈青年自组织兴起的根源和特点?  王春亮:青年自组织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民只有一种声音,现在许多年轻人强调个性发展,人们有选择不同兴趣和圈子的自由,尤其
期刊
今年1月31号,第二届新疆户外文化节暨2010冬季全民健身大会召开,驴友相聚在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就是小羊军团户外探险自助旅行网。自2006年他们举办首届新疆户外文化节暨冬季全民健身大会以后,新疆驴友们又迎来了一次盛会,这是12年来新疆户外运动的一次大盘点,是新疆户外产业走向更高阶段的一次全面检阅。    特种旅游不断升温    新疆有中国最丰富的户外资源和深厚的户外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