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怎样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52—01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走出以教材为本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教学的素材,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初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部分教师已能够针对教材的不足,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学生的知识起点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但是,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受地域、知识结构、教学观念、资源设施、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的影响,不少教师容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因此,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会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集体备课和主题教研为突破口
  
  学校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管理水平和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学校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水平。我校各教研组围绕校本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活动,落实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四项活动。
  
  1.集体备课。以学科分组,主备教师提前三天把主备教案发到组内教师手中,副备教师认真阅读教案,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一度调整,之后组内教师一起集中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经过大家讨论形成的共识作为二度调整,上完课后写出教后反思作为三度调整。
  
  2.反思交流。我们着重要求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关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学习,包括态度、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和反思。
  
  3.主题教研。我们坚持传统教研活动,如观摩课、讲座等,以此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在讲课和讲座之后,让每位教师评议,同时活动中有专题讨论交流。
  
  4.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对内容感兴趣,他就愿意去接受,也就能主动去学习。
  
  1.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现在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这是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它不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课程与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创造出真正体现人的价值,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挖掘学生固有的学习潜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2.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课堂上讲练结合,以达到及时巩固、及时反馈、及时了解情况和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与单纯的教师口头提问和做有关练习相比,效果好得多,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和情感世界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知识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造力的阵地。教师不应成为课本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力。因为课本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思考,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
  
  编辑:陈富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