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模式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问语文老师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批改作文。批改作文,工作量大,成就感低。面对如山的作文,教师有时真感觉自己像“愚公”,而且还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这种学生写、教师改、学生瞥的模式,真是“无穷尽也”。
  一、问题的提出
  导致这种“投入大,产出少”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有关领导的评价。评价是个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一些领导在对教学进行常规检查时,要求教师必须亲自批改学生的作文,否则就会被视为不负责任。这就导致许多语文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只能硬着头皮、按部就班地批改学生的作文。
  二是对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信任。许多语文教师认为,学生作文尚且不能写好,又怎么能改好作文呢?因此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批改。殊不知,能力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如果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锻炼,那么怎么提高他这方面的能力呢?
  第三是理念陈旧。一些老师懒于学习,对新课程理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新《課标》明确要求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如果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就谈不上用新的理念来指导作文教学了。
  有鉴于此,对传统作文批改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新模式—三位一体模式。这个模式是把阅读、写作、批改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让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自主批改。其目的只有一个:在减轻教师压力的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修改中来,培养其自主性和合作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二、“三位一体模式”的依据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意识到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有弊端之后,我们除了研究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还要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且寻找其背后深层的心理与教育理论依据。
  1.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不支持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模式
  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也就是说,大多数一线教师不管是坦率还是隐约地表达,都认为教师批改作文存在很大弊病。
  2.来自当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不支持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学习看成是“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但它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而所有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那么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心理学则更进一步,它把学习者置于学习活动的中心,特别强调学生已有的准备对后续学习的意义。这种学习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而且包括情感、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所以,以前那种不考虑学生感受,教师直接布置作文题目,学生被动应付,教师一厢情愿地批改,这种模式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其低效也是必然的。
  3.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五六年级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建议中提到:“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三位一体模式”的构成
  1.阅读
  阅读之于写作,许多名师都有论述,其中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他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提到:“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他在《论写作教学》中也说过:“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个写作的榜样。”为此,我们做了两点工作:
  一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除学校图书室之外,我们充分利用县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多借,多读。
  二是让学生边读边写,读写结合。学生害怕写作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我们特意选取了那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以及他们感兴趣的文章与图书,先读,然后仿写片段。比如让学生读《淘气包马小跳》之后,就让他们写《我们班的淘气鬼XXX》。在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细致观察校园的一点一滴,然后仿写。春天来了,我们有意选取名家们写春天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仿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尽量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愿意写。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2.写作
  我们改革作文模式,尽可能地使学生从被动写变为主动写,争取让学生把写作变为自己的事,而不是应付老师的差事。
  除了尝试上面的边读边写之外,我们还做了以下两件事:
  一是让学生写真实事,说心里话。只有让学生写真事、写真话、抒真情,学生才愿意写,才能写好。为此,教师在命题时应尽可能地宽泛,确保学生有材料可写。比如,我在班上举办了一次作文赛,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我最(崇敬、喜欢、尊重……)的人》,学生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词填进去,写一篇能够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结果许多同学的作文写得内容具体,事例感人。
  二是让学生写说明书,填报告书。小学生天真活泼,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针对学生发生口角、损坏学习文具等事件,我要求涉事方都得“填报告书”,让他们详细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我就抓住了学生向我反映问题时迫切想要表达的这个时机,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你还会发现,那些受了委屈的学生不仅很快能写好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能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和请求处分对方的理由,真可谓是“情真意切”。
  3.自主批改
  在自主批改方面,我们做了两点:
  一是教师示范引路。俗话说:叫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批改作文时,虽然事先制定了一套标准,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示范,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批改的尺度。所以,教师的示范评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批改作文不可缺少的一步。在让学生自主批改前,教师要先通览全班的作文,对整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挑选出两到三篇不同类型(好、中、差)的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这几篇作文的批改应该能够涵盖所有的作文批改项目。然后,教师将这几篇作文展示出来,并对照评改的要求进行讲评。
  二是细化要求。我们借鉴魏书生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细化、表格化,使其更具操作性。然后重新设计作文稿纸,让要求如影随形、时时提醒。具体如下图:
  这个表格附在作文稿纸的后面。学生的每篇作文先随机由两名同学批改,然后再由自己批改。这样的批改模式,使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也不至于太过随意。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同时,学生的写作乃至语文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大量的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语言生动性,丰富写作语言的核心,也是小学生写作的重要动力和基础。而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积累更多生活化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无话可说的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用措施]  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鼓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巨大工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质疑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者需疑”------张载。那么,什么是疑呢?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思想的进步,
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新课程改革尤其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重要凭借。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外教学理念和教材
摘 要:寫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让学生从小学会写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考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创新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真正运用到写作中,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动灵动 探究 小学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最富盛名的作品,也是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多年来,关于这篇文章要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的教学研究成果,可谓不少。但综观诸多的教学设计和成果,发现它们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细节描写和以情动人这两个方面。诚然,细节描写和以情动人的确是本文的特色,也正是这两个特色,让这篇文章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也是熠熠生辉的佳作。而且,这两点也是学生作文中一向匮乏且必须学习之处,因此,将
[摘 要:自从国务院颁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之后,各个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时间表和任务图。在本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高创新能力的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加强具有高专业素养的双导师教师团队的建设,并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全國的各大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双高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也要迎头赶上在建设一支高素养的教学团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环节,同时也是公认的难点。对在“白话”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无疑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成为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关键。然而,从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现状来看,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并以此促进文言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每一课的文言文教学中,首要的环节便是课堂导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语言则是通向人物内心世界的门扉,故扬子《法言》云:“言,心声也。”就像画人要着意画眼,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在塑造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各具特性的人物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也莫不着意于写人物的语言。高尔基曾经盛赞巴尔扎克“把人物的对话描写得活灵活现好像耳朵听见一般的技术”,对此总“忍不住惊叹”。中国的古典小说没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
摘 要:閱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方法之一。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借助阅读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当前问题,突破阅读教学困境,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笔者立足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悦读、阅读、跃读三项教学措施,力求突破瓶颈,赢得发展。  
一、背景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实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反映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程度。在不同阶段,书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意义。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书法在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保护我国的这一珍贵艺术,对书法进行传承和创新已迫在眉睫。  艺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性创造活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