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核关系研究:基于《美日核能协定》的分析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初期,由于日本国内的"核过敏"情绪,美国对日本的核保护存在结构性缺陷,加之后来中国核试验的冲击及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双重压力,使日本逐步确立了将拥核路线寄托于民用核能事业发展之中的"核避险"战略。为安抚日本同时牵制中国、威慑苏联,美国不惜冒着核扩散的风险在核燃料后处理问题上偏袒日本。1988年《美日核能协定》的通过使日本获得"核避险"战略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性保障。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风险的增加,以及美国的相对衰弱使日本的右倾保守化加剧,日本在军事和安保领域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不断出现拥核言论。为缓解日本的焦虑同时威慑潜在竞争对手,美日延伸威慑机制不断得到强化。在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合作当中,《美日核能协定》的续约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意味着在对冲日益高涨的地区安全不确定性和彻底摆脱"战后体制"的共同需求下,日本长期坚持的"核避险"战略得以延续。而美日这种特殊的核关系或将给原本已经十分复杂的地区核态势带来更大的压力。
其他文献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联合主办,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编辑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编辑部、《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经济纵横杂志社和《海派经济学》编辑部等机构协办的"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于2020年11月8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辽宁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
期刊
在清末改革的背景下,法政人才“需才孔多”,包括陈敬第、沈钧儒、阮性存、许壬等在内的20位浙籍士绅,发起呈请浙江巡抚增韫代奏《请求变通部章准予私立学堂专习法政》的奏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94条确立了双重保护规则,既表征了死者的人格权益,也涵摄了生者的人格权利,有效诠释了生者与死者之间身份权、人格权的价值耦合与制度关联等核心
2020年12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和深圳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改革开放再出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研究员和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陶一桃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期刊
阻断法是指阻断一定行为或阻断外国法域外效力的一种法律.在不同的语境中,阻断法的含义是有差异的.次级经济制裁中的阻断法是以次级经济制裁的违法性为基础的,域外证据取证中
2020年11月6-8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重庆市高
期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法庭认为公海上的加油活动属于航行自由、海上抗议活动是一种与航行自由有关的海洋合法用途,但未解释航行自由的含义.航行自由指的是船只的移动自由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
期刊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霸权国并非总是维护由其主导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时会反常地对相关机制表现出不满倾向,甚至破坏机制的运行。此类不满倾向属于有限的修正主义,与谋求彻底推翻国际秩序有本质区别,并主要体现为对全球经济、贸易等机制安排的不满。这一有限修正主义倾向是由霸权国自身竞争力减弱、面临崛起国家的激烈竞争及国际机制本身的变化所致。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和方法,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贸易关系网络及美国在其中地位的变化,可以发现美国在全球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呈下降态势,具体表现为美国在全球贸易关系网络中的重要性下降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下社会与知识转型的产物。伴随着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学科化与社会科学化,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国际关系学出现了世界主义、国家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话语,其反映在当时学者对国际关系本体论问题的争论、关于国际战争原因的多元解释以及构建未来国际秩序等问题的不同方案。以长时段的学科史视野,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可以揭示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演进中所具有的理论折中和实践理性的发展特征。近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演进受到来自学科分化、中国